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污泥危险特性鉴别实例分析

2023-11-10 10:22贾彦来王京敏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10期
关键词:陶粒初筛处理厂

贾彦来,王京敏

(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济南 250102)

某经济开发区综合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为7 500 m3/d,它主要接收该经济开发区化工企业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依据环评批复要求,该污水处理厂需要对污泥危险特性进行鉴别。根据化工企业特点,该污水处理厂接纳废水分为两类,即综合废水和难降解化工废水,其中综合废水包括生活污水和常规工业废水。综合废水经格栅、曝气沉砂池处理后,会同格栅处理后的难降解化工废水,经“水解+厌氧-缺氧-好氧(A2O)+絮凝沉淀+消毒”工艺处理,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 标准,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该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点位为水解酸化池、二沉池和高效沉淀池[1-3],其中产生污泥均为生化污泥,它们经污泥泵汇合至污泥浓缩池浓缩,再经调理池添加熟石灰、絮凝剂后,经板框压滤机压滤,产生脱水污泥(含水率约60%),脱水污泥即为本次危险特性鉴别对象。

图1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1 污水处理厂纳管企业废水污染物识别

该污水处理厂实际废水处理量为5 000 m3/d,其中,工业废水占80%,生活污水占20%。它有7 家典型纳管企业,涉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无机酸制造业、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业、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等,废水污染物识别结果如表1所示。该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原辅材料有熟石灰、聚丙烯酰胺(PAM)、聚合氯化铝(PAC)和复合碳源,经鉴别,污水处理过程相关的污染物主要有重金属、丙烯酰胺。

表1 纳管企业废水污染物识别

2 污泥危险特性初筛

根据《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 34330—2017),污水处理厂污泥是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它是水净化和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不属于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依此判定脱水污泥属于固体废物。该综合污水处理厂接纳的废水均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满足自身进水水质要求,待鉴脱水污泥不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所列的相关污泥。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 298—2019),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应在固体废物排(卸)料口采集。水解酸化池、二沉池及高效沉淀池产生的污泥均为生化污泥,污泥性质相近,不适用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 5085.7—2019)的混合后判定规则,不需要在各个产泥点位分别采样。它们混合浓缩后,经调理池及板框压滤机进一步处理,产生脱水污泥,故脱水污泥为危险特性初筛对象。初筛期间,对脱水污泥的pH、急性毒性、遇酸反应性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进行定性及半定量扫描[4-6]。

2.1 腐蚀性、急性毒性和易燃性初筛

腐蚀性初筛结果表明,脱水污泥pH 介于7.56~8.35,呈碱性,检测值不超标,但pH 为判断脱水污泥腐蚀性的基本指标,将其纳入鉴别方案。急性毒性初筛期间,采集3 个脱水污泥样品,进行口服毒性的半数致死量(LD50)检测,检测结果显示,LD50均大于2 000 mg/kg,脱水污泥不具有急性毒性。易燃性初筛结果表明,脱水污泥含水率为80%左右,不含易燃物质,不具有易燃性。

2.2 遇酸反应性初筛

该污水处理厂接纳废水可能含有硫离子,废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活动可能引入氰根离子。根据脱水污泥硫离子、氰根离子总量,按最不利原则折算,硫化氢和氰化物的最大占标率分别为6.8%、12.3%,均远低于相关标准限值。硫离子是接纳废水的特征污染物,氰根离子产生于废水处理过程的微生物活动,超标率极低,将硫离子纳入鉴别方案,氰根离子采取随机抽测形式纳入鉴别方案。

2.3 浸出毒性初筛

采集8 个脱水污泥样品,对可能涉及浸出毒性的19 个指标(镉、铜、苯、甲苯等)进行定量检测及GC-MS、ICP-MS 定性及半定量扫描。定量检测结果表明,镉、总铬、六价铬、镍和有机物均未检出,汞最大值为1.01×10-3mg/L,砷最大值为1.75×10-3mg/L,无机氟化物最大值为0.35 mg/L,因污水处理厂纳管废水的镉、总铬、六价铬、镍、汞含量很低,超标率也很低,不再纳入鉴别方案。铜、砷、苯、甲苯、苯并[a]芘等其他指标为脱水污泥的特征污染物,虽然检测值较低,但仍需要将其纳入鉴别方案。此外,浸出氰化物以氰化物总量数据进行折算评价,按最不利原则,假定氰根离子全部浸出,折算最大值为2.98 mg/L,仍不超标,采取抽测氰根离子总量的形式进行折算考察。除定量检测项目外,ICP-MS 定性及半定量扫描出硒、银,按最不利原则进行折算,将硒纳入鉴别方案。GC-MS 扫描出四氢呋喃、甲苯和苯。综上,列入鉴别方案的浸出毒性检测指标有铜、砷、铅、硒、钡、锌、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甲苯、乙苯、苯酚、苯并[a]芘、四氯乙烯和无机氟化物。

2.4 毒性物质含量初筛

采集8 个脱水污泥样品,对镉、铬、镍、汞、氟化物、石油溶剂、苯等32 个指标进行定量检测及ICP-MS、GC-MS 定性及半定量扫描。定量检测结果表明,镉、铬、镍、汞、钛、锰、锑、锡和钯的检测值均较低,占标率较低,不列入鉴别方案,其他定量分析项目(氟化物、铜、石油溶剂等)检测值较低或未检出,均不超标,因它们是脱水污泥的特征污染物,纳入鉴别方案。此外,根据污水处理厂使用的絮凝剂产品标准及使用量(聚丙烯酰胺),估算脱水污泥丙烯酰胺单体最大含量远低于0.3%,丙烯酰胺不再纳入鉴别方案。除定量检测项目外,ICP-MS 定性及半定量扫描出钒、钴等7 种金属元素,根据风险最大化原则进行折算,占标率较低,不再将其纳入鉴别方案。另外,结合毒性物质可能的存在形式,兼顾风险最大化原则,选择氰化锌、氟化锌、氟化铅、磷酸铅、三碘化砷、砷酸钠、氰化钡、石油溶剂、二氯甲烷、环氧丙烷、环氧乙烷、环氧氯丙烷、正丁醇、叔丁醇、DMF、溴甲烷、苯胺、甲醇、4-甲基-2-戊酮、苯、苯并[j]荧蒽、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二苯并[a,h]蒽,对脱水污泥的毒性物质进行含量初筛。

3 污泥危险特性鉴别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 298—2019)、《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 20—1998),脱水污泥采样周期为1 个月,共采集32 个脱水污泥样品。一是腐蚀性。检测结果显示,脱水污泥pH 最大值为11.68,最小值为9.25,均不超标,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腐蚀性鉴别》(GB 5085.1—2007),待鉴脱水污泥不具有腐蚀性。二是遇酸反应性。按风险最大化原则,分别以硫离子、氰根离子总量折算,脱水污泥氰化氢均不超标,硫化氢超标样品数为3 份,小于《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 298—2019)规定的最大超标样品数(8 份),待鉴脱水污泥不具有遇酸反应性。三是浸出毒性。根据检测结果,铜、砷、无机氟化物等均不超标,脱水污泥不具有浸出毒性。四是毒性物质。根据检测结果,毒性物质氟化物、石油溶剂、苯均未超标,待鉴脱水污泥毒性物质含量不具有危险特性。根据检测结果,结合危险废物鉴别的相关标准,该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不具有危险特性,为一般固体废物[7-9]。

4 结论

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识别污水处理厂纳管企业废水污染物,对污泥危险特性进行初筛,然后根据检测结果鉴别污泥危险特性,为同类型污水处理厂污泥危险特性鉴别提供参考。污泥既是一种固体废物,也是一种有利用价值的二次资源,污泥可作为原料应用于建筑材料生产中,如陶粒、免烧砖等,实现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置。研究表明,陶粒生产工艺能够实现污泥中污染物的惰性化和稳定化处理[10-11]。陶粒制品作为工业固体废物的再生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污泥陶粒》(JC/T 2621—2021)的发布实施,要做好污泥危险特性鉴别,保障污泥陶粒的无害化应用,引导我国陶粒企业进行原材料结构转型,促进陶粒企业消纳各种污泥,实现污泥处置的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同时促进陶粒行业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发展。

猜你喜欢
陶粒初筛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低碳节能的探讨与研究
人体的“废料处理厂”
不同陶粒掺量下透水混凝土性能分析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粉煤灰陶粒石油压裂支撑剂的制备与表征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减水剂对陶粒混凝土坍落度及扩展度的影响
城市污水处理厂占地研究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剖析——以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