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地表Ⅲ类水标准的城镇污水厂改扩工程设计

2023-11-22 03:38郑志彬彭彩霞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20期
关键词:沉淀池滤池处理厂

陈 杏,郑志彬,彭彩霞

(1.广东省广业装备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 510700;2.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62)

引 言

近年来,生活污水排放量随着城镇人口迅速增长而逐年增加,广东省某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污水水量规模要求,又因污水厂受纳水体为地表水Ⅱ类水体,且受纳水体现状环境容量严重不足,根据政府部门和相关专家评定,要求污水厂出水标准执行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标准(A标准)、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第二时段一级排放标准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水体(总氮除外)标准要求的较严值。因此,本项目需要对现有污水处理厂同步进行提标和扩容[1]。

1 污水厂现状

广东省某污水处理厂现状设计处理规模为3×104m3/d,进水主要为城市生活污水,市政管网现状以合流制为主,污水厂分两期建成,一期1.5×104m3/d,二期1.5×104m3/d,污水厂总占地60亩,一、二期已占用地约29亩,预留建设用地31亩。项目采用“预处理+AAO微曝氧化沟+高效滤池+紫外消毒”工艺,设计出水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及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中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的指标的较严值[2]。改造前工艺流程图,见图1 。

图1 改扩建前工艺流程图

主要工艺参数为: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粗格栅及提升泵站、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粗格栅及提升泵站配置回转式粗格栅2台(b=10 mm),污水提升泵3台(Q=1 000 m3/h,H=14 m)。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配有两台转鼓细格栅(b=5 mm)旋流沉砂器2台。二级生化系统采用微曝氧化沟工艺,分两组,单组总有效容积8 850 m3,厌氧池停留时间1.7 h,缺氧池停留时间3.4 h,好氧池停留时间9.0 h。氧化沟出水到二沉池,设两座,单池直径30 m,平均表面负荷0.88 m3/ m2·h。深度处理采用过滤工艺,采用高效纤维滤池工艺,水力负荷5.5 m3/ m2·h[3]。

目前,污水处理厂现状处理水量已满负荷,在部分时段有超负荷运行情况,出水水质均达标。污水厂现状设计进出水水质及运行情况,见表1。

表1 原设计进出水水质及运行数据表

2 改扩建设计的水量及水质

本项目设计水量根据预测确定改扩建工程总规模为 6×104m3/d。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2。

表2 设计进出水水质表

3 主要工艺选择

根据污水厂现状工艺及运行现状,通过对比现状进出水指标及出水水质要求,考虑城镇污水管网在不断建设完善中,我们将CODCr、氨氮及总磷作为重点指标,其它指标作为次要指标来考虑污水处理工艺。

针对CODCr及氨氮指标的去除,主要考虑二级生化处理及深度处理工艺强化处理效果。对于总磷指标而言,生化处理效果很难处理达标,因此在生化沉淀后通过化学加药除磷和过滤去除。

3.1 二级生物处理工艺选择

二级处理采用生化处理系统,主要去除CODCr、BOD5、氨氮、总氮、总磷等指标,根据现状进水水质指标波动较大的特点,且CODCr进水有超出原设计进水水质指标的情况。本项目二级生物处理工艺考虑强化对CODCr、BOD5及氨氮的去除,应选用抗冲击负荷,出水稳定,处理效果好的生化工艺。通过对多种工艺对比分析,综合考虑工程投资、占地面积、运行费用、运行管理,采用与一二期相同的AAO微曝氧化沟工艺[4]。

3.2 深度处理工艺选择

深度处理工艺考虑以CODCr、氨氮、总磷为重点指标。考虑到仅靠现有设计的二级生化系统稳定达到CODCr、氨氮的出水要求,选用对CODCr、氨氮均具有很好去除效果的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CODCr、很难将氨氮进一步去除。

为了达到TP≤0.2 mg/L的出水要求,单纯依靠生物除磷是很难达到的,应采用加药除磷沉淀和过滤的组合工艺,本工程选用工艺应用成熟、处理效果好的高效沉淀池和超滤膜过滤组合工艺,确保出水达标排放。本项目改扩建工艺流程图,见图2。主要工艺段去除率,见表3。

表3 污水厂去除率表

图2 改扩建工艺流程图

4 主要构筑物工艺设计

4.1 预处理单元

污水厂预处理系统原有设计已经预留远期处理能力,除在提升泵站增加污水提升泵3台(Q=1 000 m3/h,H=14 m)外无需其余改造。

4.2 A/A/O微曝氧化沟

厂区原有一期、二期均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为了便于运营管理,扩容工程也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A/A/O微曝氧化沟具有耐冲击、能耗低、污泥量少、易于管理、方便维护、出水优质等特点。本项目扩容工程设置两组生化池并联,单组设计处理规模19 500吨/天(考虑后段工艺清洗废水回流),设置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停留时间分别为1.8 h、3.5 h、7.6 h,设计污泥浓度为3.5 g/L,污泥负荷为0.10 kgBOD/(kgMLSS·d)。每组在厌氧区及缺氧区分别设置潜水推流器各1台,好氧曝气区采用可提升膜管式微孔曝气器,在非曝气区设置潜水推流器2台,以保证污水循环流动及泥水充分混合,同时在缺氧区及好氧区之间设置回流堰门,设计混合液回流比为300%,污泥回流比为100%。设计气水比为6.0。附属风机房配置好氧空气悬浮鼓风机3台(2用1备),设备参数:Q=60 m3/min,H=0.07 m[5]。

4.3 二沉池

厂区原有一期、二期二次沉淀池利旧,扩容工程新建2座二次沉淀池,单组设计处理规模19 500 m3/d,沉淀区内径为35米,表面负荷为0.85 m3/m2·h,配置中心传动单管吸泥机及附属设备各一套。

4.4 中间泵站及曝气生物滤池

本项目中间泵站和曝气生物滤池合建,采用半地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中间泵站设计位于地下,设计处理规模为68 300 m3/d,设计有效容积12 00 m3,池深5米停留时间25 min。主要配置潜水提升泵3台(2用1备),设备参数:Q=1 450 m3/h,H=12 m。

曝气生物滤池设计分为6格,并联运行,单格面积96 m2,平均处理流量475 m3/h,平均水力负荷4.94 m3/(m2·h),强制滤速5.93 m3/(m2·h),氨氮负荷0.2 kg/(m³·d),空床停留时间30分钟,反洗周期为48 h。主要配置曝气鼓风机7台(6用1干备),设备参数:Q=9.2 m3/min,H=8 m,反洗鼓风机3台(2用1备),设备参数:Q=46 m3/min,H=8 m。配置碳源加药系统一套。另设清水池、废水缓冲池并附属配套设备。预留碳源投加系统,按照实际运行情况投加,设计每年投加90天,投加量为15 ppm。

4.5 高效沉淀池

高效沉淀池采用半地埋钢筋混凝土结构,设两组并联运行,混凝反应池反应时间3 min,投加35 ppm的PAC,絮凝反应池反应时间8 min,投加0.5 ppm阴离子PAM,反应池内分别安装N=5.5 kW,N=7.5 kW的搅拌机各2台。沉淀池边长为12 m,沉淀区宽10.6米,表面负荷9.8 m3/m2·h。沉淀池安装刮泥机共2台,设置排泥泵和污泥回流泵共6台互为备用,4台使用,2台备用,污泥回流比3~5%。配置加药系统一套。

4.6 超滤膜系统

本项目膜车间采用框架结构,地下设置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进水池及产水池,一层布置膜系统配套设备,二层布置膜组件,有利于合理利用高程与空间,减少能耗及占地。超滤膜系统总进水量为66 480 m3/d,总产水量为60 000 m3/d设置外置式超滤系统20组,单组系统设置46支外压式超滤膜,超滤膜膜孔径为0.03 μm。单支膜面积为72 m2,设计膜通量为45.2 L/m2·h,最大膜通量为47.7 L/m2·h。膜前设置袋式保安过滤器,过滤精度为5 μm。设计有效产水时间20小时,采用错流过过滤方式运行,错流比为3%。运行周期为42分钟,按产水40分钟,气洗30 s,反洗60 s,正洗30 s运行。配置进水泵22台(20用2干备),设备参数:Q=175 m3/h,H=25 m。袋式保安过滤器20套,气洗及反洗系统、加药系统及化学清洗系统各一套。

4.7 脱水机房

原有污泥脱水系统处理量趋饱和,本次提标和扩容产生的污泥拟新建污泥板框脱水机系统进行处理,设计新增污泥量为5.5 tDS/d,污泥含水率为60%。配置高压隔膜板框压滤机3套(2用1备),设备参数:过滤面积150 m2,滤室容积3.5 m3[6]。

5 工艺运行效果

本项目改扩建完成后日均处理规模为5.5×104m3/d,进水浓度略有降低,出水稳定达标,项目建成后进出水水质,见表4。

表4 改扩建出水水质表

6 项目的经济情况分析

6.1 项目建设投资

本项目改扩建工程建设投资14 888万元,其中土建工程7 398万元,设备购置费5 358万元,安装费2 132万元。占地面积60亩,其中改扩建工程用地31亩。

6.2 运行成本分析

本项目运行成本主要由电费、药剂费、人工费用、维修费用、污泥运输处置费用构成,按全年运行365天计。按满负荷测算,吨水电耗0.822度,年运行电费1 079.5万元;药剂费1 059万元;污水厂人员编制34人,年人工费用272万元;设备维修费用150万元/年;超滤膜按5年更换测算折旧费用200万元/年;污泥运输处置费用按500元/吨计算,年处置费用433.44万元;日常办及其它费用165.94万元/年;合计年运行费用3 484.76万元,吨水处理费用1.59元。

7 结语

本工程在工程新增占地面积较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原有设施,使该厂出水水质大幅度提高并将规模由3×104m3/d提高至6×104m3/d。本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二级处理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深度处理采用“曝气生物滤池+高效沉淀池+UF过滤系统”组合工艺,在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或改造现有设施,节约了工程投资,突出了环境和经济效益,对出水要求较高,需要达到地表水环境标准的环境敏感区域的市政污水厂,改扩建的项目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沉淀池滤池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低碳节能的探讨与研究
净水厂V型滤池运行优化分析
人体的“废料处理厂”
污水处理沉淀池进水系统的改进运用
长兴水厂沉淀池反应区浮沫现象的探讨和解决方案
水厂沉淀池改造前后排泥水含固率研究
南方某自来水厂滤池反冲洗水回用分析
城市污水处理厂占地研究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剖析——以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
处理沉后水的炭砂滤池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