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绿色高效栽培管理模式的有效推广应用探讨

2023-11-22 07:18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3期
关键词:响水县鲜食除草

张 梅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响水县以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为抓手,利用运河镇沙质土壤的优势,引进总投资3 亿元的鲜食玉米生产加工项目,集种植、冷藏、保鲜、分拣、加工、销售于一体,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施鲜食玉米经济带,全力培植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新格局,夯实乡村产业振兴根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当地在做大种植基地的同时,建立加工基地,实现闭环经营、垂直管理,实现产品从售“原品”向销“精品”转变。农业加上科技,鲜食玉米奏响“致富曲”,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为当地村民创造家门口务工增收的机会。为更好推动鲜食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就需要明确玉米高效栽培技术,积极推广应用绿色栽培模式,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玉米栽培安全。

一、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种植条件的品种,包括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生长环境等。不同地区的土壤成分和气候条件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影响,因此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尽可能选择具有优异抗病虫害性的品种,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农药的大量使用也容易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因此选择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能够提高长期种植的效果。品种的产量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包括土壤肥力、气候变化和栽培管理等,因此需要选择产量稳定性强的品种能够减少收益的不确定性。考虑玉米的口感、风味以及营养成分的丰富程度。不同品种的玉米口感和风味有所差异,选择适合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品种可以提高销售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在响水县推广应用较好的鲜食玉米品种,主要包括了“万糯2000”“佳农861”“黑珍珠”、京科糯2000 等品种。

二、种植地的选择与处理

1、制定合理的轮作制度

鲜食玉米轮作制度的制定通常是根据农田的具体情况以及农民的种植需求来确定的。鲜食玉米栽培对土壤要求相对较高,包括保持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等。因此,制定轮作制度时要考虑到土壤的肥沃程度和质地,以确定合适的轮作方案。连续种植同一作物容易导致病虫害的积累,增加农药的使用量和成本。制定轮作制度可以帮助农民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健康度。农民在制定轮作制度时也要考虑到作物的收益和市场需求。选择与鲜食玉米互补或者具有较高市场需求的作物作为轮作作物,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轮作年限的确定是根据农田土壤状况、作物生长周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来确定的。一般来说,轮作年限可以在2 至5 年之间。适宜轮作的作物包括大豆、小麦,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2、种植地的选择

响水县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鲜食玉米是响水县近年来致力推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种植地的土壤质量对玉米的生长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响水县鲜食玉米种植地需要有足够的土壤深度和良好的土壤结构。土壤深度应该在30cm 以上,以便为玉米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土壤结构应该疏松,排水性好,以避免积水和根系缺氧。其次,种植地需要有适宜的土壤pH 值。玉米适宜在pH 值6.0-7.0的土壤中生长,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品质。再次,土壤中需要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同时为玉米提供养分。响水县鲜食玉米种植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应该在2%以上。土壤中的养分包括氮、磷、钾等,这些养分对玉米的生长和品质至关重要。最后,种植地需要有良好的土壤环境,避免污染和病虫害。土壤中的污染物和病虫害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品质,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种植地的处理

玉米在种植之前要做好种植地的翻耕整地工作,一般情况下,玉米在秋季进行翻耕场地,翻耕深度应达到20-30cm,以充分松土,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同时,翻耕深度还有助于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在种植前1 个月再次进行翻耕,以保证土壤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风化、熟化。在翻耕前,应根据土壤湿度、气温等因素适时进行,避免过湿或过干的情况。可采用旋耕机、犁等翻耕设备进行翻耕。在翻耕过程中,应保证土地平整、土壤破碎均匀。同时,要注意将杂草、残茬等清理干净,减少病虫害来源。整地后,土壤应达到结构良好,无大块土块;土地平整,坡度在3%以内;表土松散,无杂草、残茬等杂物地下水位控制在1 米以下,排水良好。在翻耕过程中,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玉米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氮、磷、钾等肥料。同时,可采用绿肥、秸秆还田等措施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鲜食玉米,在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量相对较大,所以应该做好底肥的施入工作,一般每亩追施完全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kg,45%的复合肥30-50kg。将肥料混合均匀之后,撒入到地表,翻耕到土壤层以下。

三、科学播种

1、播种日期的确定

响水县位于我国江苏省盐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鲜食玉米播种日期的选择要求主要依据当地气温、降水、土壤湿度等条件来确定,以保证玉米能够顺利出苗、生长和成熟。鲜食玉米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5-30℃,最适温度为25℃。在响水县,春天气温逐渐回升,通常在3 月中旬至4 月底,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可以开始播种。夏鲜食玉米适宜播种温度为25℃,通常在7 月下旬-8 月上旬进行播种。播种时,土壤应具有一定的湿度,以利于种子吸水、发芽。在响水县,春季多雨,适宜春玉米播种。夏玉米播种时,也需要有一定的降水,但过多的雨水会影响播种质量。因此,在降水适中的时期进行播种是最佳选择。播种时,土壤湿度应在60%-80%之间,既不过干也不过湿。过干的土壤会导致种子吸水困难,影响发芽;过湿的土壤则不利于种子的呼吸,容易导致烂种。在响水县,春季土壤湿度适中,适宜春玉米播种。夏玉米播种时,需要关注降水和农田排灌设施,确保土壤湿度适宜。应避免在高温、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进行播种,以免影响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2、严格隔离

鲜食玉米种植过程中隔离方案的制定,主要是为了防止不同品种、不同来源的玉米杂交,保证鲜食玉米的品种纯度和品质。选择远离其他玉米种植区、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鲜食玉米,以降低与其他玉米品种杂交的风险。合理安排不同品种、不同来源的玉米种植时间,错开花期,降低杂交的机会。例如,可以先种植一部分鲜食玉米,再种植其他玉米品种,或者先种植一部分其他玉米品种,再种植鲜食玉米。在鲜食玉米种植区域周围种植其他作物,如大豆、蔬菜等,以降低与其他玉米品种杂交的风险。玉米栽培管理过程中要做好田间的检查工作及时清除杂交的玉米植株,避免其结实,减少杂交种子的传播。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减少因病虫害传播而导致的杂交。

3、科学播种

播种前检查播种机是否完好,各部件是否正常。调整播种机的播种量、播种深度等参数,确保播种质量。将处理好的种子放入播种机,按照预定的播种量和播种深度进行播种。在播种过程中,要保证播种均匀、深浅一致,避免种子重叠、挤压。同时,要控制播种速度,保证播种质量。在机械化播种过程中根据鲜食玉米品种的特点和种植密度要求,合理调整播种株距。一般春玉米的株距为25-30cm,夏玉米的株距为30-35cm。根据鲜食玉米品种的特点和种植密度要求,合理调整播种行距。一般春玉米的行距为60-70cm,夏玉米的行距为60-65cm。将种子播入土壤的深度约为3-5cm,保证种子能够充分吸收水分,顺利发芽生长。确保播种均匀、深浅一致,避免种子重叠、挤压。同时,要控制播种速度,保证播种质量。

四、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间苗

在鲜食玉米的出苗期,可以定期对田间的苗情进行查看。通常在播种后5-7 天左右,用手轻轻拨开泥土仔细观察,查看苗情。查苗时主要关注苗的数量、均匀性和健康状况。如果在查苗过程中发现苗的数量不足或者不均匀,可以进行播种补种。播种补种的方法是,将额外的种子按照一定的密度均匀撒播在缺苗的地方,并轻轻覆土。需要注意的是,播种补种应尽量选择与原始播种时期相近的种子,以保证补种苗和原始苗的生长发育一致。如果在查苗过程中发现苗的数量严重不足或者苗龄差异较大,可以考虑进行移栽补种。移栽补种的操作方法是,将适龄的苗从备苗区或者其他地方移栽到缺苗的地方。在移栽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苗根,确保苗的生长点不受损伤。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播种补种还是移栽补种,都要与原始苗保持一定的间距和深度,以避免苗之间过于拥挤或者在移栽后难以生根。另外在鲜食玉米生长到2-3 片叶子后,及时拔出弱苗病苗,生长到4-5 片叶子之后进行定苗处理,保证每个定植穴有一株健壮的植株,确保大田出苗整齐,生长一致。

2、中耕除草

鲜食玉米在拔节期前进行中耕除草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生长,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拔节期前是进行中耕除草的最佳时机。中耕除草的频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通常情况下,拔节期前至少需要进行2 次中耕除草,以确保除掉大部分的杂草。然后根据田间杂草状况,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再进行一次或多次中耕除草,以保持玉米田的清洁。中耕除草的操作可以采用机械或手工的方式。机械除草可以使用旋耕机、机动地耕机、株间耕整机等设备进行。注意在除草过程中避免对玉米植株造成伤害,并控制工具深度,以避免伤及玉米根系。手工除草可以使用锄头、除草钳等工具,逐株逐株地除去杂草。除草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对玉米植株造成损伤。此外,中耕除草后要及时进行土壤松散,以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同时,还可以考虑进行适量施肥和喷洒草田除草剂,以进一步控制杂草的生长。

3、水肥管理

玉米定苗之后,为了促进秧苗生长可以结合田间秧苗的生长情况进行适量的追肥,促进秧苗健壮生长,一般每亩追施尿素3-5kg 磷肥钾肥5-8kg。当鲜食玉米生长到7-9 个叶片之后,要及时追施拔节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15kg,并搭配使用45%的复合肥7.5-10kg。玉米进入到大喇叭口期要追施穗肥,以速效氮肥为主,通常每亩追施尿素20-30kg。结合追肥处理,还需要做好田间灌溉工作,保障追肥时期田间的持水量能够达到65-75%,满足植株的生长需求,保证养分供给更加充足。

五、病虫害防治

鲜食玉米,在绿色栽培过程中应该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的原则。由于鲜食玉米果穗和茎叶当中的含糖量相对较高,玉米螟、蚜虫等害虫相较于普通玉米更为严重,当果穗受到危害之后,会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和市场价格,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以消灭成虫、杀灭虫卵为主要原则,做好虫情预报。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可以使用杀虫灯诱杀玉米螟,利用昆虫,信息素在诱捕器当中释放性诱剂,诱杀害虫成虫,减少交尾。在害虫产卵高峰期可以在大田当中释放赤眼蜂杀灭虫卵或者在玉米心叶中期将百僵菌投放到心叶当中杀灭幼虫。当田间害虫的危害达到防治标准之后,推荐使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使用10g 兑水15kg 进行喷雾,或者选择使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亩使用120mL 兑水15kg 进行喷雾,或者用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每亩使用10-20g 兑水20-25kg 喷雾,严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机磷等剧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另外在鲜食玉米栽培过程中,由于夏季多,雨潮湿,田间湿度相对较大,给玉米锈病的发生流程提供条件。该种疾病会对玉米植树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所以应该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的防范,将玉米锈病的发生流行率降低到最小程度。鲜食玉米锈病在发病期间,真菌会产生大量的孢子。这些孢子会通过风力或虫媒传播到周围的植株上,促使病害的扩散。病害初期,叶片上会出现小而圆形的黄色小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并转变为褐色或黑色的锈斑。叶片上的锈斑会导致叶片变黄、枯萎和干燥。玉米锈病的病斑生长迅速,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病斑会迅速扩展,覆盖大片叶面,从而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危害初期阶段推荐使用20%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或者43%的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或者10%的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喷雾防治,每亩用药量控制在50kg,每间隔10 天使用一次,必要时连续使用2~3 次。

六、采收

根据鲜食玉米的品种、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确定合适的采收期。一般春玉米的采收期为授粉后20-25 天,夏玉米的采收期为授粉后25-30 天。在采收前,要定期检查玉米的生长情况,确保采收时玉米已经成熟。采用手工或机械采收的方式,根据玉米的生长状况和采收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收工具。手工采收时,要注意避免损伤玉米果实和植株;机械采收时,要确保采收设备的安全性和采收效率。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进行采收,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以免影响玉米的品质和口感。同时,要避免在雨天或湿度大的天气条件下采收,以免导致玉米果实腐烂和病害。采收后的玉米果实2-3 个小时内在加工中心进行机械剥皮、清洗、高温杀菌、蒸煮、冷却、速冻、入库等程序,确保鲜食玉米获得最好的口感。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满足大众对优质玉米产品,尤其是鲜食玉米的实际需求,就需要结合种植地的实际情况,加快鲜食玉米品种的筛选和推广,指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学习和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明确玉米栽培技术方案,规范栽培行为,确保鲜食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在广大基层地区得以有效地推行,最终推动鲜食玉米种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响水县鲜食除草
响水县褒奖先进树标杆 联袂培训促提升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响水县全力推进百日攻坚行动取得实效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响水县成立不锈钢产业商会海外调解中心
除草记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