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钼靶X射线机在不同年龄人群乳腺癌筛查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11-05 09:33陈小凤福建省尤溪县总医院影像科福建三明365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19期
关键词:腺体X射线肿块

陈小凤 福建省尤溪县总医院影像科 (福建 三明 3651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射线机在不同年龄人群乳腺癌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钼靶X射线,分析比较不同年龄钼靶类型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结果:不同年龄钼靶类型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中:<45岁多量腺体型占比较高,为55.17%,其次为致密型、少量腺体型(P<0.05);≥45岁多量腺体型占比较高,为47.62%,其次为脂肪型、致密型、少量腺体型(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乳腺密度逐步降低。应用后临床治疗指导价值较高,总有效率96.00%高于应用前的84.00%(P<0.05)。结论:钼靶X射线在不同年龄人群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良好,精准筛查致密性、多量、少量腺体型以及脂肪型各种钼靶类型,提升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指导价值。

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现阶段,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注重健康问题,定期到院筛查乳腺癌,同样医院相应地提高乳腺癌筛查技术,使得该病可在早期被筛查出来,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利于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提高生活质量[1,2]。因此,在临床上选择哪种筛查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选择乳腺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乳腺钼靶X射线机在不同年龄人群乳腺癌筛查中的效果对比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1月乳腺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45岁29例,≥45岁21例。年龄24~60岁,平均(42.03±3.19)岁。病理类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髓样癌14例,导管内癌6例,化生性癌6例,黏液腺癌伴浸润性导管癌4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钼靶X 射线诊断:采用GE 数字化乳腺X 线射线机senographe Crystal Nova,北京市通用电气华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对患者开展乳腺X射线常规摄影:乳腺头尾位和乳腺内外斜位,一共拍摄4次。患者采取站立位面对乳腺X射线机,乳腺头尾位位时嘱咐患者肩部放轻松,受检侧手臂下垂外旋,头转向对侧。乳腺置于摄影平台中央且乳头位于中心处于切线位,且乳腺内外两侧留空应尽可能相等。乳腺内外斜位位两足自然分开,被检侧乳腺和同侧腋前皱襞置于检查台上,检查台外上转角顶点正对受检者被检侧腋窝尖,摄影平台与水平面成40~60°,使摄影平台与胸大肌平行。摄影条件25~35kV自动曝光控制。进行图像信号获取,并将其传入计算机给予处理,由两名及以上具有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师于具有高分辨率显示仪的工作站阅读,将肿块、钙化、不对称致密影、结构扭曲等X射线异常征象作为研究内容。

钼靶X射线诊断乳腺癌的标准,直接征象:边缘异常、肿块影、轻度钙化、肿块内部结构紊乱;间接征象:病灶周围血管管径大、分布密、乳腺结构紊乱、乳头形态异常、病灶局部皮肤着色、增厚,同时淋巴结肿大;病理分型不同乳腺癌的钼靶X射线影像学特征不同:浸润性导管癌的肿块呈星芒状边缘和浸润性边缘;导管内原位癌的肿块钙化范围小,钙化程度较高,多呈线样分布;浸润性小叶癌通常以星芒状边缘和浸润性边缘的肿块为多见;黏液腺癌和髓样癌呈分叶状肿块,或伴有清楚的边界。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比较不同年龄钼靶类型(致密型、多量腺体型、少量腺体型、脂肪型)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②应用前后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比较。分为治疗良好(治疗后,相关临床病症完全消失,经影像学检查病灶部位无残留)、治疗显效(治疗后,相关临床病症显著改善,但经影像学检查病灶部位无残留)、治疗较差(治疗后,相关临床病症所有改善,经影像学检查病灶部位可见少部分残留,各项生命指标较为平稳)和无效(治疗后,相关临床病症所有改善,经影像学检查病灶部位未见改善,甚至面积增大,各项生命指标异常),总有效率=(治疗良好+治疗显效+治疗较差)/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22.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不同年龄钼靶类型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

不同年龄钼靶类型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中:<45岁多量腺体型占比较高,为55.17%,其次为致密型、少量腺体型(P<0.05);≥45岁多量腺体型占比较高,为47.62%,其次为脂肪型、致密型、少量腺体型(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乳腺密度逐步降低,见表1。

表1.比较不同年龄钼靶类型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n/%)

2.2 应用前后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比较

应用后临床治疗指导价值较高,总有效率96.00%高于应用前的84.00%(P<0.05),见表2。

表2.应用前后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比较(n=50,n/%)

3.讨论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饮食结构不当以生活和压力加剧等多种不利共同影响下,使得近年来患有乳腺癌人数越来越多,据有关数据统计可知,全球大概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高达120万人,死亡人数为50万[3-5]。乳腺癌是一种威胁女性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早期无任何明显特征,触诊时容易出现误诊、漏诊,有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时期。既往临床上采取乳腺肿块组织学作为诊断乳腺癌的金标准,其诊断率极高,但是这种检查方式需要通过穿刺获得乳房病灶组织,对患者身体可能造成损伤,带来痛苦,多数患者无法接受,现如今,随着医疗科技的日益精进,钼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诊断乳腺癌[6-8]。乳腺钼靶X射线检查是乳腺癌筛查的主要方法之一。它通过利用X射线的特性,对乳腺组织进行成像,以检测和评估乳腺异常。通过钼靶X射线机的使用,医生可以观察到肿块、钙化和其他病变征象,从而帮助早期发现乳腺癌。然而,乳腺钼靶X射线检查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在不同年龄段中,乳腺组织的密度和结构有所不同。年轻女性乳腺密度较高,乳腺钼靶X射线检查的敏感性可能相对较低。这是因为高密度乳腺组织在X射线成像中呈现较亮的颜色,容易掩盖小的肿块或钙化,导致假阴性结果。相比之下,乳腺组织密度较低的中老年女性在乳腺钼靶X射线检查中更容易观察到异常征象。因此,在年轻女性中,应该考虑与其他影像学方法(如乳腺超声或磁共振成像)的联合应用,以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9-11]。在筛查年轻女性时,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影像学方法和辅助手段,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科学的研究观察和进一步的实践经验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乳腺钼靶X射线机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乳腺癌筛查效果。

本研究显示,不同年龄钼靶类型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中:<45岁多量腺体型占比较高,为55.17%,其次为致密型、少量腺体型(P<0.05);≥45岁多量腺体型占比较高,为47.62%,其次为脂肪型、致密型、少量腺体型(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乳腺密度逐步降低。钼靶X射线在诊断乳腺癌时多数是根据乳腺质地明确病情严重程度[12-14]。据相关研究指出,乳腺癌普遍易在非致密性乳腺发现乳腺癌,尤其是女性乳房较小,腺体密度较高,乳腺X射线检查限制较多。由于我国多数女性患者乳腺腺体是大量腺体型,而这种腺体会遮盖病灶部位,有可能导致在钼靶X射线检查结果为阳性。在这一研究中可以看出,患者年龄越小,其诊断灵敏度越低,由此可以说明乳腺癌的敏感性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15-17]。

应用后临床治疗指导价值较高,总有效率96.00%高于应用前的84.00%(P<0.05)。由此可知采取钼靶X射线筛查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可为后续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率。钼靶X射线可以检测出医生触摸不到的乳腺肿块,特别是对于大乳房和脂肪型乳房,其诊断性可高达95%,对于以少许微小钙化为唯一表现的T0期乳腺癌(临床门诊阴性),也只有凭借X射线检查才能被早期发现和诊断。在乳腺X射线机的探查下,可以明确肿块的范围,病灶部位血流情况、回声情况、边缘情况、肿块的大小以及形状等。除此之外,采取二维超声可有效检查出乳腺病变情况,确定肿块大小、位置、内部回声、边缘结构等,大大提高临床的诊断水平,主治医生可以根据有效的影像学信息,根据患者年龄、病程等,为其量身制定一份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延长生存周期[18,19]。

综上所述,钼靶X射线在不同年龄人群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良好,精准筛查致密性、多量、少量腺体型以及脂肪型各种钼靶类型,提升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指导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能在临床诊疗中使得目标人群获益。

猜你喜欢
腺体X射线肿块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腺体受累和HPV感染对复发的影响
实验室X射线管安全改造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治疗少腺体型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虚拟古生物学:当化石遇到X射线成像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医用非固定X射线机的防护管理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盐酸戊乙奎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腺体分泌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