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东北、服务全球打造央地合作新高度

2023-11-07 06:44闫英才
现代国企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水电工程

文=闫英才

随着改革开放,水电一局立足东北、服务全球,参与建设了120座水利水电工程,参加过长江三峡、南水北调、京沪高铁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近年来,水电一局坚持追求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拓展市场领域,先后在多个领域取得优异成绩。

多年来,水电一局秉承“国企为国、在吉兴吉”理念,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央企所长,全面助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央地合作、全域竞争和服务区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拓展业务领域,推动合作走深走实

中国水电一局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电力建设集团骨干成员企业,是吉林省最大的建筑企业和第二大经贸企业。自1958年成立以来,至今已有65年的历史。自1971年建设白山电站起,已经扎根吉林50余载,是地地道道的本土企业。

随着改革开放,水电一局立足东北、服务全球,参与建设了120座水利水电工程,参加过长江三峡、南水北调、京沪高铁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近年来,水电一局坚持追求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拓展市场领域,先后在多个领域取得优异成绩。

在水利水电领域:承建的黑龙江莲花水电站工程、山东泰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云南大朝山水电站工程、云南大华桥水电站工程获得鲁班奖;云南小湾水电站工程、梨园水电站工程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在建的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是我国在建最大引水工程之一。

在轨道交通领域:承建了深圳、福州、南京、武汉、青岛、哈尔滨、长春等城市的地铁及轨道交通工程。其中,深圳地铁7号线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武汉地铁11号线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哈尔滨地铁2号线工程获得东北三省省会城市建设安全联检活动“金牌工程奖”,南京宁句轨道交通工程获得省市各级各类评比大满贯,并获“全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标准化项目”表彰。

在水环境治理领域:承建了深圳、广州、莆田、西安、长春等城市水环境工程和水生态治理工程。其中,深圳茅洲河水环境工程入选国家五大治水典型案例和国家生态环境部《2021年美丽河湖案例》;在长春市伊通河水环境治理中,一局展现央企实力,在长春“母亲河”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市政工程领域:先后在贵州铜仁、山东淄博、辽宁沈阳、河北阜平、四川成都、湖南衡阳、吉林长春等地承建房屋建筑工程;投资建设了松原综合客运枢纽工程、长春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承建了江苏盐城滨海综合治理工程、西安灞桥绿道建设工程、江西龙虎山龙鳞景观坝工程等多个民生工程。其中,松原综合客运枢纽工程获得吉林省建筑工程最高奖“长白山杯”,西安灞桥区“三河一山”绿道建设项目兼顾施工与环保,其秀美风光成为西安新晋网红打卡地。

在矿山开采领域:先后承建了内蒙古毕力赫金矿露天剥离工程、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工程、刚果(金)铜钴矿工程。

在新能源领域:主动服务国家“3060”目标,承建了云南、新疆、青海、湖南等多个省份光伏发电项目,先后承建云南富源、贵州桐梓、吉林乾安、长岭等风电项目57个,总装机规模3200兆瓦,成为清洁低碳能源主力军。

在国际业务领域:深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先后在22个国别市场,累计实施了50余个国际项目。承建的刚果(金)宗戈Ⅱ水电站被誉为刚果(金)“三峡”,承建的布桑加水电站是非洲在建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双曲薄拱坝。在埃塞俄比亚打造国家级电网调度中心,并为刚果(金)、几内亚比绍等10个国别的电网提供了专业服务。

近年来,水电一局注重发挥央企优势,在加强与各地属地企业合作方面,进行过一些有益的尝试。

在河北省,积极服务属地政府,与当地企业共同开发保定阜平产业园区厂房建设项目,落地施工5.6亿元;在江苏省,联合南京当地企业共同中标南京至句容轨道交通工程47亿元;在湖南省,与当地企业共同开发衡阳市衡山科技城项目,EPC总包金额9.6亿元,携手市级企业,为衡阳市打造“智慧谷、财富芯、领科城”;在广西玉林落地子企业,与民营资本共同推动升规纳统,获得了资质政策支持;在山东省,带动当地设计企业共同实施淄博市度假酒店系列项目EPC工程,合同总金额5亿元。在四川省,与当地设计企业、建筑企业联手开发国家“172”重点水利工程凉山州龙塘水库项目,该项目是四川省第一个EPC水利项目,合同总额20.37亿元。

在吉林省,与中庆集团、吉电股份等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协调中国电建集团,同吉林省和长春市分别签订了战略投资协议,“十四五”期间,中国电建集团在吉林省的投资将不低于3000亿元,在长春市的投资将不低于1000亿元。

水电一局与吉林省交通建设集团共同参建的长春市轨道交通4号线南延工程,提前9个月完成节点工期,获得全市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和省建协QC成果奖,获得了2项实用新型专利,为央企进入地方基建市场和带动地方企业行业进驻提供了示例和典范。在该项目的跟踪推动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双方企业自锁定项目起就进行了充分积极的合作,始终保持“有序分工、紧密合作、分而不散、合而不乱”,水电一局积极协调高端平台支持,引入电建铁路加入联营体,在资质和管理上更加符合建设要求;交建集团积极发挥属地项目建设经验,为项目的最终落地,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近五年来,水电一局共带动吉林省装备制造业采购成交额13亿元,年均创造就业岗位近2万个,带动出口贸易总和2.4亿元。

当前,正值落实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精神,对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陆上风光三峡”项目,加快推进“大水网”工程、“数字吉林”和生态强省建设,建筑领域央地合作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一是央地合作做足水文章。继续巩固在传统水电行业的优势地位,发挥水电一局在高坝大库工程、地下洞室工程、抽水蓄能工程、引调水工程等领域的特长,争取央地合作更大的市场空间。

二是央地合作做大非水电。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好集团战略,聚焦“水、能、砂、城、数”,做大央地合作基础设施业务。

三是央地合作做强国际。落实国际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国际化、平台化、本土化、市场化发展方向,把国际市场作为央地合作的优先方向。

四是央地合作做好本土经营。水电一局将搭建“风光水储”新能源开发建设平台、“两重一新”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吉林西部土地改良治理平台、“千万头肉牛”畜牧养殖平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平台,联手打造省级企业群,为带动就业和全产业链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建设步伐贡献力量。

丰富经营内涵,推动合作提质增效

一是树立“大经营”理念。

央地合作要坚持“一切成本皆可控”的“大经营”理念,落实“先算后干、事前算赢”,不断推进管理团队由事务处理向经营管理转变,进而形成价值创造型的团队,使央地合作经营管理和创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抓好两个关键。

抓好成本核算的关键。坚持以目标成本为核心,进一步建立完善成本核算体系,落实经营活动分析制度,加强对重点项目、问题项目的关注,在算准目标成本的前提下,定期对照纠偏,及时发现和化解问题,努力将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

抓好工程结算的关键。一方面做好工程量的日常统计、清量和签认,及时做好对上对下结算,避免因结算不及时造成的效益流失;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变更工作,做好资料收集等基础工作,坚持合理主张、有理有据、良好沟通,努力做到效益应收尽收。

三是做好三个保障。

做好安全生产保障。合作要更新安全理念,培育先进的安全文化,以人为本抓安全、用心用情做安全,多措并举推进制度标准落地,提升项目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加强安全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

做好设备物资保障。强化设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加强大型设备维护和管控,严格落实物资库存与核销管理制度,根据资源配置计划,做好经济对比分析,有效落实“三比价”制度,杜绝盲目采购和超标配置。

做好法律服务保障。合作要坚持依法合规管理,加强依法合规管控能力,提高法律服务效益,积极稳妥处置法律诉讼纠纷,加强全员法律意识及依法合规观念,打造专业一流的法务团队。

四是扎实推进四项工作。

推进财务资金管理工作。合作要持续推进“两金”清收工作,做好责任分工、节点考核,确保“两金”变“现金”,“现金”变利润;优化融资路径,做好资金需求保障,加强资金计划管理,构建和完善资金预算与计划管理体系。

推进投资管理工作。加大投资项目市场开发力度,重点向新兴领域纵深发展,建立投资滚动发展机制,探索推进股权转让、股权收益权转让、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盘活—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信息化整体架构,推进BIM技术和智慧工地技术的广泛应用,强化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一体推进标准化、数字化建设,消除“信息孤岛”,发挥“大数据”作用。

推进行政综合管理。完善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加强督办联动体系建设,实现工作督办“系统运行、流程作业、动态展现”,全面加强标准化建设,提升项目合作软实力。

五是提升履约能力。树立“现场就是市场,履约就是合约,满意就是效益”理念,强化履约管控能力,对风险进行合理预判、提前预防,通过规范履约行为、提升履约表现,达到合作长久。强化技术对履约的支撑作用,真正把项目前期策划作为控制项目进度、安全、质量、成本的重要手段,实行项目重大技术方案、危大工程专项方案清单管理,对编制、落实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央地合作优质工程创建。

创新发展方式,推动合作行稳致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推进央企与地方企业合作上,水电一局一直致力于创新思路、创新方式、创新举措,在打造“央地合作一局模式”上不断求索。

一是推进合作业务转型。推进业务系统升级,突破单一施工承包模式,向相关多元化或优势多元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链竞争或者业务生态的总体竞争,逐步调整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业务结构;从服务小业主向服务大客户转变,从服务传统客户向服务新型客户转变,以“大市场、大客户、大项目”为靶向,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二是推进服务转型。以往建筑企业是无休无止地拿项目、干项目、清零后再接新项目,服务只是单一地体现在履约方面。为适应转型升级的要求,央地合作必须具备经营方式与商业模式相应配套的服务能力,推进服务从提交客户满意的工程产品向为客户提供智慧的、成套的全产业链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型。

三是推进商业模式转型。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本质决定企业不能一直是打工者心态,央地合作要谋划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从施工向投资转变,打造稳定的项目收入来源,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发展,从单纯的承包商向投资商、承包商、运营商转型。

四是推进竞争能力转型。时代在变,市场在变,央地合作不能一成不变,以不变应万变。面对新形势,实现新发展,央地合作中,水电一局将积极推动企业的资质、装备、队伍等核心竞争能力向着匹配市场变化要求转型。

五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转型。积极开展智慧建造、海上风电等蓝海领域技术研究,集中力量攻关,努力解决关键领域技术、核心技术难题,占领科学和技术的制高点。

六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央地合作要抓住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进一步读懂社会需求和城市变化,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建筑业全领域施工中的全过程集成和应用,采取示范先行、重点突破的方式,加快业务数字化和数字业务化转型。

站在新起点上,水电一局将继续积极践行央企责任与担当,充分发挥“国家队”优势,本着“强强联手、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探索央地共建新模式,进一步加强与地方企业合作深度,在互惠共赢中打造“央地合作”新典范,努力为地方稳经济、促增长、保民生添砖加瓦,为吉林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x

猜你喜欢
水电工程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子午工程
解读《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之一二
长江水电之歌
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