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精密手术器械的管理应用

2023-11-05 09:33林欣徐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19期
关键词:手术器械品管圈合格率

林欣 徐杰

1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广西 南宁 530001)

2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1)

内容提要: 我国居民健康意识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临床外科手术的接受程度和应用程度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随着各类手术不断朝着微创和精细方面不断发展和更新,不仅手术器械更加精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对精密手术器械的管理工作中也需要不断地更新与适应,以确保精密手术器械能够被安全有效地使用,从而降低手术失败率以及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目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精密手术器械的管理主要有戴明环管理、品管圈管理以及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等。文章对相关管理方法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精密手术器械管理的实际应用效果以及临床相关研究作一总结性综述,以便更好服务于临床。

消毒供应中心作为现代医疗机构重要的组成机构之一,不仅为医院各临床科室供应无菌物品,还包括对所有重复使用器械、器具进行回收、消毒、包装、灭菌,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干预措施,为医院医疗护理服务的顺利开展提供最为有效的安全保障,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部门[1]。随着医疗机构精密手术器械的数量和比例不断升高,传统护理理念的器械管理措施必须不断地进行适应和更新,如对传统的“篮筐+包布”的闭合式手术器械灭菌包装以及灭菌方式升级进行密闭式硬质灭菌盒包装和灭菌[2]。面对临床管理现实升级需要,必须探讨更为优质的护理管理措施或细节把控准则来不断适应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精密手术器械的有效管理的需求[3]。目前消毒供应中心对精密手术器械的管理主要有戴明环(Deming Circle,又称PDCA循环)管理、品管圈管理以及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故为了进一步探讨三种管理方法对精密手术器械管理的实际应用效果,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特开展此次综述作相关总结性研究,以便更好服务于临床。

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精密手术器械进行PDCA管理的现状与进展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Walter A.Shewhart认为优质的质量管理应当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四个阶段,称为PDCA循环,这是目前常见的手术器械管理模式[4]。韩松花等[5]比较了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和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手术器械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与手术器械感染率及清洗灭菌合格率的差异,结果发现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组的器械管理、器械灭菌、包装质量、环境管理、知识掌握度等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组,其手术器械感染发生率由18%降至2%,而且灭菌物品合格率、手部卫生合格率、消毒液浓度合格率、手术器械除锈合格率等均升高。因此,实施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提升管理质量,且能够有效提升清洗灭菌合格率,同时降低手术器械感染发生率。范奕等[6]比较了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后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消毒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均明显高于未实施前,其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操作中灭菌失败发生率为1.63%,明显低于未实施前的5.51%,并且其卡匣运行异常、装载不规范、过氧化氢监测失败、过氧化氢传递出现失败、抽真空延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未实施前,因此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提升低温等离子灭菌质量,规范灭菌设备使用,降低灭菌失败发生率。吴燕妮等[7]在研究中也发现该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精密器械的清洗质量,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安全。郭姝[8]在研究中指出,与常规清洗模式相比,该模式有助于提高管腔类器械的清洗质量,降低院内感染和不必要的医疗经济损失。任成会等[9]在研究中还证实了PDCA管理模式还能够有助于提高骨科外来手术器械预处理的合格率。因此综上,作者认为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提升管理质量且能够有效提升清洗灭菌合格率以及降低手术器械感染发生率。

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精密手术器械进行品管圈管理的现状与进展

品管圈是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类似的基层人员组成一个小的团体,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该管理理念在临床科室中得到广泛应用[10]。欧梅珍[11]在研究中证实运用品管圈活动管理模式使得器械发生缺失状况的概率由13.24%降低为4%,而且术后感染率由4.65%降低为2.24%,证实了该模式有助于提升器械消毒质量、降低手术器械缺失状况发生率以及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张春萍[12]在研究中也证实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降低器械缺陷率、器械不合率和院内感染率;吕允霞等[13]则认为推行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降低器械缺陷包数量,有利于提高质量管理,促进了团队建设以及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形象。陈艳玲[14]在手术器械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模式开展后的手术器械包的细小部件缺失、辅材缺失、登记信息模糊发生人数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明显升高;在具体器械消毒管理中,品管圈管理模式优势明显,韦艳红等[15]证实在对腹腔镜器械清洁消毒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提高器械消毒合格率以及降低器械消毒不良事件发生率。综上,消毒供应中心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来不断提升手术器械管理质量以及降低器械管理不合率及缺陷率,有效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精密手术器械进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的现状与进展

失效模式是指制造过程无法达到预定或规定的要求所表现出的特征,效应则是指失效模式对影响对象以及后续工序所造成的影响,该理念的最早提出并用于工业生产,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得到应用后迅速获得了普及。董美丽等[16]在研究中探讨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优化手术器械处理流程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在对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的高风险因素给予干预以及完善手术器械处理流程结果后,不仅风险指数由194.7±39.3降至41.18±9.94,而且手术器械全程处理时间由实施前276min缩减至214min,灭菌包合格率由99.3%提升至99.8%。刘慧英[17]通过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后,发现防护、清洗、灭菌以及包装合格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实施前,为后续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的需求及安全性提供了有效保障。张红梅[18]则发现与传统管理相比,其在精密器械耗损、器械回收不及时、器械防护不当、清洗流程错误及冲洗不彻底的发生率分别由87.67%、90.67%、81.67%、96.33%、85.33%降低为41.00%、34.33%、30.67%、36.67%、32.67%,而器械防护、清洗、灭菌及包装等合格率分别由57.33%、54.00%、71.00%、72.00%提高为98.67%、98.00%、96.00%、97.67%,同时器械生物监测、B-D试验合格率分别由80.33%、87.00%提高为95.67%、96.33%。沈小三[19]在研究报告中指出该模式可有效提高器械清洁、无菌包装、器械灭菌达标率,同时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与风险指数值。赵祯[20]则通过相关研究后得出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开展可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率、病菌检出率,提高消毒工作质量。可见将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应用于手术器械处理过程中,有利于优化细化器械处理流程,提高手术器械质量。

4.其他模式

除上述三种管理模式外,罗桂元等[21]、Ling等[22]提出在手术器械消毒供应实施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结构理论为框架管理模式,发现与传统的管理措施相比,三维结构理论大幅降低了手术器械遗失、损伤、器械仓不规范装备及器械派送延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显著提高了器械交接单填写正确率、清洗消毒合格率、装配合格率、器械供应及时率。陈晓芳等[23]则提出为了加强消毒供应室对外来医疗器械流程监控效果,应当推广和应用质量追溯管理。这些管理模式可降低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并提高管理效果。

5.展望与小结

随着临床外科手术对精密器械的应用比例和频率不断升高,使得临床外科精密手术器械的消毒管理等工作也得到了更高的重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作为承担该项任务的主体部门,必须在护理管理干预措施上不断与时俱进,在确保对精密器械进行消毒灭菌工作质量的同时,更要确保精密器械的正常使用。因此本研究总结了PDCA循环管理、品管圈管理以及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等相关管理模式(见表1)在临床上的管理功效,发挥其优势。随着临床护理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优化和更新的基础上,必将有更多、更有效、更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方法,使得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精密手术器械的管理效果和效率获得更加显著的效果,更加有助于提高此类手术器械的安全使用,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24]。

表1.相关模式总结

猜你喜欢
手术器械品管圈合格率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影响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提高手术器械准备完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