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能治癌症?肠菌与免疫“密不可分”

2023-11-26 10:07综合整理
海外星云 2023年11期
关键词:粪菌免疫治疗菌群

在中医里,“以屎入药”是较有意思的特色之一。虽然“用屎治病”这种医疗手段听起来有些惊悚,但对于中国人而言并不陌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云:野葛芋毒、山中毒菌欲死者,并引粪汁一升,即活。

我国的医学先贤早在17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就创造了“引粪汁即活”的古方。而今,现代医学上对这种方式也有了新的概念,叫做“粪菌移植”。随着人们对肠道菌群与粪菌移植的研究与临床试验的不断深入,发现人体免疫与癌症免疫治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体细菌细胞数量是人体自身细胞数量的10倍,人体肠道微生物基因数量是人体基因数量的100倍以上。因此,人体实际上是由人体自身细胞和微生物细胞组成的“微生物体”,人体肠道微生物是参与人体代谢、人体免疫等多种正常生理过程的“人类第二基因组”。肠道是“人体最大免疫器官”,肠道免疫占比人体免疫70%,肠道菌群对外来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的入侵具有较强的生物拮抗作用,参与人体的重要免疫及代谢过程,影响宿主的营养、免疫、正常肠道结构的维持等方面。

肠道菌群提供各种酶和生化代谢通路,而且还能激活人体的肝脏酶系统,并促进肠道免疫系统发育、诱导T细胞分化,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所以,调节人体肠道微生态,对于重塑人体细胞微环境,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治疗有重要作用。

2021 年2月5日,美国匹兹堡大学希尔曼癌症中心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研究人员联合在世界顶级期刊《科学》发文报道,肠菌移植可以助力免疫治疗。

2021年3月22日,《科学》杂志再次发布了一篇关于肠道菌群的文章。研究人员发现,肠道菌群会在侵入癌细胞时,将其独特的产物“细菌肽”作为人体免疫细胞的精准“靶子”留在癌细胞中,使人体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绞杀更为精准。

在后续研究中,研究者们还进行了一些体外共培养试验,证明肿瘤中发现的几种细菌可以侵入黑色素瘤细胞,并且黑色素瘤细胞呈递出了与患者肿瘤中相同的细菌肽。

2022年底,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首次正式批准粪便菌群作为药物,用于治疗艰难梭菌的反复感染,标志着粪菌移植疗法从长期的实验性疗法转变为在临床中可大规模正式应用的疗法。

2023年7月5日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一项“全球首例”临床试验结果,来自加拿大的学者首次在癌症一线治疗中引入了粪菌移植(FMT),结果再次证明粪菌移植在辅助癌症的免疫治疗方面是安全的,而且初步结果显示可提高癌症免疫治疗的有效性。

该项目研究通过从健康捐献者处收集粪便并在实验室中进行筛选,研究人员制备了“粪菌胶囊”供患者口服,以期望体内的肠道菌群处于对抗肿瘤的最佳状态。结果表明,20%的患者肿瘤得到了完全缓解,整个实验组的客观缓解率达65%。

根据公开报道显示,2012~2022年间世界范围内粪菌移植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达数百例,其中超过半数出自中国。

粪菌移植是从健康志愿者捐献的粪便中分离粪便菌群,以菌液或胶囊形式,采用灌注或口服等方式移植到患者肠道,以捐献者的健康胃肠道菌群替换患者“不健康”的胃肠道菌群,达到治疗肠道感染等疾病的目的。粪菌移植不仅仅在治疗顽固的胃肠道感染方面有显著疗效,而且在癌症治疗、抗衰老等方面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粪菌移植不等于粪便移植。健康人群的粪便并不会直接移植到患者体内,而是专业人员经肉眼初检后再放入粪菌分离的智能机器内。机器会对粪便自动进行加水、搅拌、分离处理,分离是通过多级层层过滤去粗取精,去掉有害物质,得到含有粪菌的液体,这种经过处理的粪菌也被称为“洗涤菌群”。经过几次注水、离心“洗涤”处理后,粪菌移植到患者体内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会明显下降,安全性也会显著提高。

粪菌移植到患者体内的途径有多种,其中包括经预先置放在消化道的管子的体外端注入下消化道,以及制备成“粪菌胶囊”经口服入的形式等。

猜你喜欢
粪菌免疫治疗菌群
粪菌移植可安全有效抑制耐药菌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粪菌移植在肠道疾病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粪菌移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粪菌移植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进展
肾癌生物免疫治疗进展
肉牛剩余采食量与瘤胃微生物菌群关系
咽部菌群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