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音频的红色文化创新传播探析

2023-11-21 10:33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7期
关键词:音频红色受众

淮 媛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及改革进程中凝结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先进文化,它具有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及教育性等特点[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文化的传承高度重视,不仅多次瞻仰革命纪念地,还发表众多关于红色文化的论述,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革命与建设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红色情结之源,更是弘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红色文化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激励无数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发展奋不顾身地献出自己的力量,其传承在当代社会有极强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当下,红色文化的传播必须融入新技术,对内容的组织和表现形式进行优化,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势。移动音频作为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媒介,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它为人们构建出所需的服务式场景,满足了人们的听觉需求。当下人们日常生活中伴随大量嘈杂的汽车声、鸣笛声,温柔而富有感情的声音能够缓解人们内心的压力,使得受众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声音媒介还符合当代受众碎片、零散的作息时间特点,人们能够充分利用忙碌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收听移动音频,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放松,缓解工作学习中的压力和情绪,同时通过人们想象呈现出的声音媒介形象,因最符合人们预期,相对来说也不易遗忘。另外,用户随时随地收听节目,能够弥补用户利用洗衣、做饭等不便使用视觉媒介的时间空缺,长尾效应突出。因此,音频平台的传播速度与传播效果不容忽视。

易观分析发布的《2022年中国数字文化娱乐产业综合分析》指出,2022年,我国音频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490.2亿元,国内在线音频市场年度活跃人数预计达6.3亿人,增长率为5.5%[2]。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数据显示,2022年,广播和音频在所有平台(包括广播直播流和点播有声内容)的平均收听时长已达114分钟,相较上一年的103分钟提升10.9%。其中,收听电台直播的平均时长近55分钟,收听非电台直播的有声内容平均时长约60分钟,有明显增长。聆听声音的用户越来越多,利用音频平台传播严肃正统的红色文化,对于人们价值观的形成、增强社会凝聚力具有更为直接的现实意义。

将红色文化与移动音频平台相结合,最重要的是要将听觉性要素从视觉性主导的内容创作思维范式中凸显出来。以红色文化为“核”,以声音叙事为“形”,构建叙事场景,通过场景的构建来传播红色文化。

1 移动音频平台对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性探索

1.1 文化驱动:围绕国家导向,以重大时间节点为轴线

红色文化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基石,在新时代发扬红色文化有其时代意义与价值。音频平台作为不可忽视的媒介,在传播红色文化上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其部分传播内容围绕国家导向,积极地传播与弘扬新时代红色文化。同时,特定的时间节点也往往能够唤醒人们的记忆。红色文化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一种正统文化,通常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它与人们过去了解到的历史背景、生活经历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红色文化的传播更需要注意其时间节点。以建党以来的重大时间节点为轴线,用音频为人们呈现出一个表达红色文化的特定场景,通过特定时间点来讲述红色故事、放大情感,能够让不同年龄段的受众都能产生共鸣,感同身受地体会革命的艰辛历程,从而有效地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系列报道,以党的百年重大历史文物为切入点,以声音为媒介为观众讲述这些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之声、阅读之声也在同年推出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其将百封家书通过声音的方式呈现在听众面前,用震撼人心的讲述和声情并茂的吟诵传递出人间至美之情。这两档音频节目播出之后,更多人开始聆听红色故事。不仅如此,全国各地不少学校、基层组织受节目影响,开展“聆听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主题活动,通过一封封真挚的家书、一次次富有感情的诵读来追寻与传承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初心与使命。

1.2 生产驱动:提升受众对红色故事的参与感与代入感

在用户音频质量和版权意识提高的背景下,以专业用户生产内容(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 PUGC)形式进行传播的新模式逐渐成为音频平台在内容建设上的落脚点,PUGC内容生产方面由“UGC+PGC+独家版权”构成[4]。移动音频平台与传统广播相比一个最大的变化在其互动性与参与性,在融媒体时代,技术赋予了人们更多的权利,人们能够参与到故事的讲述中。同时,音频与视频相比更易于接近,制作难度更小,设备要求更低,普通大众都可以参与到音频的创作中。比如荔枝、喜马拉雅等音频平台都提供了受众创作的栏目,平台开设红色文化栏目中有部分专业机构制作的音频作品,引起广大受众的争相模仿。受众可以自行发布自己对红色文化的讲述,通过讲述提升自己的参与感与代入感,更深层次感受人物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魅力,更深刻地体会革命的艰辛与不易,体悟红色文化带给世界的精神力量。

在移动音频平台喜马拉雅中可以发现,《〈读红色故事·诵红色经典〉朗诵会》《一起聆听红色故事——红色经典故事》等红色文化相关音频专辑都采用一期一个主讲人的方式向公众诵读感动人心的红色故事,受众可以通过给后台留言私信的方式参与到红色故事的讲述中,以第一主讲人的方式亲身感受红色故事带来的震撼与沉浸式体验。

1.3 技术驱动:人工智能满足受众分众化“听觉需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受众对于媒介分众化的内容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广播主持人较为固定单一的声音满足不了受众对声音的多元需求,而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移动音频平台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听觉需求”。通过对技术的运用,有关红色文化的音频栏目呈现形式更加多样丰富,将受众更喜欢的红色文化相关节目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推送到用户页面,能够增强用户黏性。与此同时,用户在收听红色文化相关书籍时还可以一键切换不同类型的声音,用户的选择面大大增加。

技术的运用使得红色文化在移动音频平台上的传播更加生动、丰富,通过与用户喜好相贴合的方式,不断优化内容质量,创作出新时代人们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产品。移动音频平台“云听”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基于“5G+4K”/“8K+AI”等新技术推出的高品质声音聚合分发平台,也是继央视频之后我国第二个国家级5G声音新媒体平台[5]。“云听”于2020年3月上线“党建频道”,通过数据分析向广大用户推送《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等红色文化相关节目,这使得红色文化的传播更加全面、立体。

1.4 IP驱动:提升受众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

在红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大IP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知名人士由于权威性和显著性,往往会带来较大流量,尤其对于缺少红色文化知识接触的青年一代来说,知名人士能够引领他们去关注红色文化与红色故事,要重视发挥知名人士的带头引领作用,用更有新意、更为轻松的方式传播严肃文化,让受众了解红色文化对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性,坚定自身的信念,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感。

中国之声推出的《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是一档以“听觉传播”为核心的音频栏目,其邀请到人们耳熟能详的声音大咖担任节目主讲嘉宾,提升了受众对节目的关注度。该栏目不仅邀请了虹云、黎春、康辉等我国老中青三代播音员,也有边江、李立宏等众多专业配音演员,以及张译、张新成、冯远征等知名演员。同样,《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也邀请到胡歌、易烊千玺、蒋雯丽、朱迅等百位演播者来讲述红色家书。通过邀请知名IP的方式不仅让熟悉红色文化的人士回忆起峥嵘岁月,更能让广大受众接触到红色文化。

2 移动音频平台红色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第一,红色文化严肃性的解构。在某些音频节目中,红色文化被任意地加工改编,以传播红色文化为名,解构了红色文化的崇高与神圣。红色文化在团结人民、鼓舞士气上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红色文化传达的是对过去年代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信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现代社会的碎片化、娱乐化与红色文化传播的严肃性相斥,红色文化的传播在网络时代受到一定的限制。移动音频平台中有部分节目为了追求流量不顾红色文化的正统性,用戏谑的语气来讲述红色故事,解构了红色文化传播的严肃性。

第二,相关的音频质量参差不齐,红色文化传播过于形式化。检索喜马拉雅听书中的红色文化红色故事相关栏目,可以发现很多专辑播放量不高,内容过于简单,用户互动较少,所达到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仅仅为了完成任务制作红色文化相关节目,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占用了网络资源,给用户留下红色文化老旧的刻板印象。

第三,算法技术弱化了红色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年轻网民的收听行为呈现出娱乐化、个性化和数字化的特点,有声读物和有声剧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文化类音频作品。在这种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的传播更为艰难。基于大数据的算法技术加剧了这一趋势,如果有人喜欢听广播剧等娱乐性音频产品,算法技术就会不断推荐类似的内容,从而使人们陷入信息茧房。

3 移动音频平台传播红色文化的优化路径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播要与年轻观众的媒体使用习惯相适应,表达方式要年轻化,内容要个性化,形式要大众化,要更多地接近年轻人的心理,要把握他们的文化需求的特点和面向[6]。

第一,坚持红色文化正统性,强化红色文化叙事的引导性。音频平台要以主流文化为导向,坚持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媒体的公共性作用。红色文化在当今社会依然是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泛娱乐化盛行的自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能够引领人们保持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积极地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主流媒体应该引导受众更多地关注红色文化,知晓党的百年历程,以史为鉴。

第二,树立“广播+”思维,打造全方位智能化场景平台。移动音频平台在传播红色文化时应该采用大生态圈的发展模式,围绕听觉搭配不同类型的信息产品,为受众提供不同形式的红色文化产品,促进媒体之间的融合,以更有效率地传播红色文化。要以“广播+”思维为统领,推动平台的智慧“场景”建设,将用户的兴趣作为燃爆点,由“互联网+”向“广播+”转变,让受众产生多维度的“在场感、参与感”[7]。同时,场景的构建也要满足受众的碎片化需求,用最短的时间抓住受众兴趣点,将故事的讲述做到引人入胜,充分发挥移动音频平台所特有的长尾效应。

第三,促进音频“视觉化”,用音频打造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巴伦·李维斯认为:“人们可以听的比看的多。”[8]通常来说,听觉媒介不像视觉媒介能够带来强大的多层次的感官刺激,但是听觉媒介独一无二的魅力能够让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几秒风吹动叶子的声音就能让人们联想到整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所以,音频平台应该将红色文化有关的节目做得更加绘声绘色,注重红色文化产品质量,将新技术与专业配音相结合,让人们进一步体验红色故事带来的震撼与感动。

第四,使用新技术帮助红色文化破圈传播。人工智能推荐算法向红色文化内容倾斜,在关键位置推送红色内容,为红色内容提供流量保障是移动音频平台在传播红色文化时应该采取的措施。各移动音频平台使用网络新技术将平台资源分发给红色文化,不仅传播了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引起年轻人的关注与思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代媒介过度娱乐化的问题。所以,红色文化在移动音频平台的传播应该利用智能分发技术,有意识地配合主流媒体进行传播,提高内容的传播率。

4 结语

红色文化对于培养人们对党的事业的认同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都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与各种新兴媒体的融合交汇是增强红色文化传播效果的一种新形式,非常值得尝试。同时要做好优质内容的精心选择、创新元素的巧妙融合、传播渠道的深层拓展,从而传播好红色文化。移动音频平台作为近年来不可忽视的传播媒介,在传播效果、传播速度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创作者可利用音频平台对红色文化进行多元化表达,创造出有新意的音频节目,让用户体验到不一样的红色文化。

猜你喜欢
音频红色受众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追忆红色浪漫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