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与大海

2023-11-09 02:12东升
小康 2023年31期
关键词:啤酒厂侨民德国人

东升

把啤酒和大海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青岛人的想象力,而是悠悠长长的时光。

无论是德国海军还是侨民,他们或许可以远离帝国的心脏,却离不开冒着泡沫的啤酒。作为西方生活方式和西方文明的一个象征,啤酒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当时的中国,虽然早在1900年已经出现了一座啤酒厂,但它是俄国人乌卢布列夫斯基在哈尔滨八王子建立的,生产规模仅300吨,特供当地的俄国侨民。此后的几年时间里,虽然哈尔滨又出现了三家啤酒厂,但这些啤酒厂规模都不大。

德国人在当时的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几乎找不到买啤酒的地方。德国海军和侨民每天喝的啤酒,仍然都是从遥远的德国直接运抵而来的。在日耳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岛公司诞生之前,每一艘靠岸青岛的德国船只,都少不了卸下成箱成箱的啤酒。

今天的青岛市登州路56号,是当时中国难得一见的德式啤酒吧,酒吧里卖的都是历时数月从德国运来的淡色啤酒和黑啤酒。啤酒吧对面,就是容纳了1000多名士兵的德国皇家海军大营。博物馆里的许多照片,记录下了德国海军在酒吧喝德国啤酒的欢呼场面。

没有生产德国啤酒的企业,大量的啤酒千里迢迢从德国运到中国,既不新鲜,又很麻烦,而且难以满足德国海军和侨民的日常需要。

在德国殖民当局的支持下,青岛啤酒厂筹建之路进展得异常神速。1903年4月,德国国内的一家报纸便迫不及待地发布消息:“我们的殖民地又有一个新的进展,这就是在青岛从无到有,酿制好的啤酒。因为这里有好的泉水。”

之后的几个月里,码头搬运工人昼夜不停地从停泊在青岛港口的德国船只上,卸下一箱又一箱的沉重货物。箱子里面装的,全部是当时德国制造的最先进、最新式的建造啤酒工厂所需的机械设备,大到成套的糖化设备、制冷系统,小到木制酒桶,应有尽有。

建筑工程由德国资深的施密特公司监制,从附近招雇而来的工人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厂房建筑和设备安装。1903年8月15日,在德国海军兵营旁边,矗立起一座由德国商人投资40万马克、完全以欧洲技术建造的啤酒厂——日耳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岛公司,这是当时古老华夏大地上诞生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啤酒厂。

第一任厂长是海因瑞希·色伏特。第一任酿酒师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德国人,名字叫马丁·威勒,曾经在南美最大的啤酒厂工作過,也曾经在两个德国啤酒厂做过工艺员和车间主任。

最初的啤酒厂包括几个建筑物——糖化大楼,一座低矮的贮酒库,还有用于厂长和德国技术人员居住的宿舍,以及一根高高耸立的烟囱。

当年德国专家设计厂房的时候,特意将其设计为夏洛克风格和哥特式风格交融。尤其是厂区内的糖化大楼,不仅端庄浑厚,而且采光和通风效果都非常好,是青岛为数不多的由德国人设计的工业建筑。

“青岛的空气里,除了大海的味道,就是啤酒的味道。青岛有两种浪花,一种是大海的浪花,一种是啤酒的浪花。”把啤酒和大海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青岛人的想象力,而是悠悠长长的时光。从德国人的坚船利炮打乱渔村的僻静开始,波涛翻卷的大海便成为啤酒厂几经荣辱兴衰的见证。

猜你喜欢
啤酒厂侨民德国人
潍县乐道院集中营被关押西方侨民信息再考证
《全球化下的侨民战略与发展研究
——以美国、爱尔兰和印度为例》出版
德国人的德式阅读
德国人的“方便”让人惬意
Gas from human waste
看看德国人的家庭界限感
台当局改称“华侨”为“侨民”
龙山泉啤酒厂拓展精酿啤酒
德国人为什么1年能休假178天?
新中国初期新疆阿富汗侨民“入籍”问题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