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祝香:叩响高中生物“新教学”之门

2023-11-15 01:17汤炎忠
教育家 2023年40期
关键词:光合作用课堂教学课堂

文 | 汤炎忠

“光合作用的过程都包含哪些阶段?”

“我知道,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那光反应和暗反应有什么区别呢?”

“光反应需要有光才能进行,暗反应则对光没有要求。”“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反应过程也不同……”

这是2022年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的一堂趣味盎然的生物课。在生物教师范祝香的课堂上,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都不是教师,而是由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各小组成员自主提问、回答。学生一会儿大胆发表见解,一会儿认真地翻阅书本,俨然一副“小生物学者”模样,这正是范祝香所追求的“深度课堂”的生动画面。

范祝香现为高中生物高级教师、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研员,同时也是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河源市优秀教师。自2002年执教以来,她二十年如一日地扎根乡村教育,不断探索更适合当地学生的发展方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她深刻意识到课堂教学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摒弃“教师本位”的固有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让课堂更高效、更有深度。为此,她立足教学实践,探索出一系列高中生物“新教学”模式,同时发挥辐射引领作用,赋能教师的专业发展和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主七步”开启高效课堂之门

文学家夏衍曾说:“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在乡村学校从教多年的范祝香,就像一颗落于瓦砾的种子,面对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条件差、学生基础薄弱等诸多阻力,她没有丝毫气馁,反而迎难而上,使教学工作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一方面,她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她大胆实践,与团队成员创新构建了“四主七步”高效课堂模式。

所谓“四主”,就是以导学案为教学主阵地,以训练为主线,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教师为课堂主导;“七步”指的则是导入和导学、自学质疑、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展示、教师释疑、总结提升和迁移巩固的课堂流程。课堂开始后,先由教师对新课进行导入并下发导学案,让学生结合课本、对照导学案开展自主探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导学案进行交流、探究,再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分配等;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并对课堂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同时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七步课堂模式充分利用一节课的45分钟时间,每个环节用时5到10分钟,过程环环相扣,高效而紧凑,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范祝香介绍,“四主七步”教学模式既能满足学习主体的需要,提升学生的课堂吸收率,也能帮助教师跳出“照本宣科”的窠臼,突破低效教学的瓶颈。

“问题导学”打开自主学习之门

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习内容具有一定难度,知识点多、知识脉络复杂。范祝香观察到,不少学生因为缺乏预习和自主学习习惯,学习心态往往是被动的,学习能力也是“潜伏”的。从课堂教学层面深究其因,范祝香认为是教师单一的“填鸭式”授课导致学生渐渐失去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范祝香尝试了“问题导学法”,通过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探究,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将零散的生物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架构。她表示:“有价值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学习知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熟练把握,以及对问题的精心设计。”

以《光合作用和能量转化》一课为例,范祝香在上课前就给学生安排了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记录所遇到的问题,由小组统一收集问题并反馈,她再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教学过程中,她首先从身边的植物和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入手,为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再通过提出“叶绿体中的神奇‘光合作用’是如何发生的”“如何通过科学家们的经典实验来验证光合作用”等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经过5分钟的师生互动与分组讨论,范祝香紧紧围绕“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化学反应式”等重点知识,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学生们很快学会了举一反三,就“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过程”等主题进行了别开生面的互问互答,有的提出了“光合作用产生的ATP有什么用”,有的提出了“光合作用中碳如何转移”,每次问答无不体现着学生们细致、深入的思考。互动问答后,学生在范祝香的引导下对课堂重点知识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回顾,形成深刻感悟,强化迁移运用。从自发预习到主动汲取新课知识,“问题导学”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为高中生物课堂注入了源头活水。

“学历案”推开知识脉络之门

从课堂到社会,从课本到现实生活,学生如何才能将知识活学活用?为适应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系列变化,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范祝香从“学历案”这一新教学视角出发,对高中生物教学的顶层设计展开思考:高效的、有深度的课堂,必须设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才能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真正落实。

以高中生物学历案研究为抓手,范祝香围绕“主题、目标、环节、评价”四个要素制定了结构科学、层次清晰的课程学习目标和规范。其一,“主题”要突出生物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通过挖掘课程教材,联系社会生活实践,促进学生“真学、真懂、真用”,同时立足学科整体,结合相关章节的学习内容,构建系统的课程内容架构。其二,“目标”设计要准确具体,能有效、扎实地培养学生全面学习的能力。其三,“环节”要充分体现新授课、讲座、复习等不同课型的学习体验,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实用的学习方法赋能学生的深度学习。其四,“评价”要易于实施,贯穿“教”与“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真正的学习”提供有效反馈,形式包括教师个人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相互评价等,帮助学生形成更立体的自我认识,增强学习动力和信心。

基于丰富的实践经验,范祝香带领团队成员,在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指导下进行了“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学历案式’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生物高效课堂的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1+3+7”迈入名师成长之门

为帮助更多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共同支撑起乡村教育事业,范祝香于2019年和2021年先后成立了河源市范祝香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广东省范祝香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积极在全市开展公开课、讲座和教学指导等活动,并带领学员教师广泛开展送教下乡、跟岗培训、网络研修等。“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能力,还要努力把有志于乡村教育振兴的同行、学科领域内的优秀骨干教师联合在一起,搭建学习、交流、成长的平台,组成发展共同体。”范祝香深有感触。

在班主任专业成长方面,范祝香结合自身经验和教育实例,提出了教师成长的“1+3+7”模式:“1”是明确教师自身的一个成长目标;“3”是学习、实践、科研3个成长基本要素的优化组合;“7”是教科研与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相结合的7个环节。对此,范祝香名班主任工作室相继开展了“山区高中班主任工作驱动力及专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班主任专业成长与中学生人生规划指引教育研究”等课题研究。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为教育田野上的守望者,范祝香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山区孩子的成长,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一棵棵小树苗,助他们长成参天大树。

猜你喜欢
光合作用课堂教学课堂
光合作用研究动向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家居布艺的光合作用
例析净光合作用相关题型解题中的信息提取错误与矫正
爱上光合作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