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非遗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

2023-11-15 02:20张雪丽
名家名作 2023年18期
关键词:意蕴场域民歌

张雪丽

民歌作为劳动人民生活世界的、一种极富情感色彩的话语体系,承担着劳动人民独特而丰富的日常叙事作用,也因此而成为一个族群言说的人文资产。作为民族共同体聚集的声音资产而出现的民歌,不仅蕴含着先人们丰富的生命情感,而且承载着族群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活意蕴。

因此,民歌传承不只是一种文化的承继,更是一种血脉的延续。然而,由于作为非遗的民歌,几乎都与民间习俗和生活方式伴生的,随着民间习俗和乡村生活方式的改变,民歌传承失去了鲜活的文化场域,不仅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而且面临民歌赖以生存的方言、语音等地域性文化灭失的难题。

所以,面对这种发展现状,借助互联网以及视听媒介的普及优势,对民歌进行及时抢救、挖掘、整理、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万物互联的有利条件,加快对传统民歌及传承人演绎进行数字化整理、保存和研究势在必行。当务之急是:一要进行民歌数据库建设,为民歌进行科学的分类建档。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善于通过AI 技术实现对民歌原初面貌以及历史场景沉浸式、具身式的恢复,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民歌文本层面的搜集整理。注重民歌的文化基因的挖掘,而非简单的歌唱的传承。二要促进民歌资源与当下社会发展之间的对话,借助民歌的艺术形式和叙事技巧,来唤醒当代人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情感、植入乐观生活的浪漫情怀,使得民歌焕发新的文化感染力。三要挖掘民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本价值,展现中国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四要赋予民歌在形成集体记忆中的乡愁点染作用,用民歌承载好、讲好中国故事。

民歌非遗文化的传承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和地方民俗博物馆的特色开发,而且有利于地域文旅经济的文化特色挖掘与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和推进民歌、民调、民乐的研究。因此,整理民歌史料,分析、提炼出民歌的文化内涵,挖掘其蕴含的思想文化精髓,对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繁荣发展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拙文《民间叙事的诗意表达:江淮民歌的地域约定性与任意性》所述,我们今天研究民歌,就是要探讨民歌所蕴含的民间生活的诗意表达与文化仪式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民歌所承载的“文化密码”来透视中华民族文化生成过程中的精神场域,为构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文时空增添丰富的生命意蕴,这也正是民歌传承的当代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意蕴场域民歌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