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小学低年级写话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3-11-19 19:57胡鸣
关键词:蛋壳动物内容

胡鸣

分析和梳理统编教材中的写话内容,能从看图写话、话题写话、课后练笔的编排中发现写话内容与形式的规律与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对统编教材、课程标准、学情研读等进行综合考量,基于课程案例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写话采取行之有效的、丰富多元的教学策略。

一、单幅看图写话教学阐述与分析

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单幅看图写话版块中“猫和老鼠”为例,画面描绘了一只小老鼠面对笔记本电脑上的小猫图像做出惊恐的逃避状,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内容以及题干提示展开想象,并将想象内容写下来。本次写话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分析力,由“看”转化为“写”,提升叙述水平。

1.教学策略

“猫和老鼠”写话是单幅看图写话,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时,应强调整体把握图片内容。

(1)视频导入

播放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并在播放后展示片段内精彩瞬间的图片。

师:同学们,这个动画片里都有谁?

生:叫汤姆的猫和叫杰瑞的小老鼠,讲了它们之间你追我赶的故事。

师:大家听他讲得多么完整啊,掌声送给他。

(2)引入主题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擅长讲故事,现在为这个故事补充一些细节(拿出放大镜)。有没有小朋友能使用这个工具,找一找图片里的细节?

生1:小老鼠被吓哭了,我看到它的眼睛下面有一滴眼泪。

生2:猫咪的牙齿尖尖的,看起来非常厉害。

师:不错,我们之前学过一个词叫“凶猛”。(板书在黑板上)

(3)展开联想

师:还记得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吗?如果你是小老鼠,看到了电脑上的小猫咪,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生1:会快速逃跑。

生2:会叫鼠爸爸过来和它打一架。

师:大家想象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互相给小伙伴完整地讲一讲图片内容,然后将故事写下来。

(4)作品指导

展示并评价学生的作品,并修改其中词汇、标点、语句运用有误的地方,让学生掌握单幅看图写话技巧。

2.策略阐述

本次写话教学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从整体把握到局部分析,从动态趣味视频→静态图片→图片动态化,实现高效教学。

(1)激发兴趣,言之有物

考虑写话素材中有猫、老鼠,利用学生熟知的动画片作为教学补充,不仅能拓展教材内容,还能提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把握整体,探究细节

“猫和老鼠”写话内容简单,单篇图片易于学生整体把握,课题引入时直接让学生通过整体观察先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概括,突出重点即可,形成单图的初步印象。再按照顺序对细节内容进行观察与梳理,增添描述词,形成完整的、全面的描述。

(3)指导联想,知识迁移

叙述是写话的基础,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打开思路、展开想象,在说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指明写话方向,从有序观察中找到故事发展规律,同时提示学生尽量使用书面语言。

(4)多维评价,精准提升

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是检验写话水平、培养学生良好写作习惯和发散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让学生在自评、他评、师评中不断完善写话内容,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写话要求,掌握写话规律与技巧,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二、多幅看图写话教学阐述与分析

以统编教材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的写话版块“多好的蛋壳”为例,本次写话由四幅图组成,要求学生根据组图内容以及题干提示进行观察,并按顺序写故事。本次写话旨在培养学生对组图要素的整理和联系能力,由“个体逐个观察”转化为“联系整体叙事”,提升写话能力。

1.教学策略

多图看图写话建立在单图写话能力基础上,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图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各个单图,找到单图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情境导入式教学法指导学生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建立图片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完成故事的叙述。

(1)情境创设

将提前准备好的干净蛋壳、太空泥、小画板等发给学生。

师:同学们,现在发到大家手里的都有什么东西?

生:半个鸡蛋壳和太空泥,还有一个小板子。

师:如果用这些材料做一个小作品,你会做什么呢?接下来给大家十分钟时间,用这些材料完成作品吧。

师:(十分钟后)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作品?

生1:我在蛋殼上用太空泥捏了眼镜、嘴巴和耳朵,这是我做的蛋壳小人。

生2:我用太空泥在画板上做了一棵树,然后把蛋壳捏碎了铺在旁边作沙子。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用蛋壳做出这么多好玩的东西。

(2)引入主题

师:小蛋壳有大用处,仔细观察一下小动物们都用蛋壳做了什么呢。

生1:小蝴蝶、小虫子、小蚂蚁把蛋壳做成了跷跷板和热气球。

生2:下雨了,它们在蛋壳下面躲雨。

师:非常不错,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3)联系延伸

师:现在请大家找一找这四幅图的不同。

生:这四幅图的时间不一样。第一幅画和第二幅画有蓝蓝的天和绿绿的草地,第三幅画下雨了;第四幅画有月亮,是晚上。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现在请大家观察每一幅画,再按顺序给小伙伴讲一讲小昆虫都做了哪些事情吧。

(学生讨论)

师:有没有哪个同学踊跃和大家分享一下?

(4)串联指导

师:这位同学在描述的时候用表时间(板书)的词把小昆虫做的事情串联了起来,变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师:谁来说一说,这位同学的讲述有哪些亮点?

生:“毛毛虫灵机一动,和小伙伴躲到了蛋壳下面”,这里使用了“灵机一动”这个词。

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这个故事完整又有趣。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每幅画,将这个故事完整地写出来。

2.策略阐述

本次写话教学在让学生观察的基础上,串联独立的元素,通过寻找不同和相同点,利用“时间”或“空间”线索,形成完整的故事。这一过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

(1)实践体验,紧扣主题

在课前导入环节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蛋壳”的设计与应用中,一方面能激發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将蛋壳的用处经过合理想象展示出来。结合教材内容,紧扣写话主题。

(2)经验延伸,解读教材

通过将学生对“蛋壳”的应用经验与想法映射在多图写话中,可以指导学生在熟悉的领域进行观察分析,结合自身对“蛋壳”的认知,谈一谈图画中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场景。

(3)联系推理,增强逻辑

教授应引导学生找出单图之间的联系,进而推理整个故事脉络。观察不同点和相同点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有序观察,同时发散思维,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4)找到亮点,丰富故事情节

可以通过图片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丰富故事情节。

三、话题写作教学阐述与分析

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写话版块“我想养的小动物”为例,本次写话没有任何图片提示,只要求学生围绕话题写作。本次写话旨在培养学生根据话题写作,充分考验学生词汇掌握、故事构思、叙事顺序等能力。

1.教学策略

相比看图写话,话题写作对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要求更高。教学重点应放在写作思路的构建与梳理上,让表达更加完整和连贯。对于话题写话,可以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指导学生通过写作框架清晰地叙事,将“抽象的话题”转化成“具体的内容”。

(1)资源融合

针对“我想养的小动物”这一话题,可以用描写动物的古诗词切入,从学生熟悉的、已经具备的知识展开。

师:(展示“鹅戏水”的动态图)同学们,这只小动物被写入了古诗,谁来说说这是什么,并背诵这首古诗。

生:这个动物是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师:非常不错,谁再来说一说鹅的特点是什么。

生2:羽毛很白,脚掌很红。

生3:会游泳,还会唱歌。

(2)引入主题

师:许多小朋友家里都养了小动物。如果让你选择,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展示动物的动态图,引导学生按照提示简述喜欢的理由,描述动物特征。)

生: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小狗,因为小狗非常可爱。它有大大的耳朵和毛茸茸的白色尾巴,喜欢(吃骨头)。我和它一起玩玩具,感觉非常开心。

师:这位同学说得太棒了,表述非常完整。

(3)构建导图

话题写作没有画面信息和线索,完全依靠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想象力,想要让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完整地写话,必须搭建思维框架。

师:刚才同学表述得非常完整,大家说一说,她都从哪些方面描述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生1:外形,大大的耳朵和毛茸茸的尾巴。

生2:尾巴的颜色,白色。

生3:说了感受,开心;还写了小狗的爱好,喜欢吃骨头。

师:(将学生所说关键词板书)非常正确,分别从外形、颜色、爱好、感受等方面进行了叙事。在写话之前,应先把重点写下来,再围绕这些关键词进行介绍,就有写作思路了。

(4)重点提示

根据不同事物的特征确定写话重点,描写小动物往往强调“为什么喜欢”“它是什么样子”“它喜欢什么”等,在大方向下,细化写作要点。

2.策略阐述

(1)故事导入,资源融合

写“动物”的故事,用学过的动物古诗引入话题,快速找到写作重点,为之后的“动物”写话打好“样稿”,奠定写话基础。

(2)提供框架,整合信息

从“我想”“小动物”等关键词汇中明确写话任务,联系生活实际,在框架指导中将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清晰表达。

(3)绘制导图,梳理思路

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多种信息,按顺序引导学生逐个击破写作困难,让学生明确写作流程,掌握写话技巧。

(4)查漏补缺,丰富内容

帮助学生修订、完善思维导图,提供示范句式或关键词汇,有效提升学生写话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学生在构建框架时得到的信息提示越多,思维就发散得越广,写话内容就越丰富。

猜你喜欢
蛋壳动物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蛋壳变变变
神奇的小蛋壳
史上最难撩的四大星座
最萌动物榜
主要内容
动物可笑堂
蛋壳与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