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哲学意蕴探析

2023-11-12 23:58鄂佳丽邢结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10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鄂佳丽 邢结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的基础上,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进程中,提出了许多经济发展的新理念与新观点,开创了诸多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经济模式,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基。深入分析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哲学意蕴,厘清新时代经济发展方式的逻辑建构,有助于开创经济工作新格局,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关键词:习近平经济思想;世界观与方法论;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B-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0-0153-04

哲学是一门探寻世界之本质、世界之规律并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智慧和方法的学问。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有效发挥了经济发展的协调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动力机制上,经济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不足,市场缺失主体活力;在平衡机制上,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收入分配存在较大差异。

深刻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哲学意蕴,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和满足人民需求,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迫切现实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中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根本遵循。

一、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唯物主义视角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总特征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注重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双方相互协调,坚持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这无不体现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观点与特质。

(一)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真理“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是把这一理论运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1]。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当今一些西方国家把在自身历史土壤下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切普遍的“经济衡量尺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横加责难,认为同则优之、异则弃之,这种肆意歪曲中国具体状况的霸权思维,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针对西方国家的无端指责,我们坚信新时代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道路,实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格局,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人民的所需所盼决定的。在国内领域,加快經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推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国际方面,秉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推动建设开放型的世界经济体系。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一方面会带来新机遇,另一方面也会形成新挑战。面对新发展阶段带来的一系列新挑战,我国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和全局性,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既要善抓机遇、善用机遇,也要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有效制定新时代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

(二)处理好“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问题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些矛盾关系,如计划与市场、市场与政府的“有为”与“无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等。这些矛盾关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关系,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成败。长期以来,计划与市场一直是中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纷争的焦点。邓小平看到了计划与市场的“两面性”,注重计划与市场双方协同发挥,并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打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将“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下的一元模式”和把“重点当作唯一”的思想禁锢。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精髓要义,在处理市场与政府“有为”与“无为”的关系问题上,坚持用“两面性”看问题,注重矛盾关系双方之间的协调发展。“基础作用”和“决定作用”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分离,两者的作用是前后衔接、继承发展的。市场调节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市场的一般规律。遵循这条规律能够有效降低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程度,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能力,使资源配置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和效率的最优化。面对市场调控存在着失灵的风险,仍要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通过“看不见的手”来加强市场监管,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稳定。

(三)坚持辩证思维与系统思维,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坚持辩证思维,就是要坚持运用对立统一的眼光来看问题,在注重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时不能忽视矛盾的统一性,善于运用“和”的方法化解矛盾;在注重矛盾双方的统一性又不能割裂矛盾之间的对立关系,学习运用矛盾的“两面性”推动矛盾双方协同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方法论体现在运用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去审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切实总结在推动经济工作中所必须注重的策略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实际工作中找到短板,发现问题,从问题最集中、最突出的地方入手,把突出问题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增强精准性和实效性。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现稳与进的辩证统一。首先,经济发展关键在稳,“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2]其次,求稳并不是无所作为,不是片面地、机械地求稳,而是要在维稳中,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有所作为,“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2]”。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理论指导,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新时代经济建设的辩证规律,真正掌握和运用好经济工作的策略和方法,充分认识经济建设中的“辩证逻辑”,进而不断开创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二、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认识论视角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认识论中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实践观与辩证法引入认识论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人类社会生活与生产实践在认识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认识论中的缺陷,并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实践观点贯穿于习近平经济思想全部内容之中,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一)注重实践行动,坚持正确的经济认识观

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实践维度体现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坚持科学的实践观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结合,以战略规划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并通过实践的观点去认识经济发展的动力,即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立足新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下,习近平经济思想始终坚持创新,且拥有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突破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将人才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强国战略,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将人才创新战略面向经济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要来建设。我国经济建设以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主要立足于四点:第一,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财富的源头,必须将实体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总抓手;第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是立国之根本、强国之根基,抓好实体经济必须靠制造业,推动制造业从数量的积累向质量的提高进行战略性转变;第三,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下,发展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第四,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构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能源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二)经济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人类的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是一个持续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不是永恒地、一成不变地停留在原有水平,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以新的理论为指导推进实践创新。实践与认识活动的反复性,就是人类不断认识真理、开创真理的辩证运动规律,就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进行认识、再认识的反复循环,这也是人类认识必然和争取自由的历史性过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的趋势,但也需要看到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

国际方面,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深层次影响持续蔓延,加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对经济全球化造成较大冲击,国际贸易低迷,保护主义抬头。国内视角,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产能过剩所带来的供给和需求矛盾突出,金融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经济形势怎么看、经济工作怎么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作的重大判断和论断,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对经济工作的决策、对发展思路的调整是完全正确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3]

三、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

恩格斯指出:“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2]599否则“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东西”。[4]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历史的纵深方向分析问题,从时代变革的大趋势中把握规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立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注重保障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其经济思想闪烁着大量的唯物史观的光芒。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生产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东西”[2]608,生产是为了满足人对物质资料的需求。构成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从根本上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连。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逐渐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6]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点,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力求发展质量与发展效率的统一,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振兴实体经济需要抓好制造业。“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们的战略选择就是要继续抓好制造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7]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坚定不移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8]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人民群眾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加之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社会秩序和民生问题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将疫情下的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充实地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三)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强大动力

改革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9]当代中国的改革,是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符合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基本制度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弊端。

目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特点在于将市场化、时代化、社会主义化融为一体同时进行,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变革,处于深水区、攻坚期,同时又蕴含着新机遇、新变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新思路,把“三个有利于”“两个是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检验标准,坚持渐进式改革和稳中求进的方法,将改革进程中的“稳字”与“求进”结合起来,辩证统一的看待,为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创造稳定的宏观环境。

四、结语

习近平经济思想中蕴含丰富的哲学思维,具有深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而提出的系统、全面的经济建设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理论依据。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化解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和谐发展。习近平的经济思想不仅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走向国际,彰显中国经济发展引领作用奠定基础,也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74.

[2]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21.

[3] 习近平. 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论、构建新发展格局[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08.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5] 列宁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78.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2.

[7] 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17.

[8] 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9]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8.

(荐稿人:程世平,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作者简介:鄂佳丽(1995—),女,硕士在读,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邢结(1997—),男,硕士在读,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剧院舞台工艺设计概述
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