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以“全周期管理”方式持续完善基层监督体系

2023-11-09 06:33侯荣刘顺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监委纪检监察村民

侯荣 刘顺

“童家镇福果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杨某,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今年8月,资阳市乐至县童家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报相关违纪人员处分决定。

“没想到巡察组来了没多久,就发现了问题。真是太快了!”此次案情通报在该镇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从发现问题到立案查处,用时不到两个月。这样的速度得益于该县“巡纪审”三联动监督的实践运用。2023年以来,乐至县纪委监委坚持系统观念,集结巡察、纪委、审计三家力量,以开展联动监督为抓手,助推基层监督体系不断完善。

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力举措,是打造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升级版”的题中应有之义。

今年3月,四川省纪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对推动健全基层监督网络、完善基层监督体系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坚持纵向巩固与横向拓展相结合。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把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为重中之重,以党内监督为主导,贯通协同其他各类监督,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推动各类监督主体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坚持高位部署,精准攻克基层监督难点堵点

“专项调研发现,在基层监督过程中,全省各地不同程度存在监督力量薄弱、信息共享渠道少、措施配合不畅等问题,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与群众期待仍有较大差距。”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基于此,今年4月,省纪委监委部署完善基层监督体系试点工作,确定了19个试点县(市、区)。7月,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廖建宇赴成都、甘孜等地调研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研究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片区协作工作机制完善、办案质效提升等。10月,省纪委监委召开全省完善基层监督体系试点工作推进会,总结前期完善基层监督体系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分析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交流经验做法,推动各试点单位取长补短、互促共进。

在省紀委监委的示范带动下,四川各地积极探索攻克基层监督难点堵点的有效方法,努力创造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为全省全面推开完善基层监督体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巴中市通江县纪委监委聚焦党内监督主体不愿、不会、不敢监督等问题,建立“专班统”“清单督”“再督查”等机制,推动督促各党内监督主体履职尽责。绵阳市游仙区纪委监委紧盯“关键少数”,以“晒”为先手,以“评”为常态,以“述”为后手,积极构建“晒评述”立体监督机制,破解“一把手”监督“气不足、力不够”、监督方法措施少等监督难题。

紧扣地方实际,促进各类监督力量协同贯通

“刚才村民呷玛泽登向我反映,他明明缴纳了医疗保险费,今天去医院看病,医生却说系统里面查不到他的信息,导致他没法报销相关费用。”时间回到今年3月,甘孜州德格县马尼干戈镇纪委书记沈成和该镇洞真村党风政风监督员古绒泽翁的一通电话,让该镇原党委副书记、镇长嘎玛某某挪用医保资金进行赌博的腐败问题浮出水面。

经查,嘎玛某某长期沉迷赌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多次挪用代管的村民医疗保险费偿还赌博欠款。2023年5月,嘎玛某某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6月,因犯挪用公款罪,嘎玛某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目前,被嘎玛某某挪用的115万余元公款已全额退赔,在德格县纪委监委的监督下,该镇对村民的医疗保险费进行了补缴。

追回医保资金的背后,是德格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村级党风政风监督员“前哨”作用,以“挂点常委、委员+联系科室+片区乡镇”片区协作机制,着力解决基层监督难题的有益探索。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努力构建贯通、协调、联动的监督格局,不断延伸监督触角,着力消除基层治理监督盲区,推动基层监督高质量发展。

整合内部监督力量的同时,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注重加强与外部监督的协同贯通。以泸州市古蔺县为例,该纪委监委建立“纪审”联动机制,借助审计优势开展针对性监督。今年3月,在片区协作监督中发现东新镇民主村安置点建设项目报账金额与合同金额不相符问题后,随即函请审计介入,查实了虚列工程增量问题。2023年8月,该村党支部书记杨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除了在强化内外监督上下功夫,全省各地还创新运用“纪检监察监督+”的方式,为基层监督插上“科技翅膀”,推动数据信息在各监督主体之间无障碍流通。

邻水县纪委监委采用“云监督+实调查”双边发力工作模式,搭建“小邻通”政务云监督平台,将民生资金、农村“三资”、招标投标、营商环境等十大重要事项纳入监督范围,从资金使用、项目运行、行政效能等方面深度挖掘线索,精准发现查处问题。该监督平台运行以来,发现异常数据2000余条,清退民生资金11万余元,约谈提醒60人,批评教育11人,立案查处21人。

厚植为民情怀,加快成果转化提升监督效能

前不久,达州市纪委监委以“室组”联动模式开展监督检查时发现,该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王某涉嫌违规经商办企业的问题线索。该市纪委监委派驻市中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组对王某进行调查时,与市纪委监委联系纪检监察室就该案进行了充分研判分析。

“对于认定王某违法行为,我们更倾向于其涉嫌利用职务便利承揽工程并从中谋利的定性,而不是违规经商办企业。”经过“室”“组”双方多次沟通讨论,该纪检监察组及时调整案件查办方向,最终将相关违法问题一一查清,由王某所在单位给其予政务警告处分。

“今年以来,共发现问题28个、同比增长33%,处置问题线索7件、同比增长17%,立案3件3人,均同比增长50%。”提到派驻监督新模式运行以来的成效,达州市纪委监委派驻市中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组组长刘小东说道,他们根据法院系统业务专业性、职业特殊性等特点,探索构建“院组联动”“室组联动”“组组联动”等派驻监督新模式,努力发挥派驻监督“探头”作用。

在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工作中,四川省纪委监委既注重提升基层监督效能,也着力让问题发现在县乡基层、解决在群众身边,规范“微权力”运行,压缩“微腐败”空间,不断增强群众对基层纪检监察机构的信任。

“现在,集体土地出让补偿款终于如数退还给我们了。”今年6月,面对德阳什邡市纪委监委的回访,南泉镇南阳村8组村民陈大爷给出了满意答复。此前,南泉镇纪委利用“差异化+清单化”监督方式,了解到该镇南阳村村民多次反映组长唐某某存在侵占土地出让补助金等相关情况。

涉案金额虽不大,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在什邡市纪委监委片区协作组的统筹下,通过全面走访、查阅资料、数据比对等手段,查清了相关情况。三笔集体土地出让补偿款确实向村民发放了,但发放第一笔时,唐某某没有履行签字等手续,将剩余的6200元占为己有;第二笔他则通过虚增两人名额,冒领了4000元;第三笔补偿款虽如数发给了村民,但出让土地事项未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多数人不知情,属程序违规。最终,唐某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土地出让补偿款现已全部退还到村民手中。

其后,什邡市纪委监委按照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的不同,将全市村(社区)划分为资源富集型、便民服务型、稳步发展型三类,为每类村(社区)确立不同的监督检查重点,并采取“一村一单”、因村施策的方式,梳理出“共性+个性”的“差异化监督事项清单”,推出“差异化+清单化”监督方式,变基层监督“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推进完善基层监督体系工作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聚焦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和重复出现的问题,找准基层监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健全机制、深化整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四川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猜你喜欢
监委纪检监察村民
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名单(55个)
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名单(55个)
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联合发布5起行贿案例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5个多月近2万名干警向纪委监委投案
纪检监察机构如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纪检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