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革命文化的“双创性”路径

2023-11-24 04:44季静王晨岚
关键词:革命文化价值

季静 王晨岚

收稿日期:2023-09-02

作者简介:季静(1980-),女,内蒙古赤峰人,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王晨岚(1990-),女,山东人,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基金项目:2021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内蒙古地区革命文化资源挖掘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推进对策研究”(NJSZZX2122)

摘 要:革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三大源泉之一,具有鲜明特色,蕴含着伟大的中国精神,凝聚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洪荒伟力。如何定义新时代革命文化?新时代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在哪里?如何实现革命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本文以赤峰地区的革命文化为例,拟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革命文化;价值;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D642;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10-0045-05

革命文化最鲜明的特性就是党性,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文化基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了革命文化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红色基因”“红色记忆”“红色血脉”“红色文化资源”等系列论述。新时代,革命文化具有独特价值和现实意蕴,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意义非凡。

一、辩与析:革命文化的内涵

2017年,凝聚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中创造的革命文化”[1],这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首次在党的重要理论文件中正式使用“革命文化”一词。

什么是革命文化?社会各阶层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把“革命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进行不同的定义、阐释、宣传、践行。本文追溯其源,从产生条件、时代演变、特殊性与普遍性等方面给予定义。

“革”指“变革”,是一种动态的变化,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命”初指天命(上天的意志),后来指王命,即帝王的政令或帝王的统治权。古人认为,“王命”源于“天命”,故“革命”本质是变革以顺应“天命”。“革命”是宇宙变化规律的属性要求,判断“革命”合法性在于“革命”的领导者是否顺应了上天的意志和民众的意愿。近代以来,“革命”往往与“改良”比较呈现,革命通常指通过暴力的方式改变社会秩序,暴力不排斥改良、自下而上、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等是近代的“革命”的鲜明特点。

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首次以“革命文化”为主题展开论述的是1959年《卓越的革命文化战士——瞿秋白同志》[2],阐述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革命文化的文化、文艺层面。20世纪90年代,闻礼萍在《继承与发扬五四革命文化传统座谈会在京召开》提到“继承和发扬五四革命文化传统”[3]。秦至在《民主革命时期宁波革命文化的特点》[4]中提出革命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政治、军事等密切相关的活动。21世纪初,随着“文化热”,革命文化被更多学者关注,同时出现了与之混用的“红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

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文化是五位一体中重要一位,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5]。即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部分之一,同时明确在新时代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明晰了“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的使用范畴。因此,“红色文化”应规范成“革命文化”,“红色基因”“红色记忆”“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旅游”等,均是“革命文化”本质、特定语境下衍生出来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革命文化”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是“革命文化”的创造主体,“革命中”即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921—1949年)是革命文化产生的时间。“革命文化”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引领,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具有鲜明党性的新文化形态。“革命文化”处于中国文化自信体系的中心位置,上承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下启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先进文化,与两者不仅具有时间上的接续关系,而且在内容上具有强烈的传承性,因此既密切联系又别具风格。

革命文化包括遗存遗迹等物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精神文化两种形态。2021年9月,中央宣传部公布了经党中央批准的首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共47种,对应中国共产党党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2种,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9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8种。革命文化中的18种具体精神形态占首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38.3%,其中伟大建党精神统领所有精神形态,也是革命文化党性突出的体现。

革命年代渐行渐远,革命文物、遗迹遗址、纪念馆等作为革命文化的现实呈现载体,犹如回望历史的窗口。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认定的实体革命遗迹遗址1075处,赤峰市有310处,约占28.8%。赤峰市革命遗址类型丰富,包括烈士陵园(墓)、战斗遗址(迹)、名人旧(祖、故)居、重要机关办公场所等。这些遗址历经战争的洗礼,向现代人诉说着曾经的故事,构筑起赤峰人民革命文化的基础,成为激励全市人民奋发进取的前进动力和力量源泉。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好赤峰红色文化资源,讲好革命故事,使革命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是时代的新要求,亦是责任担当的要求。

面对新世纪的时与势,如何在危机中发现新机,在挑战中发现机遇,这里有革命文化与时俱进属性的体现,解决思想问题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进行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实践要求。

二、贯通古今:革命文化的时代意蕴

革命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以及新时代不断发展与升华,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内化成人民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之一,为国家繁荣、民族富强、人民幸福提供智力支持。革命文化历久弥新,跨越时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仍然内涵丰富、教育功能强大,是文化自信的核心要素和激励中华民族不懈努力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得力的继承者、发扬者的直接例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时代精华,奠定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形成之基,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不曾中断的最好诠释。

从历史纵深发展的需要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让同时代的西方望尘莫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延续性和继承性,集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于一体,为革命文化的形成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沃土。近代,基于农业文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遭遇基于工业文明的西方文化的严重冲击,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之际,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大旗,以敢于牺牲、善于斗争的精神,在革命洪流中以生命代价凝练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开篇之卷。

革命文化是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以挽民族于灭亡、救人民为水火的历史自觉为己任,以血和生命为代价凝结而成的伟大精神财富。因领导者、指导思想、革命路线、服务对象的不同,革命文化具有鲜明的党性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风貌。坚守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革命文化展示出核心基因,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是革命文化展示出红色基因的生成源泉。人民性导向是革命文化展示出红色基因的实践指向,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坚守的根本宗旨。

从党史看,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革命文化凝聚发展不断升华的历史。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胡锦涛到江泽民,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均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无论在地方、省里还是中央工作,非常熟悉各地方革命文化情况,多次深入革命老区参观、瞻仰、宣扬红色精神,多次在革命旧址、会议上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6]。基因是生命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红色基因于革命文化而言也具有标明根本属性的作用。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本质属性,它是流淌在每位共产党员血液中的养分。“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7]。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8]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种精神形态,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2种,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17种精神,都体现着革命文化的时代创新,是红色血脉赓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红色血脉的赓续是伟大社会实践的需要,又最终转化为巨大的动力,鼓励人民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发挥自我价值,贡献社会价值,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优化路径:革命文化新时代“双创”

新时代要求不断深化革命文化内涵研究,充分挖掘革命文化的新资源,积极探索将革命文化“活化”的新路径、新方法,激发革命文化的内生动力,实现革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即“双创”,使革命文化在与时俱进中,展现出更加恒久的时代魅力、感染力。

(一)田野调查:收集革命文化之红色资源

新时代革命文化的实物呈现就是红色资源,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事、物。其中,人是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功勋卓著的英雄人物、大公无私的仁人志士和饱经沧桑的历史见证者等;事是指革命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历史作用或具有特殊意义的事迹;物是革命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遗留或后期修复的革命旧址、伟人旧居、博物馆、纪念馆、纪念碑、碑文雕塑等。同时,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精神谱系也同样是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是革命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载体,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利用。我国红色资源具有数量多、分布广泛的一般属性,同时兼具国家性、民族性、地域性、教育性等中国特色。红色资源是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宝贵历史资源,也承载着时代责任。国际形势复杂,意识形态领域无硝烟的较量从未停止,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与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作斗争中的教育功能和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红色资源内容丰富,“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9],充分发挥其重要的当代价值。对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利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该立牌的立牌,该挂牌子的挂牌子”[10]。挖掘保护和传承利用红色资源,革命文化蔚然成风,潜移默化地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记载文化的方式,从实物造型到刻画符号、从图形到文字,从文字到影像、再到多种形式共存。记载革命文化以纸制文本居多,间有记录片等。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各级文史委员会组织革命老兵撰写回忆录,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史料。赤峰市文史委员会和各旗县区的文史委员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李中权《一次难忘的悲壮战斗》、张树先《柴胡栏子突围的回忆》等等。

二十一世纪,口述史学在中国愈来愈“火”,作为一种新型的收集、整理史料资料的方法,使非社会学、历史学的史学爱好者人士能够迅速“融入”,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口述史学成为沟通社会各阶层的桥梁和媒介,以访谈的形式表达专业内容,让专业的内容更加“接地氣”,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历史,展示出历史的不同魅力。口述访谈的方法,运用到革命文化资料的收集中,拓宽了革命文化收集的途径,对革命文化内涵的挖掘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抗战老兵口述访谈,在访谈的过程中教育了一批人,访谈后形成的影像和文字资料再次教育了更多人,音频、视频的听觉、视觉效果比文字更易于被接收,起到了更广泛的宣传作用。

如2019年3月13日,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师生对抗美援朝老战士李乃旺(山西省临县人,赤峰学院离退休干部)进行两次访谈。老人讲述了先后服役野战三旅后勤部、卫生部、通信部等部门,经历了抗日战争,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战争年代缺医少药的情况,为了救治伤病员,做实验用蒸馏水加食用盐配制生理盐水”,通过讲述让听者感受当年的“一穷二白”以及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二)故事载体:讲述革命文化

加大革命文化的宣传力度,创新革命文化的传播形式,以所有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革命故事,是促进革命文化实现“两创”的主要方式。

充分发挥新型融媒体的优势,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为革命文化的传播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立健全宣传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完善宣传革命文化的规章制度,树立正确的宣传方向与目标,坚持对民众的正面引导,鼓励广大民众学习先进人物、事迹,争当时代楷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越来越完善,自媒体依托个人终端,成为民众使用最广泛的传播平台。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正确适度的宣传使革命文化的资源成为人民茶余饭后聊天的内容之一。

革命故事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革命年代发生的事,一方面是故事背后的故事。如1933年2月22日,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部长王化一、政治部长杜重远,率音乐家聂耳、著名电影导演张慧冲等40多人携带枪支弹药、服装、慰问品和摄影器材,到热河省四家子(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慰问义勇军第二军团骑兵一团,并进行了阅兵。

阅兵后,义勇军唱起《义勇军誓词歌》,聂耳根据《义勇军誓词歌》创编了《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故事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題曲。因此,《义勇军誓词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型,是田汉、聂耳创作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重要的核心素材。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到代国歌、换词、恢复原词、正式定为国歌的历史,这是故事的原本,最初的样子、初始面貌。

关于《义勇军进行曲》发源地的考证,是故事背后的故事。《义勇军进行曲》发源地有现辽宁省朱碌科、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两种说法。敖汉旗文史委进行了3年多的调查,查阅了所有相关的文献资料,实地走访了杜重远的女儿、王化一的儿子、刘凤梧的儿子等,最终确定《义勇军进行曲》发源地在敖汉旗四家子。这属于革命故事背后的故事,同原本的革命故事一体。在宣传革命故事的同时,故事背后的故事也同样需要传播。

(三)关注重点群体:构建革命文化话语权培养传播

革命文化的创造主体是人民,那么革命文化传播的主体应该也是人民,但现在存在当地人不懂、不了解当地历史的现象。即人民还没有掌握传播能力,在各种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只有人民的传播能力强,往往更能引导舆论,才能掌握话语的主动权。在革命话语体系的构建传播过程中,专家学者固然重要,同时还要关注本地人、学生等特殊群体,要“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11]。

第一本地民众,让本地民众了解本地的革命文化,比如作为赤峰人要了解赤峰作为“国歌唱响之地”的历史,每一位市民、每一位村民都能娓娓道来赤峰地区的革命故事。做好民众革命文化教育,扩大革命文化宣传的群体,让民众成为革命文化宣传的一员,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向当地人普及本地的革命文化历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革命文化的普及可以唤起老百姓爱家乡,以家乡为傲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让每一位老百姓都是赤峰革命文化传播的能手。

第二学生群体,作为党政军民学的社会五大主体之一,学生群体是传播革命文化的受教育对象和宣传者。截至2021年,大中小幼的学生群体占当年总人口的20.85%,作为国家的基石和未来,学生群体是革命文化的主力。赤峰学院的师生是赤峰市知识阶层的主力军,向师生普及革命文化、革命故事,然后让学生成为革命文化宣传的生力军,促成赤峰革命文化宣传主体的多元化。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赤峰学院的办学宗旨,让革命文化在校内校外开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革命文化在解决这对主要矛盾中提出的方案,即用革命旅游满足人们对旅游的多元化需求。通过经济管理学院的旅游规划,打造革命文化遗址、遗迹旅游路线,形成区域内的红色旅游路线。打造适合大中小一体化红色教研旅游路线,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的功能。政府加强顶层设计,把革命文物保护纳入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财政预算、体制改革、领导考核等方面,带动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革命文化的魅力。同时,以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契机,依托历史文化学院文化创意的研究生培训班,让师生将赤峰地区的革命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中,将带有革命元素的文创产品与红色旅游相结合,让人们在参观革命遗迹、听革命故事后,带走革命文创产品,形成革命文创产品市场的良性循环,实现弘扬革命文化与发展文创产业、培养民族精神相统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领导人民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在革命年代发挥了凝心聚力的作用,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革命文化依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根基,革命文化具有鲜明的党性、传承性、民族性等特点,因此承载着民众的教育功能和使命。将革命文化继续发扬光大,是历史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赤峰学院作为赤峰地区的唯一一所高校,积极探索挖掘革命文化资源、不断拓展革命文化的传播途径、推动革命文化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

參考文献:

〔1〕〔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卜乙.卓越的革命文化战士——瞿秋白同志[J].读书,1959(05):8.

〔3〕闻礼萍.继承与发扬五四革命文化传统座谈会在京召开[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4(07):63.

〔4〕秦至.民主革命时期宁波革命文化的特点[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3(11):15-20.

〔6〕习近平.高举中国共产党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7〕〔11〕〔12〕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8〕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01).

〔9〕习近平.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党[N].人民日报,2014-12-16(01).

〔10〕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在正定[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 王大奎)

Analyze the Paths to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of Revolutionary Culture

JI Jing1, WANG Chen-Lan2

(1.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312000,China;

2.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uhehaote 010018, China)

Abstract: As one of the three sources of self-confidence of Chinese culture, revolutionary culture has its distinctive features, contains the great Chinese spirit and condenses the great power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How to define a new revolutionary culture? What is the epoch value of revolutionary culture in the new era? How to realize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volutionary culture? The paper takes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as an example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in Chifeng.

Keywords: Revolutionary Culture; Valu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新时期我国革命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