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构筑绿色美好生活

2023-11-09 02:12孙延浩
小康 2023年31期
关键词:绿道城市交通串联

孙延浩

打造城市慢行系统不仅可以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品质,也是贯彻绿色、创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一个城市在除了可被称为“大动脉”的主干道之外,还需要很多“毛细血管”的支撑来畅通城市交通大循环,这些所谓的“毛细血管”,也就是城市中的慢行系统。城市慢行系统就是慢行交通,指的是把步行、自行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来缓解交通拥堵现状,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从而营造舒适、安全、便捷、清洁、宁静的城市环境。

近年来,各大城市纷纷加快建设集通勤、健身、休闲功能于一体的慢行交通系统,市民慢出行意愿也在持续提升,慢出行成为社会新风尚。据统计,2022年北京市共享单车骑行量达9.68亿人次,较上年增长1.66%;深圳慢出行比也由2016年的58%提升至62%;部分中小城市慢出行比更是高达70%以上。

但从现状来看,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公路自行车等数量急剧增加,道路慢行系统面临着通行空间不足、骑行难以连续、交织干扰严重等问题。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慢行系统的薄弱环节往往是“最后一公里”的接驳。特别是在大城市,步行和骑行大多为了坐地铁、乘公交,因此,其与各种公共设施、生活圈以及停车管理设施等的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唯有串联起来才能形成强力的服务网络。另外,政府、企业、用户也需协调联动,形成合力,以人为本营造更加友好的慢行环境。

北京很早就确定了“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发展理念。此前,《2023年北京市城市慢行系统品质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发布,从“街道空间更加活力、各类设施更加融合、治理模式更加协同、环境氛围更加友好、居民出行更加健康”5方面明确了24项重点工作任务,因地制宜拆除20家公园围栏,推动“水、路、绿”三网融合,提升市民出行品质。

深圳宝安区组织编制了《宝安区慢行系统详细规划》,以山林河海为底盘,加强城区和山海连接,串联公园、商圈,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一环七道六区”慢行系统框架,让市民能山野徒步、滨海骑行、连廊漫步。同时,构建连接家门口、15分钟即达的健身步道网络,远期将形成1000千米的慢行网络。

浙江省建设厅近日印发通知,确定嘉兴平湖市等9地为城市交通慢行系统建设试点城市。平湖中心城区已建成以东湖为核心,以水系为依托,对外呈放射状,串联各景区、景点和绿地公园的绿道152.78公里。接下来,还将推进编制《平湖市慢行系统专项规划》,构建完成“一中心六辐射”绿道网,建成一批主题鲜明、特色各异的品牌绿道。通过公交整合周边多元的慢行出行方式,系统衔接行人绿道网络、自行车道网络,互融互促,有效覆盖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提高步行可达范围。

打造城市慢行系统意义深远。众所周知,我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打造城市慢行系统不仅可以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品质,也是贯彻绿色、创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当低碳出行与日常生活深度融合,城市治理也将迈上新台阶。此外,打造慢行系统、助力人们低碳出行,还可以缓解紧张的工作、生活压力,实现身心的调节。当慢行系统的环境便利、优美、宜人,还可以推动城市旅游观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同时,慢行系统塑造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提高短程出行效率、填補公交服务空白、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保障弱势群体出行便利等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作者系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绿道城市交通串联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思考
串联法写记叙文的概括
上海城市交通大数据研究与实践
审批由“串联”改“并联”好在哪里?
我曾经去北京串联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三明市建设城市绿道
契合城市交通需求 推进单轨交通发展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流模拟与决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