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绘本讲述“共和国的脊梁”

2023-11-20 01:43杨藻
雪豆月读·低年级 2023年9期
关键词:儿们杂种优势豆苗

杨藻

从风雨中走来的中国科学家们为祖国奉献了毕生心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更是我们的榜样。如何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实现“强国复兴有我”的担当?相信豆苗儿们一定能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答案。

“小调皮”的大梦想

袁隆平小时候调皮捣蛋,喜欢追根究底,总能提出些老师都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6岁那年,袁隆平和同学们去参观园艺场,陶醉于美丽风光的同时,也在心里种下了一个田园梦。23岁那年,袁隆平从农学院毕业,来到农校工作。教书、带学生做试验、帮农民提高粮食产量……“小调皮”的田园梦实现了!

可是,他心里还藏着更大的梦想——让人们吃饱饭!

寻找水稻“好妈妈”

水稻增产须要好种子!袁隆平不顾风吹日晒,蹲在稻田里寻找长势好的水稻,在观察了上万株水稻后,终于发现了一株“好妈妈”,它的稻穗上有230粒稻谷。袁隆平高兴极了,给它取名“鹤立鸡群”。可惜“鹤立鸡群”的种子表现并不好,长出的稻株没有一株赶得上它们的“妈妈”。袁隆平查资料、去稻田里仔细观察、不断思考,终于弄明白了:“鹤立鸡群”是有杂种优势的天然杂交水稻,所以它的后代会出现显著的性状分离。

袁隆平决定研究人工杂交水稻。既然稻田中存在天然杂交水稻,那就一定存在天然雄性败育株,只要找到它,就能解决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难题。在观察了14万株水稻后,他们找到了第一株天然雄性败育株。在第三个年头,找到了6株。可是培育过程困难重重,几年过去了,他们仍没成功。多年的失败让袁隆平意识到,他们用来做研究的水稻都是人工栽培水稻,近亲联姻,后代不好。他们决定去荒野里寻找天然雄性败育野生稻(生长在荒野中,与人工栽培水稻的亲缘关系较远)……

禾下乘涼梦

有一天晚上,袁隆平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粒像花生米一样大,他和朋友们坐在稻穗下乘凉……为了实现“禾下乘凉梦”,他不辞劳苦、四处奔波。功夫不负有心人,1970年10月,在海南的一处荒野里,袁隆平的助手等人终于找到1株天然雄性败育野生稻,取名“野败”。1973年,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水稻的产量大大提高,解决了很多人吃不饱饭的问题。为此,全世界的人们都感激袁隆平,尊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

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豆苗儿们,你们从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中得到启发了吗?在这本书里,你还可以学到很多关于水稻的知识,比如水稻直播试验、自花授粉、杂种优势、杂交水稻……

【相关内容摘编自《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的故事》(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猜你喜欢
儿们杂种优势豆苗
割豆苗
中国农业科学院系统总结蔬菜杂种优势的分子基础及育种策略
豆苗儿家的门辩论会
最勇敢的狮子(下)
寻找快乐(下)
豆苗儿家的辩论会
美味城堡
小雨滴
最快和最好
观赏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