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有效对话

2023-11-17 13:34华玉姣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9期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有效对话多元主体

华玉姣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存在形式单一、学生被动、缺乏引导等现象。为提高语文教学中对话的有效性,教师要关注多元对话主体,让学生在与教师、与教材、与文本、与同学的对话中学掌握学习方法,实现提升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有效对话;多元主体;统编语文教材;阅读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5-0059-03

统编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课文,在每个单元均设置了指向性明确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指向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那么,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对话呢?这就需要对教学过程中不同对话主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教材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等。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对话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探寻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路径,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有效对话,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语文教学中的对话现状

(一)对话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对话形式单一的现象。教师在组织对话时,常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总体而言形式变动不大,而且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对话兴趣降低,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影响教学效果。

(二)学生在对话中处于被动地位

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部分教师在组织课堂对话时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往往处在被动学习的位置,许多学生是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亦步亦趋地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就会被消磨,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不愿意积极参与对话,而是被动地听取他人的发言;学生缺乏表达能力,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生缺乏思维能力,遇到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分析和解决;学生缺乏自信心,即使心里有想法,也不敢表达;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未能在相互合作的融洽氛围中共同学习……这些都是学生在课堂对话中处在被动地位的具体表现。

(三)教师缺乏有效的对话引导

在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时,教师的引导存在缺乏有效性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对话缺乏明确的主题,導致学生在对话中找不到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教师没有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导致学生在对话中缺乏讨论内容和思考角度;在对话过程中,当学生的思考方向存在偏差时,教师未能进行提醒和纠正;对话结束后,教师没有提供充足的反馈引导,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能力的提升。

二、实现有效对话的教学路径

基于以上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低效对话现象,教师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从不同对话主体入手,优化对话教学路径,让对话的助学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一)学生与教师进行平等对话

“以师为尊”是学生应有的学习态度。但“以师为尊”并非“唯师独尊”。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平等对话,才能形成良性交流,使得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呢?首先,教师要改变以教为中心的思想,让学生掌握课堂的话语权,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要轻易批评或否定学生的观点。其次,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使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再次,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探究,促使他们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在交流中感受到情感的温暖和力量。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燕子》时,乡村学校的学生对燕子比较熟悉,基于此,教师首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燕子,让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讨论了看到燕子的季节、有的学生描述了燕子的外形、有的学生分享了自己与燕子的故事……在营造了热烈的讨论氛围后,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燕子的、描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文中小燕子的特点进行对话。教师没有亮出自己的观点,也没有利用问题来暗示思考的方向,而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课文中的小燕子很可爱,有的学生说作者用了很美的语言来描写大自然,有的学生说课文中的小燕子很有趣……最后,教师进行引导:“你们在一开始谈论小燕子时,能够讨论得那么热烈,是为什么呢?”“作者也像你们一样,对小燕子的外形、生活的环境等内容津津乐道,是为什么呢?”“你们与作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共同点?”学生通过回顾和讨论,明白了自己和作者一样,都是因为喜欢小燕子,所以一说起小燕子就立刻联想到与小燕子有关的事情。

这样教学,先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燕子相关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掌握课堂的话语权;再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感受作者对燕子的描写;最后让学生思考自己与作者的共同点,由此体会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这样的引导方式避免了晦涩的知识输出,让学生在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主动理解课文、积累知识。

(二)学生与教材进行全面对话

教材承载着编者的教学理念,是编者智慧的结晶,同时是学生学习的基石。从单元设计,到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确定,再到课文的编排,无不体现着编者的深意。因此,学生要与教材进行全面对话,去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

学生该如何与教材进行对话呢?重点在于要站在编者的角度思考,去探讨课文内容及其相应的助学系统的设置原因。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助学系统有单元导语、课后习题、“阅读链接”栏目、“口语交际”栏目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及其对应的助学系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教材进行对话,理解编者设置这些内容的意图,从而充分运用这些资源进行语文学习。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安徒生童话,学生对此并不陌生,许多学生都了解过这个童话。这篇文章是统编语文教材中首次出现的安徒生童话,可见,《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学习安徒生童话的开始。基于此,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单元导语的内容入手,与教材进行对话。本单元的导语奠定了整个单元文章内容的基调:“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歌唱。”教师用问题引导:“我们要在这个单元中学习童话,大家都听过很多童话故事,那么,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呢?”以此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童话的特点,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其次,进入到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学习。编者在这篇课文中设置了两幅插图,一幅是小女孩光着脚在雪地里行走,万家灯火通明,只有她因寒冷而瑟瑟发抖的场景;另一幅是小女孩坐在墙角点燃了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自己与奶奶幸福拥抱的场景。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插图,与教材对话:“这两幅图分别画的是小女孩第几次点燃火柴?”“为什么要画出这两个场景?”以此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无助、现实的冰冷,以及她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愿。最后,教师利用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与教材对话:“如果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我们要讲清楚哪些内容?”“这个故事中的什么情节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样基于课文内容与教材进行全面对话,学生学习到的就不只是这一篇课文的知识,而是这一课所承载的语文要素和学习方法,从而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对话

统编语文教材在阅读教学中安排了“精读—略读—整本书阅读”的路径,这些环节都需要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对话。教师要适时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穿行,让学生走到文字的背后,倾听文本的声音,与作者、人物进行深层对话,借助角色体验等方式理解、内化文本,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具体来说,与文本进行个性对话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了解文本的背景和作者的信息。在阅读文本之前,应了解文本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相关信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二是关注文本的细节和语言。在阅读时,应该关注文本的细节和语言,包括词语的选择、句子的修辞手法等,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写作技巧。三是提出问题和思考。在阅读文本时,应该提出问题和思考,包括文本中的疑点、难点、亮点等,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涵。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掌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学生读完这段话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英子,去写一写英子在讲台上讲述的那个小故事。要完成这样的小练笔,并非随便杜撰一个故事就可以,而是需要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与文中的英子产生情感共鸣。教师提示学生试着想一想英子一直想讲,却深藏在内心的故事。有的学生写英子讲述了自己的愿望:“我长大以后要当一名医生,医治好所有的残疾人,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可以跳跃、跑步、踢足球。”有的学生写英子讲了自己的一个梦:“梦里我成了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跳着美丽的小天鹅。”有的学生写英子分享自己苦练普通话的经历:“我想在学校开运动会的时候去当广播员,用热情的声音为大家助威,与大家一起拼搏。”有的学生写英子分享了自己与小狗的故事:“我收养了一条被人遗弃的跛脚的小狗,训练它学习跳跃、奔跑……”

这些练笔充分体现出学生与文本进行了真挚的对话,走进了英子的心里,关注到了英子内心的担心、害怕和期待、盼望,与英子一起感受一个残疾人最美好的愿望。练笔中呈现的故事各不相同,正是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对话的结果。

(四)学生与同学进行自由对话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对话时有发生,但这种自发的对话容易偏离阅读教学的重点,成为无效的对话。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宜的话题,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自由对话,互相交流,彼此沟通,共同成长。

在组织学生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观点,不要轻易批评或否定别人的观点;在交流中应该给予对方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白鹭》中有一段关于白鹭之美的描写:“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去理解这段话,互相讨论白鹭到底美不美、美在哪。因为是学生间三三两两的自由对话,所以他们可以尽情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有的学生认为,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白鹭写得那么美,就像苏轼写西湖“浓妆淡抹总相宜”一样,让人感受到了白鹭的朦胧美;有的学生认为,作者在生活中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在平常之中发现不平常,这也是艺术创造的有效方法。也有学生有不一样的声音,有的学生认为大的朱鹭其实也很美,作者是为了突出白鹭的美,才会觉得朱鹭大了一些……在學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中,大家都能勇于表达,自由对话,相互启发,进而实现共同进步。

统编语文教材有全新的编排理念,教师要立足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组织学生开展主体多元的对话,通过与教师进行平等对话、与教材进行全面对话、与文本进行个性对话、与同学进行自由对话等方式,使统编语文教材双线组元的价值在对话中清晰,帮助学生在对话中逐渐掌握学习策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陶彦婷.“言不贵文,贵于当而已”:谈小学语文有效对话教学的实现[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9(3):41-42.

[3] 张保勇.立足儿童视角 引导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J].小学教学研究,2019(36):55-57.

[4] 朱嫣.搭台 共享 拓展:以《找春天》为例谈课堂有效对话[J].小学教学参考,2020(1):58-59.

[5] 汪成建.创设情境 有效生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名师在线,2019(14):14-15.

[6] 吴晶晶.浅谈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快乐读书吧”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0(9):61-63.

(责编 韦於坊 韦 雄)

猜你喜欢
统编语文教材有效对话多元主体
统编语文教材之新闻体裁作品编写探究
构建多元主体联动的城市危机信息沟通机制
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多元主体协同:网络舆情治理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