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气藏工程关键参数设计方法

2023-11-15 07:11曾大乾张广权杨小松贾跃玮朱思南王志宝张俊法糜利栋田洪维秦余福
天然气工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凝析气凝析油建库

曾大乾 张广权 杨小松 贾跃玮 朱思南 王志宝 张俊法 糜利栋 田洪维 秦余福

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

0 引言

随着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及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储气调峰能力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由于我国地下储气库建设起步较晚,天然气调峰能力仅占天然气消费量的5%(截至2022年底),与国外12%~15%的水平差距较大。迫切需要加大建库技术攻关,快速提升储气能力建设水平,建立完善的天然气“产供储销”产业体系[1-4],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由此可见,妨碍阅读的最大原因是个人主观原因,①超过受访读者的一半,表现在把闲暇时间用于阅读之外的娱乐活动。②很忙,无闲暇时间阅读,约占2/5。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加上工作和生活压力,确实难得有空闲时间阅读。③想看的书在图书馆找不到,这暴露了图书馆的阅读资源和服务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约占1/5。④不知道读哪些书,表明读者自身知识和文化水平层次不高,需要加强阅读指导促使阅读,这类原因也占将近1/5。

目前,国内外已建储气库以油气藏型和盐穴型为主。其中,油气藏型储气库占比75%以上[5-9],地质条件普遍较好,以整装气藏、浅层简单构造、中高渗透率储层为主。与国外储气库相比,我国建库目标埋藏深、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油气藏型类型多,建库难度大。主要包括以下挑战:①建库目标具有构造破碎、断裂发育、岩性复杂、砂泥岩互层沉积的特点,这类复杂断块型储气库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存在断层激活和盖层泄漏风险,密封性评价难度较大。②我国东部断陷盆地油气型储气库大部分为边底水断块型,具有断层发育、水体能量强、气水关系复杂等特点。此类水侵型储气库存在多轮次气水互驱和有效储气空间损失现象,常规方法计算的库容量和注采能力精度偏低。③超高压裂缝型碳酸盐岩储气库储层应力敏感性较强,如QX 储气库埋深4 300 m,原始地层压力77.01 MPa,压力系数1.82;此类储气库驱动机理复杂,有效库容难以准确评价。④缺少在高含油凝析气藏提高凝析油采收率兼顾储气库调峰双功能建库技术成熟经验。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建库目标,常规储气库气藏工程参数设计方法在断层动态密封性评价、库容参数设计、注采能力预测等方面不适用,计算和预测精度有限。为确保以上复杂类型储气库“注得进、存得住、采得出”,通过聚焦难点、自主创新、攻克技术瓶颈,从建库目标地质特征出发,形成了以动态密封性评价、库容预测、注采能力及运行参数优化为核心的气藏工程关键参数设计方法,为复杂油气藏型储气库建设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并为我国“十四五”期间储气库建设跨越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 复杂断块储气库动态密封性评价

地下储气库运行特点为多周期强注强采,由此导致地下储气空间的孔隙压力高低压交替变化,伴随地应力周期性扰动,断层、盖层存在密封性失效风险,潜在影响到储气库安全运行[10-16]。近年来,国外枯竭油气藏型储气库泄漏事故时有发生,其中因储气库地质完整性破坏导致气体泄漏至地表的事故占半数以上[17-18]。我国中东部地区储气库地质圈闭多为复杂断块类型,为密封性评价带来技术挑战。笔者通过开展盖层循环加卸载与断层抗剪实验,研究注采工况动态压力条件下泥岩盖层损伤机理与变化规律,建立断层临界失稳准则及临界开启压力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三维应力场时变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地下储气库多周期注采盖层与断层四维动态密封性评价。

在地层原始条件下断层承受三向主应力作用几乎为稳定状态。当储气库注气作业时,随着注入压力的改变,地层应力场分布发生改变。基于断层抗剪实验结果,考虑断层表面粗糙度和动态摩擦系数差异,对断面地应力三坐标矢量场添加动态失稳准则,建立了考虑弱面效应的摩尔—库仑断层临界失稳模型:

1.1 储气库盖层动态密封性物理模拟

盖层对天然气的封闭能力一般用突破压力衡量[19]。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相同区域的盖层样品气测渗透率与突破压力具有较好相关性[13]。通过模拟储气库多周期注采地应力变化,开展盖层岩样三轴循环加卸载同步渗透率测试实验,可间接评估盖层动态密封能力变化特征。

对ZJD 储气库盖层岩样开展渗透率演化特征分析,基于地层条件设定围压38 MPa,轴向循环荷载由最初的50~90 MPa 逐步提升到破坏时的150~200 MPa,每5 次循环测试一次渗透率值,共循环180 次。在初始循环荷载为50~90 MPa 作用下,渗透率值由0.475×10-3mD 逐渐降低到0.023×10-3mD,岩样被逐渐压密,裂缝闭合;循环荷载提升为50~100 MPa 后,渗透率先增加到0.126×10-3mD后又降低到0.014 7×10-3mD,渗透率增加是因为增大荷载后样品产生了新的裂缝或者延展了旧裂缝,随后渗透率下降是因为微裂缝区域的矿物颗粒在循环载荷作用下重排压密,导致有效渗流通道减少。荷载循环95 次时,声发射信号起跳明显,表明交变应力疲劳作用使泥岩内部产生了有效连通裂缝。在最大加载应力达到峰值强度的60%~80%时,泥岩经历150 次循环后发生疲劳破坏,说明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泥岩力学强度发生缓慢弱化。通过分析确定ZJD 储气库盖层临界承压能力为峰值破坏强度的65%(图1)。

图1 加卸载泥岩应力—时间—渗透率变化曲线图

1.2 储气库断层剪切滑移实验分析

目前断层密封性评价以静态地质分析为主,一般通过分析断层两盘地层岩性、厚度、充填物、断裂系统结构以及泥岩涂抹系数等开展评估[20-23]。而储气库周期性注采过程需开展断层力学稳定性评估。以Y21 储气库为例,对岩石样品开展人工造缝以模拟储气库断层,基于储气库注采作业实际工况设计断层抗剪实验,并利用L 型直剪实验装置开展直剪实验,模拟断层在地层中的受力活化过程,获取裂缝剪切强度与裂缝表面破损变形特征,确定断层动态滑移剪切应力。实验中对样品施加围压20 MPa、孔隙压力5 MPa。从图2 可以看出,断层剪切滑移分为3 个阶段:①在稳定阶段,外加剪切应力差持续升高(0~8 MPa)过程中,断层剪切位移基本保持不变;②在滑动阶段,剪切应力差达到8.5 MPa 时,初始裂缝开始滑移,随着剪切位移增大,剪切应力逐渐降低;③在剪切破坏阶段,产生新剪切面,裂缝表面粗糙,剪切应力增加。

图2 Y21 储气库断层岩样剪切应力—应变曲线图

(1)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和创业价值观培育情况普遍一般。在对10所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调研中发现只有1所高校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和创业价值观培育情况较好,另外9所高校情况一般;在对10所湖北省属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调研中发现只有2所高校情况较好,另外8所高校情况一般;而其他3种类型的高校在该指标上都表现一般。

燃气轮机燃烧室、高温透平叶片等关键热部件没有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不仅影响设备造价水平,而且投产后核心部件的运行维护被供应商垄断,检修维护费用仍然居高不下,影响企业生产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燃气发电在国内的发展。

式中p表示断层开启压力,MPa;τ表示剪切应力,MPa;μ表示断层面摩擦系数,无量纲;σH表示最大水平主应力,MPa;σh表示最小水平主应力,MPa;θ表示断层倾角,(°);pp表示孔隙压力,MPa。

1.2.1 会计核算不够规范 会计核算制度要求核算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符合相关准则法规。由于甘肃省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自身发展不够成熟,所以在会计核算上存在不规范问题。如调查中有些企业名义上采用权责发生制,实际操作中对于收入往往因为现金的使用而采用现金收付,进而以此确认收入,导致会计信息中收入不实。再如企业会计核算中也出现原始凭证不合理合法,与记账凭证不能完全对应等情况。

与气藏开发渗透率单向改变不同,储气库储层渗透率每个周期都会不断往复变化,随着多周期注采,渗透率整体呈降低趋势。主要由于储层岩石在采气过程中有效应力增大,发生塑性变形,而注气过程中渗透率无法恢复至初始状态,岩石孔隙结构发生改变。渗透率会在第3~4 个注采周期后,下降幅度减小并趋于平稳(图4)。

1.3 储气库四维动态密封性评价

以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为基础,建立有限元网格模型,运用三维应力场时变数值模拟法,研究地下储气库多周期注采断层稳定性。首先,建立地下储气库单井一维和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并在初始地应力模拟基础上,基于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不同注采周期条件下地层压力和有效应力变化规律;然后,分析注采井与断层附近孔隙压力、地应力分布特征,根据摩尔—库仑准则判别断层和盖层安全风险。以Y21 储气库为例,分别设定20 MPa、25 MPa、30 MPa、35 MPa 注气压力条件,对应采气压力均为15 MPa。设定注气阶段为0~180 d,采气阶段为180~300 d。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注采工况下地应力场模拟结果表 单位:MPa

Y21 储气库断层安全指数模拟结果如图3所示,断层周边地层孔隙压力由20 MPa 增加至23.8 MPa,未超过上覆盖层突破压力。最小主应力由21 MPa 增加至25 MPa,最大主应力由24.7 MPa 增大至28.6 MPa,注采循环产生的盖层损伤较小。在圈闭北断层处,最大应力差为6.2 MPa,在南断层处,最大应力差为5.5 MPa,均未超过断层的抗剪强度8 MPa,可认为在注采工况下断层处于稳定状态。

2 异常高压裂缝型碳酸盐岩储气库库容预测

通过计算得到QX 库容量为4.3×108m3,与只考虑气体压缩性的物质平衡方程相比,预测精度提高30%(表2)。

2.1 碳酸盐岩储气库裂缝应力敏感评价

随着储气库注采地层压力变化,超高压裂缝型储气库地层岩石孔隙、裂缝结构易发生改变。以QX储气库为例,QX 气藏含气层系为飞仙关组三、四段,初始地层压力77.01 MPa,压力系数1.82,储层孔隙度3.93%,为异常高压、低孔隙、裂缝发育的孔隙—裂缝型碳酸盐岩气藏。依据超高压裂缝型储层应力敏感实验[25],获取岩石压缩系数、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变化曲线。研究发现,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变化表现为明显的两段式特征:初期阶段渗透率急剧降低,主要反映裂缝应力敏感特征;后期阶段渗透率降低幅度较小,主要反映基质应力敏感特征。超高压气藏岩石压缩系数具有较强的压敏性,其岩石压缩系数为常规气藏岩石压缩系数的20 倍。

2.2 超高压裂缝型碳酸盐岩储气库库容量预测

基于超高压裂缝型碳酸盐岩储气库样品实验机理认识,建立了考虑压缩系数连续变化和束缚水膨胀的超高压储气库物质平衡方程。对QX 储气库区域岩石压缩系数与有效应力曲线进行拟合,关系方程式如下:

由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学生思维与教师预期结果大相径庭的情况。对教师来说,应当鼓励这些创新性思维,而并非根据自身预期结果去进行一味的否定,有的时候顺从学生的思维开展教学,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物质平衡可表述为:原始条件下烃类流体所占孔隙体积等于目前条件下烃类流体所占孔隙体积与烃类流体所占孔隙体积的减少量之和,由于QX 气藏边底水能量较弱,在不考虑边水侵的情况下,物质平衡方程如下:

其中

整理后得到考虑压缩系数应力敏感及束缚水膨胀的库容表达式:

看了一阵红颜薄命的落花,想了一回隐秘的心事,红琴的心里更加燥热起来,一路上的知了没命地叫,叫得她更加的心烦意乱,她想撕烂它们的嘴却无从下手,就捡起一块小石子朝树枝上扔去,那只绿色的鸣蝉受了惊,洒下一泡屎飞走了。有朝一日要是自己也悄无声息地凋谢了,那岂不是白活了一场?作为一个女人,夜夜是空的,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其中

式中G表示原始库容,108m3;Bgi表示原始体积系数;Bg表示天然气体积系数;GV表示地层压力为pr时的有效库容,108m3;ΔVw表示束缚水体积膨胀量,108m3;ΔVr表示岩石骨架体积膨胀量,108m3;Cw表示束缚水压缩系数,MPa-1;Swi表示束缚水饱和度;e 表示自然常数。

超高压裂缝型碳酸盐岩气藏在开发及储气库注采过程中,储层应力敏感性较强,影响注采井吞吐作业效率[24]。通过开展超高压裂缝型储层变内压应力敏感实验,建立基于岩石压缩系数应力敏感和束缚水膨胀的库容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开展有效库容评价。

表2 超高压储气库库容量计算对比表

3 水侵型储气库分区带多周期注采能力优化

储气库水淹区气井注采能力易受到多周期运行单井产水及储层物性变化因素影响[26-27]。利用不稳定试注生产数据,结合拟稳态法建立预测模型,可提高水侵型储气库注采能力计算精度。依据该方法,系统考虑井筒流动和冲蚀等影响,建立考虑多因素的一体化注采能力预测模型。通过优化井型和完井管柱参数,可有效提升储气库气井注采能力。

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通过使用相关的电子设备能够进行工作、交流以及学习,通过大数据中大量的信息资源能够充实自身的知识体系;但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使用者忽略保护自身的个人信息安全,从而造成信息泄露的不良后果,因此在网络的使用中,应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加强对于自身信息的安全保护,避免信息泄露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大数据信息平台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浏览网页过程中提醒使用者注意保护自身的个人信息,以此来确保大数据的信息资源安全运行,保障使用者的个人利益。

式中Cp表示岩石压缩系数,MPa-1;pi表示储层围压,MPa;pr表示储层压力,MPa。

3.1 水侵型储气库多周期注采渗流机理

3.1.1 多周期注采渗透率应力敏感机理

再以洗涤效果为标准分析.表面活性剂因素中K22最接近标准;无机碱因素中K22最接近标准;温度因素中K24最接近标准,时间因素中K23最接近标准.

对Y21 储气库进行断层临界开启压力计算可知,使断层失稳的地层压力为28.5 MPa。

3.1.2 多周期注采气水互驱相渗机理

通过开展气水多轮次互驱相渗测定实验,发现受微观非均质性和多周期注采运行特征的影响,气驱水过程中易形成气锁,使束缚水饱和度增大;水驱气过程中存在指进现象,易水锁,形成残余气。在孔隙半径变小处(即喉道处),气相易由连续相变为分散相,分散气泡要克服贾敏效应所产生的渗流阻力才能采出。渗透率越小,渗流阻力越大,滞留在孔隙喉道中的残余气越多。随着多周期注采运行,每个注采周期均会形成残余气,残余气量随周期增加而逐渐递减,总体上残余气饱和度增大。同时,束缚水饱和度下气相相对渗透率(Krg)和残余气饱和度下水相相对渗透率(Krw)均减小(图5),气相相对渗透率下降幅度较大,在多轮次气水互驱过程中形成“相渗滞后”现象[28]。在储气库多周期注采过程中,岩石渗透率越小,残余气饱和度增大对气水两相渗流能力的影响越大,“相渗滞后”效应越明显,束缚水饱和度下气相渗透率损失率越大。气相渗透率损失率与岩样渗透率满足幂函数关系(图6)。

图5 多周期气水互驱气水相渗曲线图

图6 束缚水饱和度下气相渗透率损失率与渗透率关系曲线图

3.2 水侵型储气库不同区带多周期注采能力预测

3.2.1 纯气区多周期注采能力预测方法

针对第一周期,通过综合测井解释储层物性参数、PVT 数据及井身结构数据,建立注入井单井模型,利用长时间(大于30 d)试注动态数据,开展试注历史拟合,解释储层渗透率、泄气半径等动态参数,建立反映试注井地层特性的渗流模型。通过模拟稳定注入过程,获取稳定注入过程注气量和压力,评价气井注采能力。以W 储气库为例,通过单井动态模型设计3 个不同注入制度,将每个制度测试模拟时间延长为12 天,使每一制度下的注入量、注入压力达到稳定,利用每一制度下的注入量除以注入压力平方差求得吸气指数,用3 个制度下吸气指数的平均值,表征气井注入能力(表3)。

龙牙楤木采自辽宁丹东;齐墩果酸标准品、Tris、DPPH,美国Sigma公司;D101大孔树脂、纤维素酶,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铵、硫酸镁、磷酸氢二钠、香草醛、冰醋酸、Vc、无水乙醇等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表3 W 储气库某井注入能力评价结果表

针对第二周期及后续周期,依据多周期渗透率应力敏感模型,结合稳定渗流理论,推导得到随多周期渗透率和有效应力变化的注采能力方程:

式中qgT表示注釆能力,104m3/d;Ts表示气体标准状态温度,℃;TR表示地层温度,℃;K0表示岩样气测渗透率,mD;red表示泄气半径,m;rwd表示等效井径,m;Z表示气体偏差因子;μg表示气体黏度,mPa·s;Sd表示表皮系数;peob表示目前压力对应的有效应力,MPa;peobi表示初始的有效应力,MPa。在有效应力减小(注入)周期:m=1.004,n=-0.110 2,e=0.063 8,θ=-0.434 0,f=0.344 7;在有效应力增大(采出)周期:m=1.004,n=-0.110 2,θ=-0.434 0,e=0.162 7(2T+1)-0.467,f=0.543 7(2T+1)-0.2243。

通过自研程序模块预测了多周期应力敏感对气井最大注采能力的影响。对于注入周期,初始注入时地层压力最低,气井对应的注入能力最大。由于应力敏感影响,气井的渗透率、最大注采能力都随注采周期增加而不断降低。在经历6~7 个周期后,注采能力基本不再降低,因此以第7 周期的注采能力作为气井建库注采能力与配产配注依据(图7)。

图7 纯气区气井注采能力随注入周期变化图

3.2.2 水淹区多周期注采能力预测方法

气水两相渗流函数:

在有效应力减小(注入)周期:c=0.047 8T0.2843,d=0.648 8T-0.0541;在有效应力增大(采出)周期:c=0.047 8T0.2843,d=0.648 8T-0.0541。

利用气水两相稳定渗流理论,结合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气水两相注采能力方程:

文化消费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调查显示,我国多数农村文化消费失调,结构单一,消费观念以及消费方式也相对落后,这就促使农村文化消费水平较低。当下,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逐渐发展,农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文化消费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发生变化,拥有更多居民开始关注文化消费,借助文化消费促使自身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基于多周期渗透率应力敏感机理及气水两相渗流理论,建立考虑渗透率时变和气水两相产能预测新模型,研究多周期渗透率时变及产水对低渗透气井注采能力的影响。多周期渗透率应力敏感新模型如下:

经过多年的革新与进步和数字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国电视专题片的主题普遍相似,节目内容枯燥。如今,人民群众所渴望的是电视专题片内容的文化性,呈现形式的效果优化性,以及人们心理动态的体现。在一段时期内,电视专题片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然而,过分的追求数量的累积反而使得节目质量得不到保证,使得电视专题片的主题较少,题材思路和角度变窄,理论深度欠缺,特别是部分专题片想要呈现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没有主题的叠加镜头,表面观看是现实生活的真实表现。实际上是自然主义,只单一的选取专题片的一种形式呈现节目内容,是电视观众所不能认可的。

式中qgsc表示气井井口注采气量,104m3/d;K表示地层有效渗透率,mD;Krw表示水相相对渗透率;Krg表示气相相对渗透率;h表示地层有效厚度,m;μg、μw分别表示地层状态下气、水的黏度,mPa·s;Rwg表示生产水气比,m3/104m3;S表示真表皮系数;re表示井控半径,m;rw表示井的折算半径,m;r表示折算的泄气半径,m;ρg、ρw分别表示地层压力条件下的气、水密度,g/cm3;ρgsc表示标准条件下的气体密度,g/cm3。

通过数值迭代求解方程组(6~8),分析含水区气井多周期水侵对注采能力的影响。以W储气库为例,研究发现随着地层水侵入,气井注采能力降低明显,但W 储气库产水较小,水气比平均约为0.2 m3/104m3,气井注采能力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受多周期相渗变化影响,随注采作业进行,气井注采能力不断降低,在5 个周期后趋于稳定(图8)。该方法应用于W 储气库注采方案设计,预测注采能力与实际符合率达91%,为W 储气库注采方案的配产配注提供依据。

规范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语,将有力地体现长春市对外交往能力和整体的人文环境水平。那些错误的或不规范的英语标识语必然会有损长春市的城市形象,不利于外国友人对长春市的对外宣传,更不利于长春市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按照规范化路径,呼吁并配合相关部门采取国际语言规范行动, 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 规范和改善长春市的国际语言环境。这将对促进长春市的发展、提升长春市的国际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8 多周期水侵对气井注采能力的影响图

4 凝析气藏注气提采与储气库建库协同技术

目前,凝析气藏改建储气库主要按照储气库传统运行方式实施多周期注采。以我国早期建成的DZT 储气库为例,单井需承担注气与采气作业任务,导致注入气将凝析油推向地层深处,同时注入气对凝析气的置换不充分,采出气以干气为主,凝析油采出程度低。本文建立了凝析气藏提高凝析油采收率与储气库建设协同的新模式(图9),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提高采收率为主,储气调峰为辅;第二阶段提高采收率与储气调峰并重;第三阶段以调峰为主,提高采收率为辅。该方法除了经历常规凝析气藏循环注气提高凝析油采收率和储气库注气吞吐调峰两个阶段外,还有过渡协同期。在协同期内,利用储气库气源进一步注气驱油提高凝析油采收率,同时兼顾储气库调峰。通过协同建库渗流实验及机理分析,论证合理的协同建库技术政策,可最大限度提高凝析油采收率并发挥储气库调峰功能。

最后,以企业式供应链理念,建立手术室卫生材料二级库管理模式。以流量控制和流向监管为核心,围绕“一级库发出数=病人收费使用量+二级库库存”的方式,设计手术室二级库信息化供应链流程,真实反映手术室卫生材料使用情况,通过对医用耗材的分类管理、预算管控、成本控制和信息化等手段,加强材料成本增长与结构分析,提升服务内涵。

图9 凝析气藏注气提采与储气库协同示意图

4.1 凝析气藏协同建库渗流机理

通过开展长岩心室内提采—协同—储气全周期模拟实验,论证不同阶段运行参数对提高凝析油采收率和储气调峰的影响,确定合理的转换时机。

4.1.1 循环注气转协同期时机模拟实验

以DLB 储气库为例,复配凝析气样品,凝析油含量753.89 g/m3,原始地层压力55 MPa,露点压力48 MPa,地层温度137 ℃。选用总长度为67.8 cm 的长岩心开展循环注气转协同期时机模拟实验。原始地层压力55 MPa,模拟衰竭开采至51 MPa,分别设置6 个不同循环注气量(0.2 PV、0.5 PV、0.7 PV、1.0 PV、1.2 PV、1.5 PV)开展注气转协同模拟。协同期岩心入口端注气至上限压力51 MPa 后停注,岩心出口端模拟开采至岩心平均压力达到下限压力45 MPa,循环3 个轮次,确定合理循环注气转协同期时机。从图10 可以看出,循环注气注入量越大,转协同3 轮次后凝析油采收率越高。但当注入量在0.5~0.7 PV 时,凝析油采收率增速减少,存在明显的拐点。DLB 储气库循环注气—协同的合理转换时机约在注入量为0.6 PV 时。按同类凝析气藏循环注气3.5%~4%的年注入速度换算,循环注气—协同转换时机约在循环注气15~17年后。

图10 循环注气—协同转换时机确定曲线图

4.1.2 协同转储气期时机模拟实验

该实验需连续模拟协同期注气驱油和储气期吞吐两种注采方式。在协同注气期模拟时,长岩心入口端注气,出口端关闭;协同采气期模拟时,入口端关闭,出口端采气。而储气期吞吐模拟时,长岩心出口端关闭,入口端注气,入口端采气。在协同期压力51~40 MPa 下分别模拟3 个和5 个协同周期后转储气库多周期吞吐实验,储气库多周期吞吐共模拟2 轮次。

协同期注气驱油转储气库吞吐后,发现吞吐对提高凝析油采收率效果弱,此阶段流体相态变化复杂[29],协同3 轮次后转储气库多周期吞吐,凝析油采收率由50.68%增加为52.62%,仅增加1.94%。在51~40 MPa 压力区间,协同5 个轮次比3 个轮次仅增加凝析油采收率5%,驱替方式增油提采效果更明显(图11)。同时,协同4 周期和5 周期相对于协同3 周期,凝析油采收率增速放缓,表明协同5 个周期后,协同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效果已经不明显,可以转为储气库阶段,以吞吐的方式注采,合理协同期为5年。

图11 不同协同轮次转储气库吞吐凝析油采收率变化曲线图

4.2 提采协同建库分阶段关键参数设计

凝析气藏提采、协同、建库3 个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侧重点不同,在分阶段运行参数和技术政策优化设计上存在差别。

4.2.1 分阶段运行压力及工作气量设计

以B 凝析气藏开发协同建库为例,B 储气库气藏储层平均孔隙度12.2%,平均渗透率1.75 mD,平均地层压力53 MPa,平均凝析油含量420 g/m3,为低孔隙低渗透率高含油凝析气藏,内部发育次级小断层,储层连通性较好。B 凝析气藏改建储气库上限压力设计和常规储气库相同,需保证低于地层破裂压力,避免断层开启,确保注入设备性能满足需求,设计上限压力为53 MPa。

而下限压力在提采、协同、建库3 个阶段设计各不相同。在注气提高凝析油采收率阶段,下限压力设计为43 MPa,略高于露点压力(42.8 MPa),可防止反凝析并保证注入气能置换较重的凝析气,从而提高凝析油采收率,采气时间为30 天;在协同阶段,保证一定的地层压力,确保凝析油饱和度进一步降低,在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工作气量规模,下限压力高于最大反凝析饱和度对应的压力区间(15~20 MPa),下限压力设计为26 MPa。在储气库阶段,下限压力设计和常规储气库相同,保证采气末期具有较高的采气能力,设计下限压力为20.5 MPa。提采、协同、储气不同阶段的工作气量见表4。

表4 B 储气库协同建库各阶段指标设计表

4.2.2 凝析气藏提采—协同—储气井网部署对策

在储气库注采井网部署上,凝析气藏协同储气库与枯竭气藏型储气库不同。在提采和协同阶段,注气井和采气井原则上不能混用,从而避免注气时把井筒周围的凝析油推向远端,采气时只采出干气,不利于采出凝析油。在提高采收率阶段,主要利用老井,井网部署以驱为主。在协同建库阶段,在老井基础上,适当加密,由驱转储,储驱结合,加快建库速度并增大调峰能力。在储气库阶段,进一步加密井网,新井注采,老井采气,提高注采能力,实现最大调峰量。从整体上看,提采、协同、储气各阶段下限压力不断下降,结合井网加密和新老井灵活利用,可实现提高原油采收率,增加储气空间,提高储气库工作气量。采用提采—协同—储气建库新模式,通过数值模拟法预测B 储气库可提高凝析油采收率12.75%。

5 结论

1)揭示了多周期交变应力下盖层损伤机理,确定了盖层临界承压能力;建立了断层开启压力计算模型。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形成了复杂类型储气库圈闭四维动态密封性评价技术,实现了断层和盖层薄弱点及承压能力高精度预测。

2)基于岩石压缩系数应力敏感和束缚水膨胀库容预测模型,充分考虑了超高压裂缝型储层岩石压缩系数、孔隙度和渗透率应力敏感,建立了库容参数预测新模型,大幅度提高了库容预测精度。

3)揭示了水侵型储气库多周期气水互驱库容参数时变机理,形成了考虑多周期时变和水侵影响的水侵型储气库不同区带多周期注采能力预测方法,实现了复杂类型储气库建库参数的科学设计。

4)形成了在产凝析气藏注气提采与储气库协同建设新模式,明确了“提采—协同—储气”合理转换时机,形成了不同阶段建库参数设计方法和井网部署对策,实现了提高凝析油采收率与储气调峰双收益。

猜你喜欢
凝析气凝析油建库
气田采出水中凝析油回收节能降耗对策及效果评价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探明全球最大的变质岩凝析气田
某油田凝析油回收系统优化改进与效果分析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海上油田首次开采出透明凝析油
凝析油处理系统能量利用方案优化研究
面向建库与制图一体化的规则研究
中文期刊回溯建库的实践与思考——以贵州省图书馆为例
产水凝析气井积液诊断研究
盆5低压凝析气藏复产技术难点及对策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建库流程:以西安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