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焦膜性管道论探讨肺癌复发转移

2023-11-18 02:13金颖张晓梅许秋雯姜良铎
环球中医药 2023年9期
关键词:癌毒水液三焦

金颖 张晓梅 许秋雯 姜良铎

肺癌是我国及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治疗为主,复发转移是肺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防治肺癌复发转移主要包括系统性全身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或联合局部手术、放疗等方法[1];中医学防治肺癌复发转移则有“从肾论治”[2]“癌毒传舍”[3]理论等。本团队在临床中发现肺癌复发转移与三焦膜性管道密切相关,现通过分析其与肺癌复发转移的关系,以期为中医学防治肺癌复发转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1 三焦膜性管道为肺癌复发转移的通道

1.1 肺癌复发转移的形成机制

癌细胞主要通过淋巴管及血管等进行转移,由于肺内包含丰富的淋巴、间质组织等,因此肺癌的复发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转移是肺癌患者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目前有研究认为肺癌复发转移与上皮间充质转化、肿瘤微环境的形成、血管及淋巴管的生成等因素有关[4]。

中医学认为肺癌是由于人体正气亏虚,邪毒侵袭,致使肺脏功能失调,气滞湿阻,痰瘀凝滞,日久化毒为癌。周仲瑛教授认为癌毒具有流窜性,为恶性肿瘤转移播散的根本原因,癌毒残留体内为肿瘤复发之源[5];常中飞等[6]提出经络是恶性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本团队认为肺癌复发转移是由于癌毒内伏于人体,在机体正虚或是其他因素的诱发下,三焦郁滞不通,癌毒与体内痰浊相互搏结,流于全身各处,与瘀血相结停留于转移部位,其基本病机为三焦郁滞、正虚伏毒。

1.2 三焦膜性管道沟通机体上下内外

三焦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为六腑之一,其有形质。《灵枢·营卫生会》:“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描述了三焦在体内的循行位置。

现代中医学对三焦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例如陈潮祖教授提出了“膜腠三焦”说[7],认为三焦包括膜原和腠理两部分,膜原是筋的延伸,腠理是膜外组织间隙,以肝—筋—膜的联属说明三焦之膜根于肝,是精气血津液出入的通道。孔光一等[8]提出了“少阳三焦膜系理论”,认为三焦膜系涵盖所在脏腑、管腔内外及肌肉、筋骨间的各种膜层及所属功能,可分为外通性膜系和内通性膜系两类,其中外通性膜系主要为直接与外界相通的呼吸道与消化道,吸纳营养排出废物而内输,内通性膜系主要为血运通道内外的膜层,供运营养遍及全身及排废而外输;并提出三焦膜系起源于肾,膜系相连、肾膜起动从而维持五脏六腑之功能。

姜良铎教授[9]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提出了“三焦膜性管道论”,认为三焦是人体器官的包膜、淋巴、间质组织等组成的人体脏与脏、脏与腑间联系的膜性四通管状通道,上下流通连接心肺等五脏六腑,内外流通连接卫表肌腠皮肤筋骨,其中流畅着气、流通着水液等,为气与水液运行的通道。病变可通过三焦膜性管道传变转移,为多脏腑多部位同病的枢纽,三焦郁滞为多脏腑病变的病机关键[10]。

1.3 三焦膜性管道“以通为用”

三焦膜性管道的形质特点决定其“以通为用”的生理特点,三焦通畅,膜性管道内气血津液运行正常,精微得以输布全身各处,糟粕得以排出体外;三焦郁滞不通,则气机失调,津液输布失常,出现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进一步影响血液运行,产生血瘀的病变,日久水湿内停,痰瘀互结,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1.3.1 通行水液 三焦膜性四通管道通行水液。《灵枢·营卫生会》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灵枢·五癃津液别》云“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其中上焦连接心肺,肺为水之上源,上出头面诸窍,外出皮肤肌腠;中焦连接脾胃,“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下焦连接肾与膀胱,肾主水,肾气蒸化将水液中清者上腾于肺。

1.3.2 完成气机气化 三焦膜性四通管道又可完成气机气化。三焦为元气之别使,通行元气,与五脏六腑相连,《难经·三十一难》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难经·六十六难》云“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上焦流通着自然界清气与水谷精微结合而成的宗气;中焦流通着水谷精微之气,为气化之枢纽;下焦连肾,肾中元气可助上焦宗气与中焦谷气布散于周身,从而使机体上下内外气机调畅;气机调畅,兼有肾阳的推动,则可完成气化,化生的精微物质内联脏腑、外达皮肤筋骨以护卫人体。

1.4 癌毒通过三焦膜性管道在体内运行布散

三焦是人体器官的包膜、淋巴、间质组织等组成的人体脏与脏、脏与腑间联系的膜性四通管状通道,分布广泛,且具有连续性,其上下连接肺脾肾等五脏六腑,内外又可连接内在脏腑与外在皮肤筋骨等,气和水液可在该膜性四通管道中上下内外双向流通[9]。肺内淋巴、间质组织、呼吸膜等属上焦,癌毒在上焦内运行,停滞于肺内某处则形成复发。肺癌的肺外转移以脑转移、骨转移为主,肝转移次之。三焦为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同时也是邪气运行的通道,故癌毒也可以通过三焦膜性管道从一个脏器转移到其他脏器,例如脑内包含丰富的脑膜,由于膜系的连续性,癌毒可上行于脑形成脑转移;癌毒也可通过三焦膜性四通管道外达于骨骼形成骨转移;肝内血管丰富,肝外亦有腹膜淋巴等覆盖,癌毒可下行于此形成肝转移。综上所述,本团队认为三焦膜性管道为肺癌复发转移的通道。

2 三焦郁滞促进癌毒停滞

三焦膜性管道“以通为用”,三焦通畅,膜性管道内气血津液运行正常,精微得以输布全身各处,糟粕得以排出体外;任何一种致病因素导致三焦郁滞不通,则气机失调,津液输布失常,出现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进一步影响血液运行,产生血瘀的病变,日久水湿内停,痰瘀互结,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本团队认为癌毒为肺癌复发转移的“种子”,三焦郁滞导致气血津液失调,水湿内停,痰凝血瘀,病理产物蓄积于人体某脏腑或脉络部位,可进一步造成该部位微环境即“土壤”的改变。若三焦通畅,气血津液运行正常,人体中没有适合种子生存的土壤,此时癌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不会形成肺癌复发转移;而当各种因素导致三焦郁滞不通,气血津液运化失常,产生气郁、痰凝、血瘀的病理产物,使人体形成了适合种子生存的土壤,癌细胞定植于肺形成复发,定植于其他脏腑等则形成肺癌转移。

2.1 气机失调、气化不利

三焦郁滞不通,最初以气机不畅、水道不通为主,气机失调影响机体津液的正常输布运行,津液停滞于体内又进一步影响气机的调畅,二者互为因果;继而三焦气化不利,气化受阻引起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形成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由于肺癌患者正气亏虚,气虚无力推动水行,水停痰凝湿阻,导致癌毒停滞于三焦膜性管道内,淋巴属于三焦膜性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在临床中多见淋巴结肿大。

2.2 气血阻滞、痰瘀互结

三焦郁滞后期,气滞痰凝湿阻,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不行则血停而为瘀;痰饮为有形实邪,“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可随气行流窜全身,阻滞气机妨碍血行,痰凝气滞,瘀阻脉络,痰瘀互结,常于机体薄弱处形成结节或积聚。 癌毒随痰饮瘀血停滞于三焦膜性管道中运行布散内伏,由于癌毒致病每多挟痰具有流动性,故可以通过三焦膜性管道流于全身各处,从而形成机体各处的转移灶,如上犯于脑则为脑转移,留于肝则为肝转移,流窜于筋骨可形成骨转移。

3 疏利三焦、扶正抗癌以防治肺癌复发转移

根据肺癌复发转移三焦郁滞、正虚伏毒的基本病机,治疗应以疏利三焦、扶正抗癌为主。疏利三焦、扶正抗癌消除三焦郁滞,重在“通、化、调”[9],三焦气血运行通畅,气化功能恢复,痰凝血瘀得化,癌毒无法定植与之相结合从而达到扶正抗癌的目的。

3.1 通

“通”即通畅三焦气机。三焦为六腑之一,具有“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特点,故疏利三焦首重“通”法。治疗以调理气机、通调水道以及祛除水湿痰饮为主,从而解除三焦郁滞状态。临床中常用柴胡、枳实、枳壳、香附、木香、桔梗、旋覆花等理气调畅三焦气机,桂枝、茯苓、泽泻、桑白皮、车前子等利水化湿,半夏、白芥子、浙贝母、胆南星、牡蛎等化痰散结。

3.2 化

“化”即恢复三焦气化功能。气化是由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精化为气。”元气由肾所藏之先天之精化生,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宗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所化生的水谷之气相结合而成,因此气的化生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治疗以补益肺脾肾、温阳化气为主。临床中常用党参、黄芪、灵芝、太子参、山药、白术、蛤阶等补益肺脾肾三脏之气,以化生精微;鹿角片、炮姜、杜仲等温阳化气,从而恢复三焦气化功能。

3.3 调

“调”即调理脏腑气血。三焦郁滞是多脏腑多部位同病的病机关键,因此治疗应恢复脏腑之间正常的生克制化关系,以及气血津液之间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关系。例如,应用郁金、姜黄、当归、川芎、鸡血藤、地龙、穿山龙等理气行血以调和血脉。对于肺癌骨转移患者,其病位在肺肾,可给予补骨脂、菟丝子、枸杞、肉苁蓉等补肾固本的药物。此外,可根据气、血、阴、阳的亏虚给予相应的药物。“调”又有扶正之作用,正气是决定发病的关键因素,正气亏虚,不能抵御癌毒的侵袭,癌毒往往顽固难解且易耗伤正气,日久正气更虚,癌毒随三焦膜性管道扩散,形成转移灶,因此治疗应注重扶正。“调”还要注意抑癌解毒,临床常用白花蛇舌草、红豆杉、全蝎等抑癌解毒。

4 小结

肺癌复发转移是全身性、多脏腑疾病,预后较差,为肺癌患者治疗失败乃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以外科手术、放疗、化疗为主。三焦膜性管道论在治疗多脏腑疾病及复杂疾病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团队认为三焦膜性管道为肺癌复发转移的通道,其发病的基本病机为三焦郁滞、正虚伏毒,并提出疏利三焦、扶正抗癌的治疗原则,以期为中医学防治肺癌复发转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猜你喜欢
癌毒水液三焦
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
“癌毒传舍”新认识及其在肺癌复发转移防治中的应用
癌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背后七颠百病消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毒、癌毒的认识与癌症的益气清毒法防治思路*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饮水
中医脾主运化水液理论与水通道蛋白的关系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