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尿酸及脑钠肽水平与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房颤患者房颤结构重构关系

2023-11-23 10:52王斌胡丹王芳芳
实用医学杂志 2023年20期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房颤

王斌 胡丹 王芳芳

保定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北保定 071000)

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是以左室射血分数正常(≥ 50%)但具备呼吸困难、活动受限、体液潴留等心力衰竭表现的一种常见临床综合症,5年死亡率高达50%[1]。房颤(AF)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病情进展至一定程度可能会引起心房结构的改变,通常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会形成永久性损伤[2]。相关统计[3]显示,心衰合并AF的发生率约为30%,该类患者极易并发脑卒中等疾病,病死率明显高于单一心衰或AF,预后较差。而及早评估HFpEF合并AF结构重构程度对于逆转心房结构、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4-5]显示,AF的发生与血清尿酸(UA)、脑钠肽(BNP)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其中血浆BNP是诊断心衰、评估疗效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但既往报道多为单一指标与房颤的关系,关于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研究相对较少。故本研究探讨HFpEF合并AF患者血清UA、BNP表达水平及其与房颤结构重构的关系,以期为该类患者的早期诊断及及早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保定市第一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HFpEF合并AF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HFpEF[6]及AF[7]的诊断均符合相关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3)入组前近1个月未服用过影响研究指标测定的相关治疗药物。排除标准:(1)合并心脏瓣膜缺损、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等其他心脏器质性病变者;(2)合并痛风或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严重感染性疾病、全身传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疾病者;(4)近1个月内进行过心脏外科或介入手术或有心衰发作病史者;(5)精神异常者。根据病史及动态心电图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阵发性AF组(46例)及持续性AF组(54例)。选取同时期100例单纯HFpEF患者作为对照组。三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 0.05),见表1。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编号:202307010158)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f the three groups ±s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f the three groups ±s

组别对照组阵发性AF组持续性AF组χ2/F值P值例数100 46 54性别(男/女)52/48 26/20 30/24 0.331 0.845年龄(岁)64.38 ± 5.36 63.32 ± 6.64 64.12 ± 5.21 0.560 0.572体质量指数(kg/m2)23.64 ± 3.72 23.72 ± 3.85 24.02 ± 3.69 0.184 0.832收缩压(mmHg)124.16 ± 5.58 124.73 ± 7.18 123.96 ± 6.64 0.203 0.817舒张压(mmHg)82.74 ± 5.61 83.16 ± 6.17 83.33 ± 5.76 0.207 0.814左室射血分数(%)56.96 ± 5.38 56.62 ± 3.38 55.84 ± 4.15 1.012 0.366

1.2 血清UA、BNP水平检测患者入组次日清晨6点、对照组体检当日采集空腹右上肢静脉血5 mL,进行离心(5 000 r/min,10 min),收集离心管上层血清。分别采用尿酸酶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三组血清UA、BNP水平。

1.3 房颤结构重构指标检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所有患者左心房内径(LAD),采用多动能彩超诊断仪测量患者左心房容积,计算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房容积/体表面积[8]。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完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UA、BNP水平与LAD、LAVI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UA、BNP水平与HFpEF合并AF患者房颤结构重构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UA、BNP水平对HFpEF合并AF患者房颤结构重构的诊断价值。以双侧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血清UA、BNP水平比较三组血清UA、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阵发性AF组、持续性AF组血清UA、BNP水平更高(P< 0.05);与阵发性AF组比较,持续性AF组血清UA、BNP水平更高(P< 0.05)。见表2。

表2 三组血清UA、BNP水平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serum UA and BNP levels in the three groups ±s

表2 三组血清UA、BNP水平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serum UA and BNP levels in the three groups ±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 < 0.05;与阵发性AF组比较,bP < 0.05

组别对照组阵发性AF组持续性AF组F值P值BNP(pg/mL)113.97 ± 32.56 662.54 ± 72.47a 975.58 ± 110.48ab 1 254.56< 0.001例数100 46 54 UA(μmol/L)208.86 ± 22.36 361.25 ± 40.24a 435.25 ± 45.67ab 564.47< 0.001

2.2 三组LAD、LAVI比较三组房颤结构重构指标LAD、LAV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阵发性AF组、持续性AF组LAD、LAVI更大(P< 0.05);与阵发性AF组比较,持续性AF组LAD、LAVI更大(P< 0.05)。见表3。

表3 三组LAD、LAVI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LAD and LAVI in the three groups x ± s

2.3 血清UA、BNP水平与LAD、LAVI的关系HFpEF合并AF患者血清UA水平与LAD、LAVI呈正相关性(r= 0.436、0.451,均P< 0.05);血清BNP水平与心室重构指标LAD、LAVI呈正相关(r= 0.449、0.453,均P< 0.05)。见表4。

表4 血清UA、BNP水平与LAD、LAVI的关系Tab.4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UA and BNP levels with LAD and LAVI

2.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UA、BNP水平与HFpEF合并AF患者房颤结构重构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UA、BNP水平升高均是HFpEF合并AF患者房颤结构重构的危险因素(P< 0.05)。见表5。

表5 多因素分析血清UA、BNP水平与HFpEF合并AF患者房颤结构重构的关系Tab.5 Multifactori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UA and BNP levels and structural remodelling of AF in patients with HFpEF combined with AF

2.5 血清UA、BNP水平对HFpEF合并AF患者房颤结构重构的诊断价值分析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UA、BNP水平诊断HFpEF合并AF患者房颤结构重构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350.50 μmol/L、580.00 pg/mL,AUC分别为0.801(95%CI:0.662 ~0.935)、0.803(95%CI:0.665 ~ 0.941),敏感度分别为75.00%、65.00%,特异度分别为78.00%、75.00%,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53(95%CI:0.671 ~0.97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00%、70.00%。见图1。

图1 血清UA、BNP水平诊断HFpEF合并AF患者房颤结构重构的ROC曲线Fig.1 ROC curves of serum UA and BNP levels for the diagnosis of structural remodelling of AF in patients with HFpEF combined with AF

3 讨论

A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心房组织的电生理重构、结构重构和自主神经重构等多种改变[9-12]。AF发作时间越长,其心房结构重构越严重,更易形成持续性AF[13-15]。本研究中,三组LAD、LAVI以及血清UA、BNP水平比较,持续性AF组 >阵发性AF组 > 对照组,证实HFpEF合并AF患者房颤结构重构较重,血清UA、BNP水平升高。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UA、BNP水平与LAD、LAVI均呈正相关性,说明血清UA、BNP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HFpEF合并AF患者房颤结构重构程度。

UA是一种促氧化剂,其水平升高在心衰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衰患者死亡风险[16-17]。SELVARAJ等[18]研究显示,血清UA水平升高可用于预测HFpEF患者的不良预后(OR= 1.61,95%CI:1.37 ~ 1.90),且降低的血清UA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治疗效果。这是因为升高的血UA可通过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等多种复杂机制,促进动脉硬化和房颤结构重构,进而引起不良预后。但也有报道[19]显示,UA是一种抗氧化剂,对氧自由基造成的氧化损伤起抑制作用。可见血清UA在心衰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形成统一意见,需要进一步探讨。BNP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当AF患者心室负荷和室壁张力增加时会刺激BNP分泌增多,进而引起心肌重塑[20-21]。在RØRTH等[22]的研究中,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明显高于非心力衰竭患者,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肾功能的下降而显著增加,且血清BNP水平预测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风险为1.41(95%CI:1.33 ~ 1.49,P< 0.000 1)。以上均提示血清UA和BNP均与心衰患者的房颤结构重构有密切关系,值得深入探讨。

本研究显示,血清UA、BNP水平升高均是HFpEF合并AF患者房颤结构重构的危险因素,二者诊断AUC分别为0.801、0.803。此外,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5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00%、70.00%,高于任一一项单独检测,提示这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于HFpEF合并AF患者房颤结构重构的诊断价值更高。心房间质纤维化是房颤结构重构的重要特征,心房间质纤维化导致心房心肌细胞内电传导延迟,也会导致各向异性传导,从而形成多个微折返环路,增加AF易感性[23]。一项动物研究[24]显示,UA诱导的心脏损伤是通过促进C-X-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2(CXCR2+)巨噬细胞向心脏募集,进而形成心脏炎症来实现的,而应用CXCR2拮抗剂可缓解UA诱导的心脏肥大并抑制心脏炎症和纤维化。而胡丐锋[25]的研究认为血清UA水平越高,心肌纤维化风险越大。BNP具有增强低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引起心脏结构的变化[26]。以上研究提示检测血清UA、BNP水平可能对早期识别和筛查HFpEF合并AF高危人群以及早期治疗和预防房颤结构重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血清UA、BNP在HFpEF合并AF患者中表达升高,二者均与该类患者的房颤结构重构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诊断房颤结构重构的有效指标,且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但本研究因纳入样本量有限,且为单中心研究,统计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后续还需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明确本研究结论。

猜你喜欢
阵发性心房房颤
老年房颤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左心房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花开在心房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