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微笑

2023-11-24 17:56沈嘉禄
新民周刊 2023年40期
关键词:藏宝佛像

沈嘉禄

自从方浜中路藏宝楼在推土机下夷为平地后,很久没有去古玩市场淘宝了。后来有人告诉我:藏宝楼并没有消失,在有关方面安排下,它在不远处的福佑路上获得重生。

初秋的一个周末,我去那里探访,在楼里转了几圈没见到老朋友,感觉有点孤单。正想退出,不意在一个小摊上看到几块黄泥模板,拿起来一看,是佛像!

大唐善业泥,压得真如妙色身。

这些泥模板的形状均为下方上龛形,完整的才两枚,其余均为破裂,我拿起一枚小的细察,上面三尊菩萨坐像呈品字形排列,面目不清,但手臂动作生动,衣纹及莲花座刻划得简洁流畅,且均有背光,造型优美,特别是下部两尊佛像中间还嵌有一座舍利塔。另一枚稍大,中央坐一尊佛像,五官清晰可见,眉宇间凝固着永恒的微笑,还依稀可辨地头顶一尊小佛像。衣纹呈曹衣出水风格,胸前垂几缕璎珞,两边空白处以对称飘动的衣袂装饰,右手作指地降魔印,左手置膝上。可惜拦腰裂半,但并无大块缺损,可修。

我询价后即请回家供养。在放大镜下观察,泥模中还嵌有少许枯草细须,用一滴水涂抹在留有纺织物印痕的背面,即有一股强烈的土腥味扑鼻而来。礼瞻再三,心花怒放,为中国佛教艺术精美绝伦的视觉呈现而感叹万千。

这种泥模就是善业泥,也就是小型模压而成的泥制浮雕佛像,多见于唐代。因出土的唐代佛砖背后有“大唐善业泥,压得真如妙色身”字样而得名,此后凡是这种小泥模制佛像也可称为善业泥像。唐朝的善业泥佛像是高僧玄奘从印度归国后仿效印度作法,借为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祈福之机,在都城长安制造的一种佛像形式。当时除汉地外,藏族信众也造善业泥,称之为“擦擦”。也常以高僧的骨灰或藏药、香灰等掺入其中,做成“骨擦”和“药擦”。

善业泥是将和好的泥土压印在木模或铜模上,取出阴干后,再经过低温烧造而成。善业泥早在北魏时就出现了,一般为六十四开本小书大小,比唐代的更大些。迄今所知有明确纪年最早的善业泥佛像为西魏大统八年(542年)扈郑兴造三佛像。

善业泥像在清乾嘉以后随金石考据学的发达也渐被人注意,道光十九年初,有个名叫刘燕庭的收藏家在西安慈恩寺得见善业泥,后为鲍昌熙摹入《金石屑》,此为善业泥著录之始,《神州国光集》亦有图片。

后来收藏界朋友告诉我,直到民国以后,西安大雁塔周围还有不少农田,寺院里的僧人在翻地种庄稼时经常能一锄头翻出好几块善业泥。上世纪五十年代,善业泥佛像在西安西明寺遗址、太平坊的温国寺、义宁坊积善尼寺遗址等地也有出土,尤以慈恩寺雁塔附近出土为人多知。此外在敦煌莫高窟也發现了许多方模印而成的佛像、佛塔。沪上书法家、篆刻家陈少峰兄告诉我,近年来在内蒙古赤峰一带也有很多彩色的善业泥出土。

唐代的善业泥大小规格不一,样式有长方、正方及上部半圆如拱龛者。题材有佛禅定坐像、佛说法坐像、佛倚坐像、佛立像、白骨像、地藏菩萨像、观音菩萨像和多宝佛塔等多种。因系模压而成,故画面虽同模所出,然清晰程度不全相同。唐代善业泥数量最多,然画面精细,带年号和发愿文者并不多见。后世也有仿制或后刻款的情况,如果经过美术训练并有一定经验的话,并不难鉴别。

我从藏宝楼请回的善业泥出自哪个朝代,一时难以确定。不过从风格上判断,虽小器而大模样,体现了盛唐风貌。我为善业泥佛像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深深折服,真是三生有幸。

猜你喜欢
藏宝佛像
《语文书藏宝揭秘》读后感
寻找法老的宝藏
佛像面前的 菩萨
阿米狐藏宝
刘红卫
传说的恶魔藏宝地
关于佛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