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2023-11-10 17:39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现代经济信息 2023年29期
关键词:科学化绩效评价部门

宋 静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引言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梦进行系统性阐述,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应在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持续性强化对财政治理的重视和关注。国家财政具备稳定经济和调节分配等重要职能,既能为民生政策落实提供系统性保障,又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故此,我国需在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新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基于我国国情对其进行持续性改革和优化,针对性化解在实践中暴露的问题,以期有效减少预算绩效管理束缚。

一、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助力绩效理念更新,有利于责任意识的增强

预算绩效管理是基于市场经济而提出的,将其中一些成功机制融入于公共管理中,以此提升公共资产利用率。预算管理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预算部门和相关个体既要了解预算资金想要实现的目标,也要基于其既定目标展开工作,将结果作为工作导向,尽量确保加强对有效资金的科学化利用。一旦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就有可能追究相应主体的责任,这种理念能打破传统预算管理中的重投入轻管理现象,可进一步增强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二)资金使用趋于合理,有利于资金利用率提升

预算绩效管理优化与创新能将资金效益追求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加强对资金使用状况的全方位认知,可将部门预算和部门长期规划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有效资源的价值,合理制定相关预算编制。与此同时,绩效运行监控可督促不同部门按照计划实施工作,加强对其工作阶段性运行状态的持续性跟踪,促进预算部门更合理地使用财政资金,减少资金利用的盲目性。实践证明,借助客观评价解决资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整合财政资源,缓解收支矛盾,可提升资金利用率。

(三)助推财政管理优化,促进公共财政管理创新

当前,我国持续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优化和创新,期望借助预算部门改革推动我国的支付模式和采购模式改革,增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升资金使用合规性。但传统绩效管理过程中,缺少对资金使用效率的关注。为进一步推动工作优化,我国提出借助预算绩效管理,增强资金使用透明度。借助绩效审核目标展开全方位评价,使评价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可鼓励全民参与政治治理,进一步丰富公共财产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持续性完善管理体系。

二、新时期预算绩效管理问题成因

(一)尚未形成管理观念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优化与创新过程中观念的改变,对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但观念需要长期积累而形成,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预算绩效管理优化和创新过程中需构建相应的绩效思维,才能实现观念的转变。预算绩效管理旨在加强对有限资金的科学化利用,希望提升资金利用透明度,既要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用,也要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传统预算管理方法缺少对资金产生效益的考虑,各部门主要将精力用于争取有限资源上。由于管理观念尚未形成,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虽然部分工作人员心中已初步形成绩效思想,但缺少主动行为。总体上看,社会各界仍未形成统一的预算绩效管理思想,不利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创新。

(二)预算的透明度较差

新时期财政预算公开和透明既有利于工作开展,又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但当前财政预算的透明度较差。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会获取全面的信息,对有限资金做出科学化规划,并梳理工作发展脉络。因此,从更深层次来讲预算绩效管理旨在加强对信息的全方位收集,能助推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借此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有利于相关部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升。近些年,我国针对财政预算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从实际发展状态来看,由于思想转变速度较慢,社会参与度低,缺少硬性约束,导致部分部门公开预算信息度的意愿较低。当前,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公开改革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预算透明度提升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此外,信息化时代我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待创新和优化,缺少对现代化技术的全方位利用,数据共享和各部门交流之间也存在一定障碍,不利于社会各界加强对财政资金的全方位监控,严重影响预算的透明度与公开性。

(三)指标体系有待健全

预算绩效管理优化和创新过程中,绩效评价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与价值,但现阶段由于指标体系有待优化和健全,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停滞不前。这与指标体系制定难度较高有关,公共财政支出具有一定复杂性和特殊性,不以经济利益为最终考量,且支出范围也与市场机制不一致,因此指标体系更复杂。长期以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无法借助准确的绩效指标来综合考量,这也导致监管工作存在盲点,会导致出现资源浪费等问题。目前建立系统性、科学性的绩效指标是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优化和创新的关键所在。由于我国公共部门职能相对宽泛,因此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存在一定问题,缺少横向和纵向之间的有机联合,难以反映部门的工作成绩。一方面,传统评价指标过于重视投入,缺少对效果的全方位评价。另一方面,传统绩效评价会重视经济指标,指标制定过于微观,缺少对宏观方面的关注和重视,这都是导致无法有效推动公共资源配置优化与创新的主因,既会出现大量的资源浪费现象,又有可能降低资源利用率。

三、新时期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策略

(一)建立预算绩效目标,完善目标管理体系

新时期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优化和创新过程中,明确预算管理目标,完善管理体系。从多维角度入手强化对管理质量的科学化控制,既能推动预算管理工作迈向新的发展征程,又能在工作发展过程中确保改革路线和改革方针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首先,明确预算编制相关的绩效管理目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发展过程中,强化对绩效目标的重视和关注,将其作为重要工作数据,打破传统预算编制模式,可提前说明预期效果,拟定行动方案,为工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其一,明确预算绩效目标内容,从部门功能角度强化对绩效目标的全方位阐述,尽量提升目标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以此提升资源配置率。其二,明确目标要求,基于目标设定构建符合长期发展需要的部门战略规划,并对短期战略进行适当调整。其三,加强对预算绩效目标的科学化表达,增强目标的可衡量性和多元性。

其次,明确预算绩效计划。详细说明绩效目标制定后采用的工作办法和资金需求,从多维角度入手,加强对资源的科学化利用。其一,科学化拟定相关行动办法,为决策者提供适当数据参考,帮其加强对不同部门的科学化认知,构建阶段性行动方案,为工作优化蓄力。其二,加强对机构的科学化了解,将行动方案分配到不同部门和机构中,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义务,助力各部门加强协调,进而共同为目标达成而努力。其三,确定不同项目的支出部分,适当拟定备选方案,构建中长期绩效计划。例如,确定部门支出项目后加强对相关项目的科学化监管,适当基于相关部门自主权提前拟定备选方案,可使各部门在自由调配资源的同时,加强对不确定因素的科学化应对,并制订中长期计划,合理防范可能遇到的风险。

(二)科学收集绩效数据,完善监控管理体系

新时期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创新中加强对绩效数据的科学化收集,完善监控体系能从多维角度入手,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对责任主体的全方位跟踪,以此为工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首先,科学化收集绩效运行数据,提升数据的精准性,适当扩大收集的覆盖面。其一,提升信息收集广泛性,从不同机构与不同部门提供的服务数量和效果等方面了解预算、收支数据、部门内部数据等方面内容,基于明确的目标快速识别和分析相关信息,对其进行量化处理,进而分析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所有因素。其二,适当增强数据收集质量,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有利于强化数据采集的核算体系,加强对所有收支活动的全方位记录,聘请专业人员加强数据处理。其三,提升数据收集的精准性,既要确保数据精准与正确,也要提升不同机构和部门的责任意识,扩大信息收集渠道,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才能使各部门加强对数据收集与填报工作的重视。

其次,完善跟踪监控体系,加强对数据的全过程监管,并形成绩效运行报告。其一,完善监控体系时需成立配套的报告机制,既要明确报告时间,也要基于项目实际情况了解绩效目标,形成逐级报告的良好习惯,争取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强化对工作节奏的分析,树立定期总结的良好习惯。其二,强化对绩效运行报告的关注和重视,基于其提供的信息及时纠正偏差,为实现绩效目标作出努力。同时,绩效目标实现过程中,还可借助跟踪与监控了解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把握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形成系统性报告,以此改进工作路径,创新工作办法,进而提升预算执行管理质量和效率。

(三)健全绩效评价主体,完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

从多维角度来看,明确绩效评价主体,完善管理体系,能实现各主体的协同运转,发挥不同部门的作用和价值,有利于工作的优化和创新。

首先,适当完善评价主体。其一,加强对财政部门主导作用的关注和重视,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为其提供系统性数据,定期展开部门自评,确保评价的公开性、公正性和公平性,从宏观层面落实党的制度和方针,及时加强对民生项目和不同项目的科学化评价,进而完善财政结构。其二,增强预算部门的主观意识,使其作为责任单位勇于担当资金管理责任,并对结果负责。预算部门了解自身职能,加强对规划工作和目标制定工作的重视和关注,了解项目运行的各个环节,主动承担评价主体责任,能调动各部门积极性,提升绩效评价的公正性与公开性,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影响评价结果。其三,适当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由不同专家学者或机构在评价过程中适当提供意见。第三方评价具备一定独立性,评价结果相对公正,有利于推动政府信息公开。

其次,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多个角度入手,做出客观评价,将绩效评价指标作为衡量工作的尺子,提升评价指标的立体化。其一,加强对绩效评价指标价值的综合考量,了解其主要涉及的工作步骤,进而了解项目支出和部门运行情况,从多维角度构建分层级的评价指标。其二,基于财政活动了解项目运行逻辑,从因果逻辑入手分别构建绩效评价指标。其三,综合考量预算绩效所体现的效率性和公平性等特征,围绕相关特征构建评价指标。其四,推动计算评价指标持续性优化和创新,基于工作对其进行适当完善,以此提升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为评价方法的优化与创新蓄力。

(四)优化评价反馈体系,完善评价结果应用体系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优化和创新过程中提前构建评价反馈体系,加强对结果的科学化应用,能从多维角度入手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又能构建绩效结果公开体系。

首先,构建评估反馈体系,以此了解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其一,提升预算部门管理水平,科学化分析绩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为决策提供系统性参考数据,借助经验总结更正工作办法。其二,提升绩效管理水平,从多维角度入手,了解管理制度和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相关工作持续性创新和优化,基于绩效管理要求进一步构建部门预算编制。

其次,构建绩效评价结果公开机制,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全方位反馈,以此构建良好激励机制,助推不同部门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正确认知,激发其工作热情。其一,助推绩效审计工作持续性优化,将传统审计转化为有效性和合规性并重的绩效审计,有重点地对工作进行系统性复核,以此为行政问责和数据公开奠定良好基础。其二,完善绩效问责机制,将评价结果与领导干部的年终考核相结合,激励部门持续性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优化和创新,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现象。其三,重视社会监督力量,鼓励公民参政,根据公众关注重点提升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使公众清楚了解政府支出,改良社会风气,打破“官本位”思想束缚,借助舆论监督助推相关部门加强对绩效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注,持续性提升财政支出绩效。

最后,完善结果应用体系,将绩效评价与预算有机融合。其一,加强对绩效结果的科学化分析,了解绩效评价结果中收集的数据,分析公共产品的效果,进而了解其满意度,以此为后期工作优化蓄力。其二,将绩效管理作为重要的预算分配数据,实现资金分配的最优化。其三,将绩效结果作为完善决策预算的关键信息,形成开放式的预算参与模式,提升预算决策的民主性和透明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创新,有利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我国应积极总结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既要推动其不断优化和创新,也要从多维角度入手,强化系统性梳理,深层次分析提升行政管理质量的办法,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争取在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华夏民族复兴梦的实现积蓄力量。

猜你喜欢
科学化绩效评价部门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7部门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统战工作科学化:一个整体性叙述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