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度过难忘的小长假

2023-11-21 02:53榜样爸妈团
家教世界·V家长 2023年10期
关键词:陪伴家长生活

榜样爸妈团

先问大家几个问题:你还记得童年国庆假期是怎么度过的吗?都忘记了?好吧,那你还记得去年的国庆假期是怎么度过的吗?绞尽脑汁之后还是一脸茫然,对吗?不止你如此,做过相关调查后,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们几乎都不记得之前的国庆节是怎样度过的,只模糊记得会有“团圆饭、补课、作业、高速路上堵车”等几项内容。

很多人可能记不得自己这几年的国庆假期是怎么过的,却记得小时候度过的国庆节——热闹欢快的国庆大游行,去乡下亲戚家忙秋收,家家户户挂国旗,还有在日渐深浓的秋凉中,登高塔、爬城墙、去湖畔,找一个视野开阔的地方,期盼着晚上的烟花表演……

当年的物质生活虽然远没有今天丰饶,但这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高质量陪伴,在平凡的生活中淬炼出令人难忘的时刻,让孩子回首儿时的重要节庆时,不再认为是“乏善可陈”的。

当国庆遇上中秋,很多家长还没有想好如何带孩子一起度过,那么就看看下面的计划吧!

A计划:与祖国同庆

国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时机。必要的仪式感,升国旗、唱国歌、参加国庆狂欢,与亲友一起为国家的建设点赞,都必不可少。往小处说,这可以让假日变得丰富多彩,给孩子留下美好回忆;往大处说,这是孩子未来成为一个爱国者的根基。

在很多人都渴望成为地球村公民,希望自己的眼界与贡献跨越国界时,爱国主义教育对孩子而言,更需要落到实处。19世纪,法国化学家巴斯德拒绝接受发动对法战争的德国所授予的一个科学奖时,发表了影响数代科学家的名言:“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据说“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读过巴斯德的传记后,毅然决定排除美国的阻挠回国。在1950年10月国庆一周年之际,他和200多位留美学者一起回到国内,并在1958年离开北京,隐姓埋名去大漠戈壁研制原子弹。他一生的努力,实现了一个梦想:“不要让人家美国把我们拉下很远。要让中国在科学技术上挺直腰杆。”

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受过诸如此类的爱国主义教育,那么,忠诚、无私、不计得失,这些重要的品格就没有养成的土壤,孩子必将成为一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遇事只顾自身利益,从不在意对国家的责任与影响。

计划内容:

1.赶早看升国旗仪式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国旗随风飘扬而起,而所有的人都在肃立并高唱国歌,这一幕绝对令孩子印象深刻、心潮澎湃。家长可以从网络直播中实时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看国旗班的战士从金水桥走过来,并目睹英姿飒爽的升旗动作。

2.欣赏岛边疆看升国旗

国庆旅行在外,家长可以提醒孩子留心观察,在僻远的地方,依旧有人在升起国旗,举手敬礼。

乡村小学只有一位教师兼校长,只有三五位学生;守岛的民兵夫妻,常年在只有几户人家的海疆守卫;大山里的少数民族很少见到外面的世界,然而他们依旧悉心保存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定时定点升旗,让自己牢记对祖国的承诺,对责任与情怀的坚守。

3.欣赏国庆烟花表演

在长沙橘子洲头,在澳门塔旁边,在香港维多利亚湾,有美丽的烟花照亮夜空,渲染国庆期间的欢乐气氛。爸妈可以与孩子一同观看。

B计划:换种生活方式

怎样了解祖国的幅员辽阔、民情淳朴?怎样理解在我们的生活模式之外,另有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存在?利用国庆假期,带着孩子换一种生活方式,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一向主张年轻一代到“不同的阶层、地域的家庭中去生活几天,以增长见识”,他认为这是除了读书、旅行之外,开阔孩子们的眼界的重要方法。因为“民主与宽容意识的根本,就是源于对生存模式多样性的见识与理解上;而专制与狭隘,就是因为眼界形同井底之蛙。”

通过换一种生活方式,孩子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在他们日常生活的天地之外,还另有一个世界,那里的孩子们过着另一种生活,对幸福、富强等概念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而若是期待我们的孩子最终突破只追求一己私利的狭隘,体现出“中国精神、世界胸怀”,其根本,就是认同这世界的多样化,同时对自己的根产生无尽的自豪之情。

与此同时,换一种生活方式,对城市的孩子来说,也是他们亲近自然、感受季候之变化,训练洞察力的重要方式。

家长不妨带领自家孩子,与帮扶结对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互换位置,生活几天,理解中国之大、报效之不易,理解自己奋发努力的方向。

计划内容:

1城里孩子忙秋收

去水稻田拾穗,去玉米地掰棒子,去果园采苹果、摘橘子,把新收来的柿子削过皮晾挂起来做柿饼,加上晒红枣、晒山芋干、打芝麻、串辣椒……这些可以使城里来的孩子离开手机和电脑屏幕,感受到大地的富饶、劳作的艰苦与欣慰,感受到金秋的美,以及没有污染过的自然对人类的回馈。

这是城里孩子投入自然怀抱,长见识、强体能的活动,也是家长与孩子充分协作、感知亲情的美好活动。

2.乡村孩子去城里体验公共设施

乡里孩子来到城里与务工的父母团聚,父母不妨抽出一两天时间,陪孩子一同去图书馆、少年宫,去市民广场感受锻炼、舞蹈、放风筝的欣喜。

咖啡是怎样打磨出来的?园林的甬道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防止大雨积水的?博物馆的直饮水是怎样感应出水的?真正过得硬的垃圾分类应该怎么做?帮孩子丰富见识,增长心志,开阔视野。

3.山乡孩子去看海

西方有一句谚语,“没有见识过大海的人不足以谈心胸”。著名作家毛姆,每次靈感枯竭的时候都会出海旅行。海包容万物、涤荡一切,海既狂野,又温柔。在海滩上奔跑追逐、捡拾贝壳;在海水中搏击风浪、观赏珊瑚……

海边的潮汐涌动对山里的孩子来说,是极大的震撼,让他认识到,在巍峨山峦之外,还有另一种全然不同的风景。

4.与外国友人共度国庆

如果父母有外国同事,不妨邀请他到家中来,共度国庆。孩子向外国友人传授书法、包饺子的手法、剪纸的技巧,听外国友人讲述他们国家国庆的活动。

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对孩子而言,是极好的心灵养分,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教导孩子正确看待祖国的文化传承与国人的精神风貌。

C计划:触摸未来

10年后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20年后呢?在国庆里与孩子畅谈自己对未来的设想、对梦想的憧憬。要知道,孩子最大的成长原动力,就是他对未来的期待。

对未来没有展望,不相信未来比今天更好、更公平的孩子,成绩再好,通常也只会有浑浑噩噩的灵魂。他们很容易目光短浅、钻牛角尖,为一时一地的挫败所困扰。

在竞赛节目上,小选手失误后的痛哭流涕;孩子升学面试后的闷闷不乐;为什么会有这种一经挫败就绝望的心态?归根结底,是家长对孩子没有树立起长远的梦想,建立坚不可摧的信念。从这一点来看,国庆节有时间来畅谈未来,触摸梦想蓝图,对孩子的长远发展而言,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

计划内容:

1.去父母的母校参观

看看父母曾经的高中和大学都有什么建筑和设施,学生都是什么样的状态,对孩子激发学习动力有着不可思议的作用。哪怕孩子就是看中了那座高大上的篮球馆或者在百年建筑老图书馆中流连忘返,都会让孩子获得不一般的动力。

2.去天文馆与恐龙馆思索人类的未来

恐龙为何灭绝?气候为何会急剧变化?破坏环境的恶果是什么?如果地球环境未来不再适宜人类居住,人将走向何方?在茫茫宇宙中,我们能否找到类似地球的宜居星球?

这些既与科学相关联又充满着哲学意味的思考,在天文馆、自然博物馆与恐龙馆,我们都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当孩子关注到自身行为与人类未来的紧密关联,才能生发出作为地球公民必要的责任意识。

3.写封慢递书信,给未来的自己

10年后,读到自己10岁时的梦想是什么样的感受?长大后,回望童年的憧憬,有多少是实现了的?现在各地都设有慢递驿站,有的命名为“蜗牛驿站”,有的命名为“熊猫邮局”。它们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妥善保存写给未来自己的书信,到时再寄出。

让孩子仔细想一想要对10年后的自己说什么吧,这是自我栽培的开始,也是一切自觉意识萌发的种子。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说过,如今很多孩子感叹生活的单调、狭窄,认为生活无意义,或者幸福感不强,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无条件的爱和自由”,缺乏“高质量的陪伴”。

唯有“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才能意识到父母对自己沉甸甸的期许,意识到自己的成长与成就,与父母的生活幸福密切相关;唯有“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才能感受到长辈的无私给予,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善意与宽容。

从更大的维度上讲,也唯有“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才能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与幸运,感受到自由自在的成长空间,不仅来自最亲近的父母,也来自周围的所有人。

鉴于不少家长因为工作關系无法在孩子的寒暑假请到年假,实现这种亲密无间的陪伴,大家都放假的国庆节,是难得的实现陪伴、增进了解、丰富生活、亲密情感的时机。

猜你喜欢
陪伴家长生活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陪伴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家长请吃药Ⅱ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