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促协作 情牵千里话振兴

2023-11-16 02:17姚颖超
宁波通讯 2023年18期
关键词:棠梨村村山海

文/本刊记者 姚颖超

(上图)马村村依宣平溪而建,蓝天、碧水、青山,形成了一派自然和谐的美丽景象。

青山巍峨,碧海浩瀚。“山”与“海”的牵手,由来已久。借力山海协作,一个地处偏远的红色乡村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携手唱响“山海之歌”,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丽水市莲都区丽新畲族乡马村村自2019年被列入宁波—丽水市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以来,向海借力,致力于引活资金、盘活资源、转活产业,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之路。曾经隐匿于青山绿水间的村落,如今已成为“网红村”。

近年来,马村村通过升级改造,环境不断提升,古商业街、古埠头和古民居焕发新生机。村民陈平联说:“这几年我们村变化很大,道路修好了,环境也变得干净整洁了。”村庄的变化得益于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宁波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示范点建设共分3期实施,总投资为1460万元。第一期包括村庄入口改造、滨水公园建设等,第二期包括古街道路改造、环村绿道建设等,第三期包括红色老宅修缮、文化广场建设等。通过示范点建设,马村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还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如今,马村村丽武公路沿线和村内道路两旁都种上了绿植或是鲜花,村民的房前屋后树茂花香,美丽庭院、花样农家比比皆是。

(左图)2019年,马村村被列入宁波—丽水市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图为马村村入口处的示范点标识。

(右图)马村村民居的外墙彩绘,展现了以畲家妇女为代表的居民的生活场景。

在马村村,有一座会“讲述”革命故事的红色老宅。1928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丽松宣边区建立了游击区根据地,莲都区最早成立的三个党支部中一个的旧址正是这座老宅。如何盘活资源让文化“红”起来?马村村以示范点建设为契机,筹集240余万元资金,对红色老宅进行修缮、布展,完成丽松宣边区革命纪念馆建设。2022年11月4日,丽松宣边区革命纪念馆在马村村开馆。纪念馆以微景观和历史史料生动还原革命场景,让家门口的红色故事“活”起来。马村村党支部书记林飞华说:“修缮红色老宅、新建纪念馆旨在保存革命史迹,学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讲好新时代红色故事,使其成为教化、育人的重要红色阵地。”同时,马村村还把特有的黄金码头水运文化、棠梨产业乡愁文化、民族区域畲族文化等元素融入示范点建设,让红色文化的内涵更丰富、底蕴更深厚。

马村村古街还保留着不少较为完整的古宅。

山海协作推动乡村振兴,要输血更要造血。马村村紧盯露营产业风口,发挥山海协作资源优势,投资3000余万元,以“黄金水道、古韵马村”为设计主题,引入丽新玖月旅游营地项目,打造星空帐篷酒店、临溪生态露营区、水上游乐园、玖月隔溪网红公园等农旅融合新业态。自2022年10月运营以来,该项目接待游客逾3.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6.7万元。

棠梨是马村村的特色农产品。为推动棠梨产业提质增效,马村村邀请专家制订发展计划,设计全新包装,创建马村棠梨品牌,提高棠梨附加值。从普通农产品“摇身”变为精品农产品,马村村棠梨收益从原来的每亩4万元左右增长到35万元左右。

此外,借力山海协作,马村村投入100万元推动油茶、莲子、板栗,龙虾、麻鸭等产业发展,开发了桑葚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了以生态观光、鲜果采摘、特色农庄和风情民宿为主导的农旅产业,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实现农业效益、农民收入双增长。目前,马村村种植特色黄金茶200亩、棠梨60亩、桑葚20亩,拥有1家特色农家乐、10家风情民宿。2022年,马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为38万余元。

如今,马村村文化礼堂正被改造成会议会展中心,届时可提供场地租赁、活动策划、会务等服务。不久的将来,生态龙虾垂钓基地、千亩油茶基地、红色研学基地等项目将在马村村陆续建成投产,更多的村民将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在村里增收致富,农文旅融合将“融”出乡村振兴好风景。■

猜你喜欢
棠梨村村山海
下一场山海
《山海涧》
稷山县蔡村村千亩樱桃迎来丰收季
张家塬村村歌
棠梨花
池塘边的棠梨树
山海添色
甘棠
王村村:我在无聊这个领域有天赋
张家塬村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