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增强幼儿劳动意识园本课程的构建策略

2023-11-23 10:06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幼儿园杜朝晖
天津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园本课程内容劳动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幼儿园 杜朝晖

劳动教育是促进个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载体,也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利于促进个体劳动意识和劳动素养的提升。“五育并举”理念的提出,为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必须认识到构建增强幼儿劳动意识园本课程的重要性,将园内的劳动活动和幼儿园实践教育进行有效结合,调动幼儿参与劳动的热情,帮助他们形成劳动意识。本文在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探索,从“设置劳动教育目标”“丰富园本课程内容”“采取对话式教学”以及“构建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有效增强幼儿劳动意识园本课程的构建对策。

一、构建幼儿劳动园本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1.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在《活的教育》中提到“生活即教育”思想,该思想主要包括“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的目的是回归生活”三个层面。将这一理论融入幼儿园教育中就可以理解为:幼儿拥有怎样的生活就决定了他们接受怎样的教育,而教师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必须以生活实践为中心,培养幼儿一定的生活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投入今后的劳动中,用劳动促进生活的改变。由此可知,教育无法与劳动实践和生活相脱离。

2.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强调“行”的重要性,甚至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行知”。他认为“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必须让学习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在幼儿园劳动园本课程构建中,教师应该鼓励幼儿“手脑并用”,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引领幼儿到生活中去劳动、去实践、去学习,从而提高其“行”的能力。

(二)陈鹤琴“活教育”理论

1.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该理论强调一切课程必须以自然和社会生活为中心,倡导教师对幼儿实际生活的关注。构建幼儿劳动园本课程时必须以该理论为基础,充分挖掘自然和社会中的资源,引导幼儿在自然中劳动。

2.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活教育”理论主张幼儿“做”,而“做”就是劳动。陈鹤琴先生这一思想给幼儿劳动教育的启示是:在构建劳动园本课程时必须鼓励幼儿亲身体验,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自主创造的机会,让幼儿手脑并用,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创造,从而实现“做中进步”“做中创造”的目的。

二、构建幼儿劳动园本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分析

(一)使幼儿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构建幼儿劳动园本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幼儿在园内参与劳动的时间,使他们有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丰富的园本课程内容有利于调动幼儿参与劳动实践的自主性,使他们在快乐中劳动,从而逐渐喜欢上劳动。在开展劳动园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让幼儿从事感兴趣的劳动活动,鼓励他们探索自己喜欢的劳动项目,并引导幼儿想办法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幼儿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尊重和保护劳动成果的正确观念。

(二)使幼儿具有非功利性地主动,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

在劳动园本课程的构建和实施中,教师要摆脱以往“过于主导”的角色,当好幼儿的“引路人”和“观察者”,给幼儿更多主动参与的空间,让所有劳动实践都在幼儿自己的想法下生成和实现。参与劳动时,教师还会有意识地引领幼儿了解劳动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自己,同时有利于他人,使他们从劳动实践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愉悦体验,从而令幼儿具有非功利性地主动,激发他们今后参与劳动的热情。在园本课程中通过坚持不懈的劳动实践还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劳动知识、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

(三)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

劳动园本课程内容往往来源于幼儿所处的生活,贴近他们的生活实践,所以在开展园本课程实践时,教师更多地是让幼儿自主劳动,使他们享受劳动的过程,体验自己动手带来的快乐,而不是一味地听从教师的安排,在此过程中可以促进其独立思考和大胆尝试,这对他们养成独立自主的劳动习惯大有裨益。除此之外,在园本课程中教师还会着重引领幼儿体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让幼儿在参与劳动的基础上珍惜自己以及他人的劳动成果,从而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

(四)使幼儿养成积极的劳动精神,自主参与劳动活动

在增强幼儿劳动意识园本课程的构建过程中,持续性的劳动实践活动有助于幼儿养成勤俭、爱劳动、奋斗的精神。即使在一开始幼儿都习惯听从教师的意见来参与活动,但是到了后期他们逐渐成为劳动的“主体”,有了较强的主人翁意识,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不怕失败、勇于实践、追求卓越的劳动精神,如此一来,可以促进幼儿在今后自主地参与劳动。

三、有效增强幼儿劳动意识园本课程的构建对策

(一)明确课程目标——针对幼儿阶段设置劳动教育目标

劳动园本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一项负责的工作,并不是对各种目标的机械叠加。在确定目标时必须遵循幼儿身心、认知以及思维发展水平,确保所呈现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相符。对课程目标的明确既是对幼儿劳动意识园本课程远景的描述,也是构建该课程需要遵循的准则。幼儿园以及教师必须在了解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需求,针对幼儿所处阶段以及发展特点来确立相应的劳动教育目标。

例如,教师针对大、中、小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设置劳动园本课程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幼儿园各阶段劳动园本课程目标一览表

(二)遴选课程内容——组织专题活动,丰富园本课程内容

幼儿园劳动教育园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为了促进幼儿劳动意识的增强和劳动素养的提升而提供的“跑道”。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教师必须围绕以上目标来进行。一般来说,幼儿园劳动内容通常包括家务劳动、园内劳动以及园外劳动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适当组织专题性的实践活动,以丰富园本课程内容,调动幼儿参与课程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并围绕课程目标设置不同的专题学习活动,为幼儿搭建参与劳动活动的“脚手架”。

1.专题活动一:我在我的班。

这一专题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我能做”和“我会做”,其中“我能做”的实践活动包括“我的书包”“整理床铺”“我的计划”等,主要内容是让幼儿自己吃饭、喝水、穿脱衣物,并学会整理自己的床铺和书包,撰写一天的劳动计划,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事务。“我会做”的实践活动包括“我是小小值日生”“我是班级管理员”等,主要内容是让幼儿知道自己在班级内的劳动内容,了解自己可以做的劳动行为,利用现有的劳动工具值日,自愿成为值日生和班级管理员,以增强其劳动意识。

2.专题活动二:我在幼儿园。

这一专题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菜园乐趣多”“我的巧手”和“万能小工匠”,其中“菜园乐趣多”主题活动内容包括让幼儿学习种植工具的使用方法,使他们可以种植和养护常见的农作物。“我的巧手”主题活动内容包括让幼儿利用豆子、各种颜料和黏土等美工材料进行手工制品的设计,发展其劳动创造能力。“万能小工匠”主题活动内容包括让幼儿使用简单的生活劳动工具,并借助锤子、钉子等工具来操作,在具体的操作中提高劳动技能。

3.专题活动三:我在我的家。

这一专题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餐前餐后小帮手”“家用电器我会用”和“我是做饭小能手”,其中“餐前餐后小帮手”主题活动内容是让幼儿培养在餐前餐后帮助父母做家务的意识,学会择菜、盛饭等。“家用电器我会用”主题内容是让幼儿学会使用家里的电器,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我是做饭小能手”主题内容是让幼儿学会使用各种操作简单的厨具,做一顿简单的饭,在此过程中体验家庭劳动的乐趣。

(三)开展课程实践——采取对话式教学,开展探究性活动

课程实践是幼儿园劳动园本课程从课程走向具体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真正增强幼儿劳动意识的重要方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扮演着“引导”角色,需要将参与劳动的机会交给幼儿,采取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围绕某项劳动任务积极讨论,并鼓励他们和同伴交流,在此过程中激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完成劳动。

例如,在开展以“神奇的种子”为主题的园本课程实践时,教师采取对话式的教学策略,鼓励幼儿围绕种子进行讨论,大胆质疑。有的幼儿提问:“种子是会发芽的吗?”有的幼儿疑惑:“把种子放在哪里可以发芽呢?”教师并未急着解答,而是让幼儿相互交流,通过对话探究来获取新的知识。如有的幼儿表示:“我们可以把一些绿豆种子放到太阳底下,一些放在室内的桌子下面,还有一些放在冰箱里,最后对比看看在哪里可以发芽。”幼儿与幼儿、幼儿与环境的对话也是他们主动探索和参与劳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营造崇尚劳动的氛围,激活幼儿参与劳动的自觉意识。

再如,在开展以“制作意面”为主题的园本课程实践时,教师通过对话来调动幼儿的思维,具体的对话过程如下。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制作意面,你认为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呢?

幼儿1:我以前吃过意面,首先需要准备一些面条!

幼儿2:我知道意面中还有番茄,所以要准备几颗小番茄。

幼儿3:还有一个紫色的蔬菜,我想不起来名字了。

幼儿4:我知道他说的什么,是洋葱!

……

师:现在老师把这些材料准备好了,你们知道如何制作吗?

幼儿1:要先把食物洗干净、切一切,还要把面条煮一煮。

在师幼对话中可以唤醒幼儿的认知经验,调动他们对制作意面的兴趣,从而使其主动参与本次劳动实践,最终通过教师对制作过程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幼儿逐步完成意面制作。

(四)实施课程评价——构建课程评价体系,增强劳动意识

劳动园本课程的评价是增强幼儿劳动意识园本课程构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开展评价有利于了解园本课程的实效性、目标达成情况以及幼儿的发展情况,以便教师今后继续调整园本课程实施策略。因此,教师应积极构建课程评价体系,开展针对性的评价,推动幼儿在劳动意识、品质、素养方面的全面发展。

例如,园本课程结束后,教师采取“教师评价”“幼儿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对每一位幼儿的表现进行激励性评价,并予以口头表扬,以增强他们的劳动自信。其次,让幼儿对自己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反思,有的幼儿说:“我在给种子浇水的时候十分小心,虽然种子的发芽离不开水,但是也不能给它灌太多水,否则会淹死的。”有的幼儿说:“我在本次课程中学会了叠衣服,还会整理自己的餐盘,知道了要珍惜劳动成果,所以我的餐盘每次都很干净……”通过课程评价,增强了幼儿的劳动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是幼儿养成良好意识和品质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开展劳动课程,并帮助幼儿获得基础的劳动知识、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可以为他们的健全发展奠定基础。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必须针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构建劳动实践园本课程,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选择丰富的课程内容,为幼儿提供更多亲身参与、直接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增强其劳动意识,促进其劳动行为习惯与品质的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园本课程内容劳动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