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环境管理策略分析

2023-11-22 03:38刘荣茂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20期
关键词:当地政府工业园区园区

刘荣茂

(珠海市诚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珠海 519090)

引 言

工业园区建设是工业化进程的典型代表,工业园区的建设表明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中,形成了功能布局合理并且具有特色产业的工业聚集区域。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都进行工业园区建设,经过多年的成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工业园区。从建设效果来看,工业园区的建设能够将各种工业资源整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减少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提高产业经济效益,有效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很多工业园区的建设使得当地生态环境遭受到一定的破坏,生态环境出现失衡。因此进入新世纪以来,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工业园区的绿化程度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同时在环境管理的过程中,要求我国政府积极发挥职能性作用,在提高思想意识的同时,通过实施合理的政策手段,积极引导生态工业园区的合理建设,减少工业园区的污染物排放,从而维持好当地的生态平衡。

1 我国工业园区的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传统工业园区的模式已经不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增长的需求,人们更多的去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理念,因此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成为人们主要的关注点。生态工业园区是通过合理的运作模式,将园区内所有的工业资源整合在一起,不断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源头上控制好工业园区的污染量。生态工业园区模式的出现使传统工业园区模式逐渐被摒弃,使园区根据生态系统的共生方式,使园区内的企业进行着有效联系,同时能够让企业之间完成对资源的共享,对园区内的资源进行更加公平的分配,最终实现园区内企业的共同发展[1]。

生态工业园区从特点来看,本身的复杂程度较高,而生态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应用,主要是借鉴城市生态学与工业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角度出发,进一步平衡好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生态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从实际应用的效果来看,生态工业园区的出现,带来了多方面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环境效益。例如广东省东部工业园区中,截止到2021年,工业园区的人均工业增加值达到了22.17万元/人,超出了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的48%。同时该地区所建设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使得平均工业增加值迅速提高,增长率超过了4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有效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

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划入到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积极推动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同时调整工业园区内的产业布局,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筑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环境。从整体趋势来看,虽然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数量在不断增多,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从园区数量还是园区质量建设方面都有着一定差距,因此,在进行环境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资源共享和产业结构调整角度出发,不断强化园区内的生态环境建设[3]。

2 生态工业园区主要环境管理模式分析

2.1 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环境管理模式是以当地政府为基础,通过工业园区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对于园区未来方向进行规划确定。该模式优点是有利于地方政府加强对总体建设的宏观与调控,使工业园区与当地经济增长水平保持一致。从模式结构来看,政府主导型环境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纵向协调管理模式,另一种是集中管理模式,具体管理流程,见图1、图2。

图1 纵向协调管理模式流程图

图2 集中管理模式流程图

纵向协调管理模式从流程来看,主要是由当地政府进行整体上的宏观调控,尽可能让生态工业园区与当地经济增长水平保持一致,不会出现明显差距。这种管理模式目前在我国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包括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等。纵向协调管理模式虽然能够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但是会导致政府的管理职能进一步分散,形成多方管理模式。长此以往,会出现责任不清楚的现象,影响了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效率,不利于生态工业园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集中管理模式在当地政府的牵引下,形成专门的工业园区管理结构,代替对工业园区的管理,从特点来看,集中管理模式属于一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其管理委员会通过当地政府所赋予的职能,对园区运营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4]。

2.2 企业主导型

企业主导型顾名思义就是由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根据园区内企业的运营情况,对生态工业园区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企业主导型是对企业赋予了更多管理园区的权利,包括对园区内整体的规划设计以及项目开发建设,影响着园区内的未来方向。而当地政府只是扮演着支持者的角色,主要负责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整体模式来看,企业主导型管理模式优点是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尽可能迎合企业,与企业生产模式形成良好的统一效果,从而实现对企业生产运营的合理规划[5]。缺点是容易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一些企业在受利益的影响,对工业园区规划整体方向设计造成影响。

2.3 政企结合型

政企结合型就是由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对生态园区进行环境管理。当地政府主要起到决策和提供服务的效果,对园区进行统一决策。而企业方面主要是对资源进行有效协调,规划好生态园区的整体方向。从整体效果来看,政企结合型模式优点是能够使行政职能得到充分的落实,并且保证企业行使经济职能,最终有效推动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缺点是如果控制不当,很有可能导致园区内的管理效率逐步降低。

3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环境管理问题分析

3.1 法律建设存在不足

法律建设对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环境管理有着很大的意义,能够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环境管理能力逐步提升。现阶段我国虽然出台了很多有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章制度,但是对涉及到生态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法律内容相对较少,实施力度较差,导致园区环境管理能力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缺乏良好的环境建设指导。另一方面,受传统工业园区模式的影响,关于环境管理的机构设置不够完善,导致环境管理出现盲目现象,整体管理方法比较单一,从而影响了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效率。

3.2 产业布局不合理

工业园区位置选择也是极其关键的,尽可能远离居民住所,防止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许多工业园区位置选择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比较重视工业园区的建设规模,从而影响了当地其它产业,整体产业布局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例如在风向位置选择上,一些工业园区设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再加上缺乏良好的防范措施,导致所排放的污染气体朝着下风向的居民区扩散,使得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遭受到严重影响。再加上园区内生产设备和污染治理设施出现随意布置的现象,导致园区污染治理效果严重欠缺。

3.3 生态环境功能设计欠缺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需要重视对内部资源循环系统的建设,结合生物循环的原理,使园区内的产业能够实现互利共存的局面。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国许多生态工业园区在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功能的作用,没有形成完善的生态工业产业链,造成园区内的内部循环系统建设不够全面,整体生态功能比较落后,无法实现对园区内资源的有效整合,所形成的产业链循环系统效果意义不大。

4 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策略分析

4.1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实现有效的环境管理,首要步骤就是加快制定生态工业园区所需要的政策,制定出合理的框架,积极引导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当地政府在对园区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园区内实际情况,在规划方案中添加多种关于生态化建设的内容,彻底解决园区内存在的资源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相互脱节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园区资源的整合力度,需要由当地政府为牵引,加强园区内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联系,组织相关的合作研讨会议,根据园区内的环境管理制定出有效的协同会商机制,机制内容主要包括对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以及环保政策支架的整合,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园区内的土地利用,制定具有法制化特点的长效管理机制。

在完成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后,当地政府需要用积极的行政手段来保证法律法规制定能够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出法律法规的效果。另外,在政策优惠方面也要有着更多的体现,当地政府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资金渠道,对废弃物综合处理技术以及开发技术给予有效支持,其目的是为了不断革新园区内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加强对污染物的治理与回收。同时,对于表现优秀的企业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对于控污效果好、使用清洁能源进行生产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从而不断激发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引导企业在生产流程方面的创新,增强园区内废弃物开发与应用能力。最后,还需要建立工业园区的资产债务核算制度,转变传统工业园区的应用模式,将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效益以及环境污染规划到园区内的成本核算中,实现对园区内的全方位管理以及环境管理,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

4.2 强化生态工业园区的顶层设计

为进一步提高生态工业园区的功能效果,保证园区的质量,需要提高企业入园门槛,对于污染性强、资源综合利用较差的企业不给予入园,并且进一步加强对园区规划的重视程度。首先在前期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考虑园区内土利用情况,根据当地整体规划的内容,对工业园区用地进行合理设置,同时确定好园区内的环境管理保护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其次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完成对生态工业园区的整体规划后,需要对规划方案进行合理评价,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对于尚未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业园区要促进其实施,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实施,提高建设效率。对于已经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业园区需要尽快建立完善的跟踪评价机制,通过对园区规划效果的有效分析,进一步细化其中的细节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废弃物循环利用等等,通过完善的跟踪评价机制,使园区环境管理能力得到充分实现。

4.3 增强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的有效性

为提升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的有效意义,需要进一步强化思想建设,确立生态化建设思想,利用生态化建设思想积极促进环境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要重视起相关的培训教育,对企业进行不定期的宣传,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企业自身也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不断更新自身的生产流程,积极推广低能耗、无污染的生产技术。

政府要扩大宣传范围,鼓励民众进行环境管理上的参与,积极改变以往过分依赖政府的行政管理方式。让更多的民众能够参与到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中,同时定期举办生态化建设讲堂,向民众普及更多的生态化建设基本常识,利用各种媒介加强对相关知识与政策的宣传。最后需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构建完整的工业生态化建设信息服务平台,保证园区内信息之间的共享,实现对园区内企业的加强管理,对园区的资源进行宏观调控,使得环境管理效果与质量更加突出。具体信息服务平台包括信息公告以及大数据的应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措施,提高环境管理的质量。

5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使得内部资源得到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了环境管理效益。为此,我国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过程中,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借鉴其它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经验,积极探索出合理的模式,形成完善的内部循环系统,构建具有生态价值的产业链,最终达成我国工业园区的整体协调。

猜你喜欢
当地政府工业园区园区
工业园区的阴影
英国的“鲨鱼屋”
磐安工业园区
无人机测温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中国游客在普吉翻船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