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耦合性研究

2023-11-12 11:43徐璐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10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思政教育新时代

摘  要:新时代高校重视生涯教育,但生涯理论多为西方思想,需要结合国情与时代特征,做出更多本土化的改变。从现实情况看,仅靠职业生涯教育来完成对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塑造和培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都不足,更要注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新时代高校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具有耦合性,主要体现在目标价值同向、教育对象同一、方法载体相通、教育内容相融、发展趋势相近五个方面。提出通过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和增强队伍建设两方面提升高校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耦合度。

关键词:新时代;生涯教育;思政教育;耦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0-0007-04

自2007年教育部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涯教育以来,各高校做了很多有益尝试,对大学生职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仍存在一定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对于生涯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生涯教育过程中更多引用西方的理论。而由于社会形态、传统文化、发展阶段与意识形态的不同,西方的生涯教育更多是给予个人的成长与对社会就业的服务。而生涯理论传入中国,需要完成本土化。从现实情况看,仅仅靠生涯教育来完成对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塑造和培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都不足,更要注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一、新时代高校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定义与要求

(一)新时代的高校生涯教育

生涯教育泛指与生涯有关的一切教育活动。在我国,高校生涯教育主要是指帮助大学生对于生涯中所扮演的自我角色有正确的认识,指导学生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生涯发展路线与生活方式,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让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高校生涯教育是一项持续性的教育工作,它不只是为大学生规划未来职业方向,更要始终抓住抓牢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只有把思政教育与生涯教育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择业态度、就业观念等方面形成正确认识,才能让大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走入社会始终都有正确的思想指引。现今,部分学生存在目标缺失、动力不足、盲目追求个性等问题,“慢就业”现象逐渐蔓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是对新时代高校生涯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二)新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指出,高校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全面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质量。高校应加强政治引领,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把爱国精神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引导师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价值引导[1]。毕业时有多少学生愿意投身于一线、投身于基层、投身于艰苦行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也是体现高校思政教育成果的一个方面。如果高校思政教育轰轰烈烈开展,最终所有学生毕业后都一定要去大城市、舒服的岗位工作,那思政教育其实是失败的。这也是我国现今发展阶段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的要求。

二、新时代高校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耦合的内涵

新时代高校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具有耦合性,主要体现在目标价值同向、教育对象同一、方法载体相通、教育内容相融、发展趋势相近五个方面。

目标价值同向:从教育目的上看,高校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最终目的都是以人为本、育人成才,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两者都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协调社会需求与个人利益。高校生涯教育最终的目的:一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身,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人目标的全面发展与自我规划路径实现。二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涯目标与职业价值观,充分了解职业发展的环境与社会发展的态势,就业时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政治素养、科学文化水平与心理素质,最终发展成为一名综合素質较高的人。从价值上看,两者对于学生在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激励个人全面发展、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方面是同向的。高校生涯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尽早树立人生理想、确立职业目标、规划生涯路径。通过结合高校本身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高校生涯教育可以推动学生专业知识、道德品质、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为其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养成道德行为规范、培养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正确的导向下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个人修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教育对象同一:高校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对象是同一的,都是新时代高校大学生。“00后”大学生具有新时代特点。主要包括:1.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00后”大学生生活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家综合实力逐渐增强,成长环境较为优越,又经历了新冠疫情的洗礼,大部分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与为国家做贡献的决心。2. 受网络信息影响较大,作为在网络中成长的一代人,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离不开网络,他们更善于在网络中搜索信息,并受网络中各种观点的冲击更为明显。3. 个人意识强烈,在与人交往时更重视自身的想法,在自身选择时更注重自身与家庭的利益,团结合作意识与艰苦奋斗意识较差。综合影响之下,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影响,对个人生涯的规划和职业的选择倾向于“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在面临转专业、升学、择业等选择时,往往较难选择,或是受家长及社会热点影响盲目选择,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既有普遍共性的问题,又有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与个人思考,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与人文素养存在差异,存在一定身心特殊性与个体差异性。因此,在高校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教育方式上,结合学生自身情况的个体指导会更受欢迎。在教育时要考虑到面上教育与个人指导相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增强教育效果。

方法载体相通:理论教育方面,高校生涯教育会开设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在课程中提升学生生涯理论素养,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生涯发展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生涯发展理念,培养学生养成合理规划的意识。高校思政教育有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有讲述道德、法律、文化等方面知识的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加强思想引导。深化实践教育方面,高校生涯教育通过实习实践、生涯规划大赛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更深入锻炼自身能力,通过思考确立生涯目标,深入理解把握生涯发展理论,提升素质。高校思政教育则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等活动中,使教育内容得以生动具体,入脑入心[3]。两者均可通过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参与志愿服务,构建社会、政府、学校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等形式加强实践效果。同时网络也是两者教育不可或缺的载体,通过提升校园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吸引力和服务力,建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公众号,引导师生积极创作导向正确、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产品,发挥新媒体平台对高校思政工作和生涯教育的促进作用。在高校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中,将课程育人、实践育人与网络育人三者结合,既提高了理论水平,又提高了实践水平,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因此,在教育方法与教育载体的运用上两者是相通的,依托教育载体的建设,可以实现高校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教育内容相融:高校生涯教育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的生涯教育注重生涯课程,从生涯课程的内容来看,一般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自我探索,此部分重点通过个人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几个部分入手,加强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树立远大的职业抱负,做好生涯规划。高校思政教育正是注重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引导。生涯教育的另一部分为外部职业世界探索,这个过程离不开对国家各行业形势、国家政策进行解读,这部分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社会政治与经济运行环境进行一定了解,学会在国家与社会的大背景下考虑自身的职业选择与长远发展。这部分正好与思政教育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要求相契合,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意识。广义的高校生涯教育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本研究按年级将其分为大一时注重探索定向,初步认知自我、认知专业、职业,进行初步的职业定位。大二至大三上学期进行拓展提升,根据职业定位,提高专业知识与个人能力,为实现职业目标打好基础。大三下至大四上学期注重择业、就业指导,指导学生准备、进行求职或升学考试,获取理想职业。大四下学期注重入职适应,指导学生调整心态,做好入职前的心理和社会准备,从学生过渡到职业人。这一过程,也正是高校思政教育不断深化的过程,两者的教育内容相互融通、相互渗透、互为补充[4]。

发展趋势相近: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巨大成功,使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获得普及,这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及思维方式。21世纪后,科学技术和网络建设继续获得新的突破。从教育领域来看,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需要。互联网以其资源丰富性、开放性、共享性,交流的互动性、隐匿性,传输的及时性、便捷性等优势,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到来,网络教育在课程设置、技术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的特色地位更加突显。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共享性、开放性、资源丰富的优势,构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必将成为未来高校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共同的发展趋势。互联网丰富了教学手段、提供了学习资源、改变了学习模式、改变评价模式。

三、高校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耦合优化路径

现有的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在面对就业观念落后、职业目标模糊等思想意识问题显得力不从心,思政教育的介入可以较好地解决这部分内容,职业生涯教育则可以使思政教育更好地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规划自身发展的同时真正体会到思政教育的内核[5]。因此,需要进一步增加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耦合性,从而使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吸引力与系统性都得到提升。主要手段如下。

(一)充分利用网络媒介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的教育手段、方法、观念以及学生受教育的途径、信息来源都将发生巨大的变革,对于思政教育和生涯教育耦合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内容的时效性提升,即减少课程中的照本宣科,提升教育内容与形势政策以及国内市场结合的时效性;方向的协同性增强,即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方法的针对性增加,即强调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创新教育形式,构建翻转课堂。网络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改传统的教师主讲式教学为学生主体式教学。同时结合近两年的疫情发展情况,利用网络进行线上教学是一大发展趋势。二是拓展教育载体,依托“两微一端”。通过运用网络话语体系运营平台,搭建集学习、交流、互动、测评为一体的教育学习平台,占据生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网络阵地。

(二)增强队伍建设

高校思政教育教师队伍一般由专门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任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组成。从高校思政教育的角度看,这个配置既有理论的学习高度,又有实践开展的渠道,基本可以满足学生思政教育的要求,此项工作开展的成效取决于各高校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与投入程度。而高校生涯教育一般是没有专门的学科与专任教师的,其教育队伍一般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行政管理人员,一般为负责就业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部门,另一部分同样为辅导员。这两部分人员均为在本职工作之外兼职从事高校生涯教育,从一个角度看他们的本职工作与生涯教育密切相关,可以提供大量的案例与实践机会,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存在对生涯教育无法投入太多,缺乏深入研究的缺陷。

因此,高校生涯教育队伍建设的主要路径,一是加大投入,引进专业研究生涯教育的人员,为生涯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多更深入的理论支持;二是针对兼职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使此部分人员在有充足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可以对生涯理论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这样理论联系实际,提供给学生更为充分全面的教育;三是加大培训力度,给予教师队伍更多的个体咨询方面的知识培训,建设学校层面的生涯咨询室,个人的生涯毕竟是由各种不同因素决定的,相较而言特殊性更强,除了传统的理论教授与实习实践,学生更需要结合自身情况的实际分析与指导,因此需要培养生涯咨询队伍来应对学生需求。

此外,针对高校思政教育与生涯教育有一个共同的队伍建设要求,即面对网络化的时代,需要增强教师队伍的网络教育能力,通过系统化的互联网知识和技能培训,让高校教育工作者在网络教育意识、理论与能力层面得到提升。

高校生涯教育是一项持续性的教育工作,它不只是为大学生规划未来职业方向,更要始终抓牢大学生思政建设。只有把思政教育与生涯教育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择业态度、就业观念等方面形成正确认知,才能让大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走入社会始终都有正确的思想指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 [EB/OL].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 ku/2020-05/15/content_5511831.htm.

[2] 赵玉瑜. 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理论探索与路径分析[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05):83-87.

[3] 杨优杰. 生涯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与同构[J]. 教育评论:2018(08):92-95.

[4] 汤春琳,何乐.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22,43(04):69-72.

[5] 刘梅月,刘冰,周刚.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J]. 高教学刊,2023,9(13):175-178.

(荐稿人:张炜,河海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校生涯与思政教育耦合度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SJB0008)。

作者簡介:徐璐(1989—),女,硕士,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思政教育新时代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生涯中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