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南音大师
——纪经亩

2023-11-09 13:47王复光
前进 2023年11期
关键词:南曲南音厦门

王复光

“百鸟归巢,千年一朝夕”“与家国天下,同心共鸣”……2023 年除夕夜,千年雅乐、非遗瑰宝南音首次亮相总台春晚,以南音为底色的创意歌曲《百鸟归巢》古韵袅袅,惊艳亿万观众,其中参演的厦门市南乐团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南音专业表演团体之一,系由农工党党员、南音大师纪经亩一手创立。

南音又称南乐、南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2006 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 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纪经亩(1900—1986 年),1956 年加入农工党,曾任福建省文史馆馆员、福建省政协委员、厦门市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南音学会顾问、福建曲艺家协会主席、福建省南乐研究会会长、厦门市南乐团首任团长及名誉团长等。他一生从事南音艺术,是南音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为南音的传承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被誉为“南音大师”“南音泰斗”。

纪经亩出生于同安后麝一爱好南音的农家,因家贫辍学务农,后在厦门做搬运工、船工。工余潜心学习南音,曾师从许启章,并深入钻研林祥玉、林霁秋曲本,对传统南音艺术逐渐融会贯通。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受聘前往台湾及东南亚教授南音。抗战期间,克服各种困难,团结弦友坚持练唱。1950 年,组织成立厦门南乐研究会。1954 年组建金风(金凤)南乐团,担任主任(团长)。1956 年首届全国音乐周,与邵鼎坤在北京怀仁堂演奏《梅花操》《阳关曲》,反响热烈并受到毛主席接见。1960 年,出席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63 年,应邀赴香港福建体育总会南乐社传授技艺。

20 世纪60 年代,纪经亩辅导厦门南曲训练班学员

纪经亩既是杰出的南音作曲家、琵琶演奏家,又是南音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南音的演奏、整理、改编、创作及教育传播诸方面均取得重要成就。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为“兴登堡”“胜利”“百代”等唱片公司灌录南音唱片(我国最早的南音唱片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开设了固定的南音节目栏,纪经亩数年如一日地坚持到电台直播。他广泛搜集、深入挖掘传统曲目,从众多旧本和原始材料中去芜存菁、修订补正,并将传统工尺谱译成现时通行的简谱,整理编创南音曲目四五百首。如著名的传统南曲《胭脂记》《陈三五娘》《八骏马》等经改编后更臻完善,既不失传统韵味,又意境清新,在闽台和东南亚各侨居地广泛流传。他重视南音传承,举办南曲训练班,培育了卓圣翔、曾小咪等一批后起之秀。他深入基层推广南音艺术,将发端于宫廷雅乐“御前清曲”的南音表演带到田间地头,焕发南音新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晚年纪经亩指导学生曾小味

纪经亩不但在南音传统艺术方面有深厚功底,而且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是南音改革的重要推动者。他强调南曲创作不能满足于“旧瓶装新酒”,仅用旧曲调来填新词,而应“新瓶装新酒”,除了填写富有时代精神的新词,曲调也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曲调也要勇于创新。他敢为人先,从1951 年起就开始为毛主席诗词谱写南曲,是全国第一位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音乐家。1957 年,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节目,福建省文化厅领导及评委对纪经亩谱曲、卓素清演唱的南曲《沁园春·雪》拿不定主意,不敢说好,也不说坏。在进京演出时,省队仍未确定将其作为登台表演节目,直至纪经亩为庆祝鹰厦铁路通车谱写的《迎龙小唱》演出后,得到观众热烈喝彩,要求加演节目时,纪经亩作的南曲《沁园春·雪》才被公开演唱,曲谱设计与旷达豪迈的意境融为一体,通过完美的唱腔的精彩演绎迅即引起轰动,受到中央领导及首都观众的高度赞扬。纪经亩南音作品一举荣获优秀创作奖、节目奖和演出奖三项大奖,为福建省文艺界争得巨大荣誉。代表团回到福州后,省文化厅领导松了一口气,对纪经亩说“为毛主席诗词谱曲,你是够大胆的了。”1959年,他和同仁创作《闽海渔歌》为国庆10 周年献礼,荣获全国及福建省创作奖,由于这是近百年来继传统十三套大谱(南乐由生乐曲与器乐曲组成,分成“指套”、“大谱”和“散曲”三部分。大谱即纯器乐曲,原有十三套。)之后的又一巨作,成为海内外南音界的经典演奏曲目,因此被同行们誉为第十四套大谱。纪经亩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为南音发展开创了新时代的广阔空间。

十年浩劫,厦门南音遭到重创,两百多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资料几乎荡然无存,南音这一古老艺术面临失传危机,纪经亩为此忧心万分。1979 年9 月,纪经亩接到参加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的邀请,他因年迈多病无法出席,就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恢复厦门市南乐研究会应予重视的报告》,代表南音界疾呼“抢救南乐,恢复南乐活动,培养南乐接班人!”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80 年10 月,厦门金风南乐团更名为厦门市南乐团,并正式恢复活动,厦门南音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纪经亩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投入到“抢救南乐”工作中,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工作,整理传统套曲、创作曲目、编写教材及指谱,积累了数十万字的文稿资料,叠起来达两尺多厚。他一度自掏腰包在自己家接待海内外弦友、培养传承人。他与东南亚南音弦友广泛开展交流,互相切磋技艺,对外宣传南音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使海外游子耳闻乡音遂起思乡之情。1983 年,纪经亩患脑血栓两次住院,还坚持创作了《谒陈嘉庚先生墓》《鹭岛风光》等作品。1986 年,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联合举办“纪念纪经亩先生从事南乐艺术七十五周年”系列活动;厦门前线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对纪经亩南音艺术成就进行了深入报道。

晚年的纪经亩曾感言:“国家和人民给予我崇高荣誉,我于心深感不安。为不负众望,我决心争时间、抢速度,闻鸡起舞,再尽绵薄之力……”古韵流芳,明德惟馨。纪经亩致力于南音艺术永续传承,为南音事业百折不悔、奉献一生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铭记。

猜你喜欢
南曲南音厦门
论《南曲九宫正始》的崇古与尚今
厦门正新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沈璟《南曲全谱》版本系统考论
李进杰的南音情
“偶”遇厦门
厦门猫街
南音乐器配合的多样均衡之美
食在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