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一颗心长大》

2023-11-21 02:53王斓琪
家教世界·V家长 2023年10期
关键词:哈克上学爸爸

王斓琪

【推荐语】

孩子的心很小,小到装不下很多东西;孩子的心又很大,大到有时你会忽略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

【书籍简介】

《陪一颗心长大》是一本从心理专业角度出发的亲子教养书,作者哈克情感充沛,作者黄锦敦温柔细致,两位风格迥异的咨询师爸爸面对层出不穷的育儿难题,体会到了同样的限制与困惑:和孩子没有生理联结的爸爸,拿什么来养育孩子呢?他们决心结合专业学识探索如何做一位用心传递爱的爸爸,用行动证明守护一颗心的成长之路,也可以是守护者的自我滋养之路——“有爱就可以很勇敢,有爱就可以很有办法,有爱就可以很有智慧地一直成长”。

呼唤爱孩子的自己

某天,哈克自告奋勇去幼儿园接女儿,原本欢欢喜喜的氛围被女儿没有任何前因后果、突如其来的眼泪打破,哈克尝试共情、用充满同理心的话语与女儿沟通,然而深陷情绪中的女儿似乎屏蔽了一切外界信号,只顾着哭嚷着要妈妈来接。哈克此刻见识到了孩子的“超能力”——能轻而易举把父母心底的恼怒给呼唤出来的能力,那怎么在自己也有情绪的时候去面对处于弱势的孩子呢?

人总是因爱而受困,哈克和锦敦也相信爱会是困境的答案,“确定自己是被爱的、被珍惜的”是一个人在生命中可以得到的最核心的内在力量。父母眼中的孩子总是有一系列需要改进的地方,而孩子眼里的父母常常是最好的、最厉害的,区别就在于父母总是从生活中具体的“事件”层次上看待孩子,而孩子是在“人”的整体层次上看见父母本身,因此即便爱的能量不充沛也难以流动,即使产生了强烈的不被需要的挫败感,哈克仍然没有放弃,继续平凡地在每个情绪爆炸点深呼吸再深呼吸,用心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努力维持当下薄弱的联结,用面对困难的坚韧姿态在孩子心里种下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种子。

温柔的爱藏在有趣的暗示里

孩子面对目标缺乏心理资源时,如何巧妙地改变现状?兩位经验丰富的咨询师爸爸的答案是使用催眠语法。对他们来说,在亲子互动中使用催眠暗示的目的不在于控制孩子,相反,是站在明确对方需要、了解对方处境的基础上,创造一个能促进齿轮运转的词语信号,让孩子潜意识里不清晰的部分有机会被注意到。

即将结束漫长假期的孩子不想上学可能是大部分家长都经历过的难题,哈克也不例外。孩子的身体反应通常能最为直观地反映态度,哈克首先借由对视、听、触、嗅等不同身体落点的提问“今天肚脐、膝盖、鼻子、耳朵分别想不想上学呢”,正面引导孩子明晰期待或回避上学的程度。更重要的是,精准地有力量地承接孩子当下的感受,不对孩子的回应内容进行评价“今天耳朵不想上学喔,那耳朵听到谁的声音会想上学呢?”最后利用有弹性、有变化的身体暗示在问题与情绪之间隔开的空间,辅助孩子结合感官去探索自己的潜意识部分,逐步为希望发生的事找到心理路径。

陪伴孩子成为他自己

基于繁复的现实环境,做自己不是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而是“一段要历经探索、努力与坚持的过程”,在有限的精力下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好好地使用生命、以自在的人生节奏成为自己便是锦敦作为爸爸最大的期盼。

锦敦从诸多细节中意识到自己十一岁的儿子似乎天生散漫:做手工的材料会随意乱放,出门前装满水壶这样一个惯例也需要反复叮咛,甚至喝水也会四处滴撒……其实锦敦相信如果和儿子协商着列出具体可操作的行动修正计划并予以奖惩,坚持一段时间后情况会大有改善,只是比起去“塑造”孩子,锦敦更想“发展”孩子。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在力量。

家长想为孩子塑造一道光,也要同步看见光下的阴影:比如当孩子变得谨慎有条理,他天性里的轻松自在也许会变少,他对人的包容度可能也会缩紧。

因此,用“准备自己”代替“要求孩子”,在要求孩子改变前,先提高自己对坚持度高的孩子的接纳程度,即便这类孩子大多难以顺应外在环境变化,但他能够自得其乐、全神贯注地做好一件事的特性同样值得珍惜;用“自主”代替“控制”,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给予适宜的自由度和试错空间,促进孩子自主抉择、坚定行动,活出自己的价值与生命热情。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渴望这是一场心连心的旅途,你会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沐浴在爱的雨露阳光之下,最后茁壮成长,成就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哈克上学爸爸
哈克出逃并找到一个朋友
哈克寻宝记
真正的强者
上学啦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布哈克历险记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