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孵化器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建设构想与实践

2023-11-12 21:38谭才邓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9期
关键词:孵化器导师院校

谭才邓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3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1],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部署。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措施,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是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2-4]。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应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5-6]。

2015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该文件精神,高职院校纷纷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6-7]。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经过多年发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有很大改善,但整体上仍不能有效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因此,师资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本文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企业孵化器为平台,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的建设进行构想与实践。

1 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性教育,高职院校应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等方面。

创新创业导师,是指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包括行业企业的管理专家、创新创业学者、高校专任教师等,可分为实践型、学术型、教学型、竞赛型、咨询型、培训型等类型。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效实施的保障,决定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成效。一方面,创新创业导师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升方面能够提供很大的帮助,如提高学生的学术专业创新能力(包括论文、专利等),提高学生的技能创新能力(包括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获奖等)。另一方面,导师在学生的创业精神培养、创业能力提升方面能够提供很大的帮助,如可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分析技术支持(如建立信息、社交网络、识别商机等方面)、创业资源支持(如人才、资本、市场等方面),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塑造良好的创业人格和创业品质,让其更有方向感和成就感。

综上所述,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是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建设现状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法则,明晰创新创业的实践方式,进而激起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活跃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其创新创业。相对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更具有理论性及实践性交叉的特点,课堂内容设计及教学形式需要导师具备多领域、多学科、多产业的知识与实践经验。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对导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很高。然而,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开展时间较短,师资队伍不成熟,不能完全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师资结构不合理,团队力量薄弱

国内众多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工作,师资队伍主要由负责学生管理及就业指导工作的辅导员、部分行政管理人员以及专任教师组成,部分教师缺乏创业经验,创新创业知识薄弱,而且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多,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偏少,具备创业经历的导师较少。与专业教育相比,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虽然面向教师的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但目前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仍显薄弱,影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也难以开展分类指导、“专创融合”[7-9]。

2.2 导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一方面,高职院校部分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专任教师是从其他岗位抽调过来的,通过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培训班、讲座,或自学研修等方式,掌握了一些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但部分教师由于知识结构存在局限性,对创新创业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政策法规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跨界或者跨行业的教学指导中,容易出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部分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专任教师缺少创业经验且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授课时多是依据教材讲授创新创业理论,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指导效果不佳,易导致理论教学与创业实践脱节,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5-6]。

2.3 导师的考评与激励制度不完善

尽管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并开设了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然而并没有建起一套相对完善的考评体系,对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考评与激励依旧沿用专业教育的考评体系。相比于专业课程教师,创新创业导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工作,工作难度较大。除此之外,创新创业导师大多数没有创业经历或企业工作经历,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因此,制定完善、科学的导师考评与激励制度十分重要[6-9]。

3 企业孵化器平台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建设中的设计构想

企业孵化器也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要服务大众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者或刚创立的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共享设施和专业化服务,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提高创业成功率,是科技创新创业的载体。自“十二五”以来,企业孵化器蓬勃发展,据统计,2021年全国创新创业孵化机构数量达15 253家,年总收入达到801.76 亿元,举办创新创业活动24.9 万场,创业导师对接企业22.2 万次,吸纳就业498.32 万人(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50.1 万人)。高校可联合企业孵化器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与专业相关的特色创新创业导师团队,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0-13]。

3.1 创新创业导师进驻企业孵化器进行实践

2016 年5 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明确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 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14]。目前,企业孵化器正向专业化发展和转化,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为某一领域提供专业服务,推动特色产业在区域内集聚,提高被孵化企业的生存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导师可结合专业特点,到企业孵化器进行实践。创新创业导师进驻企业孵化器进行实践,一方面可以接触大量资源,体验创业过程,了解创新创业政策和税务、法律、创投机构对接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接触优秀企业家,通过交流,向他们学习创业实践经验,对于后续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创新创业导师通过到企业孵化器进行实践,可以快速积累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与实践经验。

3.2 以企业孵化器为平台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深化“产、教、科、创”联合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专任教师在企业孵化器经过实践,储备了一定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可通过创新创业学院进行规划,综合考虑专业组成、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兼比例等因素,成立特色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导师团队中应有一名领军人物,可由教学名师(省级以上)、学者(珠江学者等)、二级教授、头部企业核心骨干等人员担任,其他成员的组成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是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教师比例合理;二是职称结构合理,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教师分布合理;三是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比例合理,兼职教师应聘请企业骨干成员,其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是导师团队创业知识的重要来源。同时,导师团队成员依托学校和企业孵化器的合作平台,展开教学、科研方面的深度融合,以带动学校在产业、教育、科研、创新创业方面的发展,也带动企业在产业、科技创新、研发等方面的发展,达到双赢效果。校企共同发展的过程,也是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成长和壮大的过程,因此,依托企业孵化器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是一条快速有效的途径。

3.3 以企业孵化器为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工作

通过企业孵化器平台,创新创业导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其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导师与被孵化企业通过在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方面的合作项目,在孵化器平台或校内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二是与被孵化企业联合参与校级、省级、国家级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过竞赛过程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三是依托孵化器平台,导师开展创新创业研究工作,或指导学生申报并开展大学生科研项目、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因此,依托企业孵化器平台,可以快速提升创新创业导师的实践能力及指导水平。

4 企业孵化器平台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建设中的实践进展与阶段性成效

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5 年学校积极与广州、佛山两地的多个企业孵化器展开合作(如广州火炬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孵化器等),打造了6 个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经过多年的培育,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通过构建并实施“双精准”“三融合”创新创业“精致育人”体系,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效显著:学校先后入选“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国家级奖项共18项,其中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5 项;“双创”教育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共6 项,获评“十三五”规划教材2 部、省级“双创”示范课3 门;承担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超过30 项。

5 结语

高职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经过实践探索,利用企业孵化器平台进行导师团队建设是能够快速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发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着力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孵化器导师院校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爱情导师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孵化器的春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