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

2023-11-21 05:22白岩虹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2期
关键词:农场农产品家庭

白岩虹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而三农问题的提出进一步凸显了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为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农业经济的管理力度、解决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农业经济发展聚焦于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成为关键。因此,深入分析家庭农场的角色和作用,提出了一系列提升农业经济的具体措施和家庭农场管理建议,以期能够为农业经济的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路线,进一步凸显了家庭农场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

一、家庭农场的定义和特点

1、家庭农场的概念

家庭农场最早起源于欧洲地区,而在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农村改革发展正式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算是家庭农场的发展前身。家庭农场主要以家庭成员为主体,将农业生产制定成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形势,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来自于家庭成员,一般不会聘用外来人员。家庭农场作为一种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农村生产模式,在我国大部分农村都采用这样的发展模式。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入,家庭农场已经成为农业经营的主体之一,为我国农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支持。虽然家庭农场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但是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容忽视。它有效地缩小了城乡之间的不协调发展状况,为农村地区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同时也丰富了国家的农产品市场,满足了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家庭农场在推动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构建全面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2、家庭农场的目标和特点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模式,秉持着一系列关键目标,以助力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其首要目标是通过高效的农业生产和精细化经营管理,实现稳定的经济效益。家庭成员参与农业各个环节,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家庭农场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独特的农业经营模式,具有许多显著的特点。首先,家庭农场的经营以家庭成员为主体,家庭成员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紧密合作,共同参与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活动。这种内部合作与协作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其次,家庭农场通常规模较小,资源和资金有限。然而,这种规模小的特点也为家庭农场带来了灵活性和适应性。他们能够更加敏捷地调整生产策略,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降低了风险。此外,家庭农场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和食品安全。家庭成员直接参与生产过程,有助于控制农产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这种特点为家庭农场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最后,家庭农场在传承和弘扬农村传统文化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有助于维系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家庭农场的特点包括家庭成员的合作、灵活的经营模式、注重品质和食品安全,以及传承农村文化的作用。这些特点使家庭农场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农场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

1、保障食品安全

一是家庭农场通常规模较小,家庭成员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密切地监控和管理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这种紧密的参与有助于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减少可能的污染和问题。二是家庭农场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更倾向于使用天然的、非化学的农业方法。他们更加关注土壤健康和生态平衡,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从而减少了农产品中残留农药和化学物质的可能性,确保农产品的食品安全。三是家庭农场对于农产品的品质有着高度的关注,通常会采取精细化的经营管理,确保产品在生长过程中得到充足的养分和关爱。这些努力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质量,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高品质的食品选择。四是由于家庭农场经营者与农产品的直接联系,他们对于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期望有更敏锐的感知。他们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偏好和要求进行种植和养殖,提供多样化的农产品,满足不同口味和需求,从而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维护了食品市场的多样性和安全性。

2、增加农村就业机会

首先,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通常以家庭成员为主体,这意味着家庭中的不同成员可以参与农业生产的不同环节。从田间到养殖,再到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每个环节都提供了就业机会,充分发挥了家庭成员的潜力。其次,由于家庭农场的规模较小,不同于大规模农业企业,不需要大量的机械化设备,更加依赖人力劳动。这导致家庭农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参与农业生产和管理,从而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家庭农场的多样化农业活动,如种植、养殖、加工等,进一步增加了就业领域的多样性。最后,家庭农场还鼓励农村劳动力回流,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可以在家庭农场找到稳定的就业机会,不必再迁徙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有助于减缓城市人口膨胀和农村人口减少的问题,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平衡发展。

3、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首先,家庭农场通过高效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供应。这不仅满足了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还为农村地区创造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扩张。其次,家庭农场的灵活经营模式和市场敏感度,使其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他们能够调整生产策略,根据消费者需求调整农产品品种和数量,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这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还刺激了农村经济的增长。最后,家庭农场也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一些家庭农场在农产品基础上开展加工业务,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品,进一步提升了附加值和利润空间。这种产业链的延伸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多元化。

4、维护农村地区社会稳定

首先,家庭农场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协作,这种合作精神有助于增强家庭凝聚力和社区的和谐。通过共同参与农业生产,家庭成员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减少了潜在的家庭矛盾,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其次,家庭农场为农村地区创造了稳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吸引年轻人回流农村就业。这有助于减轻了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降低了农村人口外流压力,维护了农村社会的人口平衡和稳定。家庭农场还在经济方面对农村地区产生积极影响,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这可以减少农民的社会不满情绪,增强他们对农村地区的归属感,进而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最后,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相对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这使得家庭农场能够在市场波动时调整生产策略,降低了农村社会因市场变化而产生的不确定性,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性。

三、家庭农场面临的挑战

1、农村人员文化素质不高

家庭农场面临农村人员文化素质不高的具体原因有多方面。目前,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实施面临挑战,主要因为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学校设施和师资严重不足,限制了农村居民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导致农村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此外,农村居民对教育的重视度也不高,一些农民更倾向于将子女早早投入劳动,从事农业生产,而不重视他们的学业。这种观念限制了农村青少年的学习机会,影响了他们的文化素质的提升。同时,获得高等教育的人群也不愿意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导致农村人才流失,形成了一种长期的恶性循环。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使得家庭农场难以获得现代农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的支持,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2、城市与农村收入差距大

城市发展依托先进科技与教育资源,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产水平,多样的产业选择使得城市工作不再局限于体力劳动,也能通过技术研究获得高额报酬。然而,农村经济尽管得到国家的基本支持,与城市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尽管国家为农村提供了一定的收入保障,提高农产品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但这种方式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实际上,一些人利用市场交易中的差价谋取个人利益,限制了农村收入的增长。此外,城乡收入差距也与农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有关,传统农业收益相对较低,无法与多元化的城市产业相媲美。

3、农业生产机械化受到限制

首先,家庭农场的规模通常较小,无法像大规模农业企业那样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和维护昂贵的农业机械设备,从而限制了机械化生产的能力。其次,机械化生产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操作,但家庭农场中的农民通常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和经验,难以熟练操作复杂的农业机械。这可能导致机械化生产效率不高,甚至出现操作失误和设备损坏等问题。另外,农业机械化还需要适应农作物的种植特点和土壤条件,因地制宜进行调整,但家庭农场由于规模小、资源有限,难以进行个性化的机械化适应性调整,导致机械化效果不佳。最后,机械化生产也涉及资金投入和管理成本,包括机械设备购买、维护、燃料等费用。家庭农场在经济压力下可能难以承担这些成本,从而影响了机械化生产的实施。

4、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

首先,传统农业生产长期依赖人力劳动和经验传承,缺乏现代科技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导致信息化管理观念的滞后。其次,农村地区普遍面临基础设施不足、网络覆盖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此外,家庭农场规模小,资金有限,难以承担高昂的信息化投入和培训成本,限制了信息化管理的推进。同时,农村人员的科技素质相对较低,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充分了解和应用能力,造成信息化管理的困难。

5、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首先,由于家庭农场规模相对较小,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资金来投入防灾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这限制了其在面对自然灾害时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其次,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如排水系统、防洪设施等不够完善,导致在暴雨、洪水等灾害面前,家庭农场难以迅速做出应对,造成农作物和养殖设施的损失。此外,农村地区的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先进的气象预警系统和灾害监测技术,难以及时准确地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的到来。农民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和了解也有限,缺乏应对灾害的经验和技能。最后,自然灾害频发也会导致农村地区的社会资源和经济能力受到严重削弱,从而影响了家庭农场的抵御能力。

四、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对家庭农场发展有效措施

1、构建家庭农场新发展机制

首先,建立健全农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鼓励家庭农场联合组织,共同分享资源、技术和市场信息,实现规模效益和风险分担。其次,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建立农业经济信息平台,提供实时的市场行情、气象预警等信息,帮助家庭农场做出科学决策。此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附加值。最后,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家庭农场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激发家庭农场的发展活力。

2、支持农业科技创新

首先,建立科技创新支持体系,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家庭农场的科技研究和创新项目,鼓励农民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其次,加强农业技术示范基地的建设,为家庭农场提供现代化种植、养殖、管理等技术指导,促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此外,建立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平台,集成行业内外的优质资源,为家庭农场提供及时的科研成果、创新经验和市场信息,帮助其更好地调整生产结构和适应市场需求。同时,鼓励农业科研机构与家庭农场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政府可以提供科研经费支持,减少合作成本。最后,要鼓励创新,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障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增加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3、鼓励科技人才回归农村

首先,政府可以建立政策支持体系,提供税收减免、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科技人才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科研和管理工作。其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科技创新项目,为回归科技人才提供经费保障。同时,建立科技人才培训和交流机制,为农村地区提供培训课程、研讨会等活动,提升农民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政府可以建立农村科技创新中心,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前来交流合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另一方面,建立农村科技创业孵化平台,为科技人才提供创业支持,鼓励他们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政府可以提供创业基金、知识产权保护等支持,降低创业风险。鼓励科技人才回归农村还需要建立荣誉激励机制,设立科技创新奖项,为在农村取得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颁发荣誉证书、奖金等,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4、提供金融支持

首先,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农业金融机构或基金,为家庭农场提供贷款、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建立灵活的贷款制度,根据家庭农场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贷款额度和利率,降低融资门槛。其次,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家庭农场的信用档案,对信用良好的家庭农场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政府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信用评估,为家庭农场建立可靠的信用记录。此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如农业保险、供应链金融等,满足家庭农场的不同需求。政府可以提供补贴或奖励,鼓励金融机构推出适用于家庭农场的金融产品,降低金融服务成本。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金融投资也是提供金融支持的途径。政府可以设立农村金融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家庭农场,促进农村金融资源的充分利用。

综上所述,家庭农场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们以家庭为单位,集约化、规模化地经营农业,通过高效的生产方式实现稳定的经济效益。家庭农场不仅丰富了农产品供给,也提升了农村就业率,为农村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通过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管理,家庭农场提升了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同时为农村社会稳定作出贡献。然而,家庭农场面临着文化素质不高、收入差距大等挑战,因此,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等措施,激发家庭农场的潜力,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农场农产品家庭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场假期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场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