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提升小学作文教学效果

2023-11-19 19:57康福昌
关键词:创设作文情境

康福昌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小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尚未成熟,词汇量不足,对写作有畏难情绪。鉴于此,教师应该及时改善教学方法,并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创设情境,提升小学作文教学水平。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情境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将学生代入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写作主题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情境教学的特点在于激发学生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体验,唤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成为快乐的事。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快乐的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取得提升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轻松快乐。当学生处于正向情绪的教学中,其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以及接受程度也会大大增加,同时学生的发散思维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激发。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应提供更多的素材和灵感,即感知对象,让学生顺利写作。这些感知对象包括与教学主题相契合的,且有代表意义的人、事、物等,这有助于学生灵感的产生,培養学生的相似思维。

情境教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陶冶情操以及启迪思维。情境教学可以剔除消极情绪,保留积极元素,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情境的情绪调节比其他调节方式更为有效,感染力更强,学生对这种情绪调节的方式更加适应。在情境教学中,具体情境为调控人们原有的认知结构提供了一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在整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些线索还能唤醒或启发智慧,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个特定、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产生学习兴趣并发挥想象力,从而在写作中更高效、更流畅地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二、小学作文情境教学的有效路径

1.灵活借助信息设备,加深学生的视听体验

小学生的思维是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如果教师直接将作文主题展现出来,由于文字抽象且生硬,很难提起小学生的兴趣,反而会让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应该善于利用信息设备,在写作前展示一些与作文主题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小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作文主题,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塑造写作形象和情境。

例如在“祖国山河”这一写作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挑选一些祖国的壮丽风景,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参考和借鉴。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大屏幕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自主思考。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在旅游中见过的风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面描写风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生活中可以见到的“祖国山河”,可以是家乡的小山、城市中流淌的河流等。从另一个方面解释“祖国山河”的主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生活中的所听所见,将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再比如在“我与自然”的写作主题中,要求学生将自己对生活中见过的一些自然现象和自然问题写下来,记录真实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信息设备播放一些自然现象的演变和自然问题发生的原因。比如以视频的方式呈现雾霾的产生原因与危害。人为因素主要体现在人类的活动和生产上,比如汽车尾气的排放日益增多、工业生产废水的排放、建筑工地扬起的飞尘、垃圾焚烧处理的不规范,等等,都是造成雾霾原因之一。雾霾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还会导致能见度降低,街道上车辆、行人的出行安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能见度低的环境中,人因为长时间晒不到太阳,心情就会变得郁闷、易怒。

2.安排趣味主题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只起到辅助引导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主题安排一些趣味性强的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感受、理解主题,促进主观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科学精神”这一写作主题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写一个想象中的故事,将心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写下来。小学生的脑海中有很多对世界的憧憬,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这些脑海里的画面尽可能多地激发出来,让学生将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安排“奇思妙想”的趣味活动,先让学生构想出尽可能囊括全体学生的“未来世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写出这个世界可能会有的事物,例如“会飞的汽车”,引导学生围绕“会飞的汽车”展开想象。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会飞的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这样,学生就会将内心的想法尽可能多地展现出来。教师在引导学生时需要注意,不能一味地灌输,要让学生表达内心的想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还能通过写作表现自我。通过“奇思妙想”的主题活动,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3.结合真实社会环境,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写作基础是真实的社会环境,小学生处在社会阅历不足的成长阶段,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不够成熟,与真实的社会环境相距较远。写作是一种情感表达,要以真实的情感为基础。学生在作文时应该注意:不要有虚假、夸张的成分,不能说假话、空话和套话;要写真情实感、真实感受;要对所叙述的事情或人物进行充分肯定,不要说消极的话;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例如在“好人好事”的写作教学中,很多学生会写“捡到钱主动上交”“扶老人过马路”等千篇一律的常见故事,诸如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故事已经太过于常态化了,没有新意,这样的内容很难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小学生对于社会的基本认知尚处在感性的认知上,缺少真实的经历,很难写出可以让人产生共鸣的内容。我们已经习惯了千篇一律的写作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写作惰性,写出来的文章没有内容和深度。要想提升作文水平是非常困难的事,而要想提高作文成绩更是难上加难。教师应该注意增加学生的社会经历,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社会情境。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内打扫,或者播放一些真实的志愿者行动。这类情境的创设,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投入这件有益的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们亲身体会不同的角色感受。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写出更加有深度、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与作文主题相关的社会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文主题的理解,在真实、具体的社会情境中明确作文主题。虽然很多情境在小学阶段很难真切体会到,但教师应该注重这方面素质的培养,让学生逐渐了解真实的社会环境,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4.紧密联系生活,促进学生情感的绽放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切写作皆来源于生活。写作内容应该紧密联系生活经历,通过描写亲身经历,充分表达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写出情感丰富饱满的文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例如“多彩童年”这一写作主题,要求用合适的词语形容身边的人,写出他/她的特点。这个题目的主旨在于运用描写手法塑造生动真实的人。面对这类题目,学生很容易写成流水账,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從四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设计。一是让学生阅读,并在读中思考,然后结合所学的作文知识和真实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作文。二是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自主修改。三是学生根据老师的修改意见,进行仿写、改写和续作,再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四是教师总结指导。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讲评,要指出其中的不足,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指导学生修改。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爱上写作。

写作是动态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为写作打好基础。要使写作训练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相适应,设计切合实际、丰富多彩的作文练习内容,让学生能真实地、创造性地表达思想情感。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中不同事物形象与意义的认识水平。

5.互动分享,培养素材积累的习惯

写作内容来自日常积累,没有根据的想象是无根浮萍,不能让人信服。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推荐一本书”的写作教学中,要求介绍一本书,重点写清楚推荐的理由。教师应主动创造分享交流的情境,让学生搜集相关的材料。比如这本书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等。学生将搜集到的材料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汲取他人的经验,丰富作文内容。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而不是仅获得了一些零散的材料,而且能在分享中发现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弥补。其次,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养成多听、多记、多看的习惯,为以后的写作打牢基础,养成积累的习惯。

综上,情境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写作主题的理解,从而产生写作欲望。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快乐的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加轻松自如。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应提供素材和灵感,让学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努力探索,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加持下,产生丰富的思路,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在写作中更高效、更流畅地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小学阶段作文情境创设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通过写作感知生活、描写生活,进而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让学生不再对作文有抵触心理,掌握写作方法、技巧,进而提升小学作文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创设作文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