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药上行”方证探讨

2023-11-09 09:33吕萌李新民李艳娇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381
江西中医药 2023年9期
关键词:瓜蒂诸药方证

吕萌 李新民 李艳娇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 300381)

“载药上行”是指方中一味或几味药物运载它药以上行,从而达到治疗上半身疾病的目的。提及“载药上行”,临床医者最常应用的药物便是桔梗了。然而临床用药时,徒记桔梗乃“舟楫之剂”,多不辨证、不审方,如此滥用屡见不鲜。笔者认为,不同组方、不同证候应选用不同的载药上行药物。载药上行功效的体现并非仅是某一味药的单独作用,而是全方中每味药物相互作用后的功效体现。

1 “载药上行”思想源流

《黄帝内经》为载药上行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并指出药物味薄气厚者主升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其高者,因而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汉代张仲景通过药物配伍及煎服方法达到载药上行的目的。《伤寒论》载:“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用沸汤浸泡药物取气味厚重的大黄、黄连的清扬之气以除上部邪热。《金匮要略》中瓜蒌薤白白酒汤治疗胸痹,白酒不仅助薤白振奋胸阳,还可使药势上行,直达病所。

金元时期,张元素首次提出“引经报使”之说,并在其著作《珍珠囊》中明确十二经引经药,后世医家多有补充扩展。其弟子李东垣有言:“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川芎可上行头目,引药上行,为诸经头痛之要药。张元素亦对桔梗“载药上行”之功尤为推崇,认为其可如舟楫一般运载百药得以上行而不沉。曾有言:“桔梗清肺气,利咽喉,其色白,故为肺部引经。与甘草同行,为舟揖之剂。如大黄苦泄峻下之药,欲引之胸中至高之分成功,需用辛甘之剂升之。譬如铁石入江,非舟楫不载。所以诸药有此一味,不能下沉也。”

2 桔梗“舟楫之剂”思考

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是具有“载药上行”功效的药物中,临床最常应用的一味。张元素认为其为“舟楫之剂”。后世医家深信此理,并大肆宣扬使用。然至清代,张志聪《本草崇原》对此有了不同的见解,其认为:“桔梗治少阳之胁痛,上焦之胸痹,中焦之肠鸣,下焦之腹满。又,惊则气上,恐则气下,悸则动中,是桔梗为气分之药,上中下皆可治也。张元素不参经义,谓桔梗乃舟楫之药,载诸药而不沉。今人熟念在口,终身不忘。夫以元素杜撰之言为是,则《本经》几可废矣。”

现代医家中亦有对桔梗上行之功提出异议者。陈振智[1]认为参苓白术散中桔梗之意绝非“载药上行”于肺,而是起温中消谷,治疗脾虚中满肠鸣之效。理由是桔梗一味势单力薄,如何载方中诸多脾胃经药物以上行,恐效力难达。且参苓白术散可治疗气短咳嗽,多认为此因本方益肺气之功,如此则桔梗功不可没。然《素问·咳论》有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母病及子,脾虚则肺不足,“虚则补其母”,培土以生金,桔梗健脾则肺自安,气短咳嗽则自愈。再如罗宗德[2]认为在天王补心丹中,桔梗效在镇静安神,并非“载药上行”。其理为天王补心丹全方诸药皆有上行之力,无需桔梗再上行之,且本方证属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桔梗再升浮之岂非为虎添翼。

桔梗不仅具有上行之性,亦具有下气之功,还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补血、除痹、镇静安神、温中消谷等诸多功效。《本草思辨录》有言:“桔梗能升能降,能散能泄,四者兼备。”《本草经集注》中载桔梗:“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治喉咽痛,下蛊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粗桔梗皂苷具有镇静、镇痛和解热作用”[3],而且“桔梗多糖具有降血糖作用”[4]。余诸多医家于桔梗之辨,文中不一一枚举。总之,桔梗“上行”绝不能抛开组方原则,只强调桔梗可上,却忽略桔梗对方中其他药物浸出、吸收和分布的影响,如此则生大谬而不知[5]。

3 “载药上行”方证举隅

《备急千金药方》中载定志小丸一方,由人参、远志、茯苓、石菖蒲4 味组成。临床对老年性痴呆、中风后遗症、失眠、健忘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纪娟[6]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定志小丸方中石菖蒲可促进皂苷类成分的吸收,最佳吸收部位为空肠段。汪鼎[7]通过实验研究也发现石菖蒲可促进人参皂苷 Rg1、Re、Rb1、Rd 及细叶远志皂苷的吸收。同时还发现石菖蒲可使5 种皂苷类成分具有一定脑靶向性。说明石菖蒲在定志小丸方中可起到“载药上行”的作用。国医大师徐景藩[8]运用地榆、白及、石菖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敛疮生肌的基础上,用石菖蒲理气活血祛湿。然此方中石菖蒲并无“载药上行”的作用。

逍遥散中柴胡则疏肝解郁,配伍当归、芍药以柔肝养血,无“载药上行”的作用。然熊大经教授擅用柴胡治疗鼻科疾病,其认为柴胡辛香,可引诸药入肝胆经,载药上行,宣通鼻窍。如选用柴胡配伍黄芩、白芷、川芎、枳壳、瓜蒌、藁本、黄芪、泡参、地龙、细辛治疗鼻渊,临床疗效显著。柴胡不仅疏利肝胆、清泄湿热,更载诸药上行,以宣通鼻窍[9]。

刘渡舟[10]分析了《伤寒论》中具有“载药上浮”功效的经方,得出栀子豉汤中豆豉轻宣上行以清心除烦,瓜蒂散中瓜蒂、赤小豆酸苦涌泄以催吐驱邪,大陷胸丸中白蜜缓余药攻下之力以驱在上之邪,调胃承气汤中炙甘草亦缓余药以泻热于上,大柴胡汤中生姜辛散引大黄上行。由此可知所谓“载药上行”并非在药,而在方。所谓“舟楫之剂”并非只有上行之功,非“舟楫之剂”也并非无上行之效,重点在于选方与配伍。如将桔梗置于有大量下行药物的方中,桔梗难以上行,而会随诸药下行之势而下。苦寒之瓜蒂与酸甘之赤豆均无使它药上浮之功效,然当其运用于瓜蒂散中治疗痰食壅滞胸脘证时,酸苦的涌泄催吐之力,则可堪方中豆豉的上浮之功,痰食出则病渐愈,那么何以认为瓜蒂、赤豆非“载药上行”之药呢?

4 临床案例

笔者跟随李新民教授学习多年,对李教授用泻青汤治疗小儿霰粒肿病案一则颇有感触。此案亦是“载药上行”药物根据方证选择的案例。患者刘某,女,8 岁,2020 年11 月25 日主因“右上眼睑出现肿块4 日”于李新民教授门诊就诊。查体右上眼睑可见一肿块,质较硬,压之不痛,咽稍红,舌红苔薄黄。考虑为霰粒肿,予泻青汤治疗。方药组成为龙胆10 g、炒栀子10 g、大黄5 g后下、羌活6 g、防风6 g、川芎6 g、当归6 g,共2 剂。二诊:2020 年11 月27 日复诊,患儿右上眼睑肿块稍减,继予原方4 剂。三诊:2020 年12 月2 日,患儿右上眼睑肿块消散。泻青汤所治多为肝火郁结之证,肝主升发,方中羌活、防风均为升散之品,将肝经郁火发之。如徒用苦寒清热药以降泄,逆肝木升发之性,病邪郁结于内,则病邪难祛。取龙胆、栀子、大黄以清肝泻火,配以羌活、防风辛温发散郁热,且霰粒肿病位于上,羌活入足太阳膀胱经,防风入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厥阴肝经,两经均可达于目,起载清热药之药力上行之效,直至病所,疗效更佳。患儿病程较短,郁火结之不甚,且辨证准确,方药得当,效如桴鼓,病自速已。

5 结语

“载药上行”有多种形式。如缓攻下药下行峻猛之势以清在上之热;减攻下药下行之速以驱在上之邪;随其性味催吐以驱邪于上等。如需“载药上行”,不可不论证候,不观配伍,徒用桔梗。不同证型、不同方药中的“上行”之药不可随意替换。辨证为先,法随证立,方随法出,而后配伍斟酌用药。注重全方药物配伍和疾病证候,选择适合的“载药上行”药物,对提高临床疗效有一定的意义。

猜你喜欢
瓜蒂诸药方证
桂苓味甘汤及加减方证条文辨析
四逆散方证分析及临床运用举隅
慢支咳嗽足浴有方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
生地黄和大豆黄卷泡茶能退烧
大枣与甘草的认识异同
有痰咳不出服瓜蒂散
有痰咳不出,试试瓜蒂散
基于属性偏序表示原理的经方方证研究
西瓜蒸蒜头治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