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与产量对比分析

2023-11-27 07:05牛永胜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8期
关键词:行数穗位农艺

牛永胜

(临泉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安徽 临泉 236400)

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作为生产原料也被广泛应用于加工业、畜牧业中,素来享有“杂粮之首,饲料之王”的美誉[1,2],其产量的提升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农经济村发展有很大的影响[3]。在玉米需求量日益增多的情况下,选择优良品种是提高玉米整体产量水平的有效措施[4]。通过开展夏玉米杂交组合对比试验,进行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对比分析,探索夏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以期为夏玉米杂交组合田间筛选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颍东棉种场。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选取15 个玉米杂交组合和一个对照(郑单958),分别设为C1、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C13、C14、C15、CK 共16 个小区,随机区组,设3 次重复,密度为4 000 株/667 m2,小区面积为6.7 m×3 m,行距为60 cm,其他管理同常规。

1.2.2 农艺性状及产量调查

于授粉后20 d 每区随机取5 株调查生育期、株高、穗位。成熟后自然收获,每小区取2行果穗进行考种,并折算出相应的总产量。

1.3 田间管理

播种方式为穴播。播种期为6 月20 日;定苗期为7 月3日施史丹利W1∶W2∶W3=15∶15∶15 复合肥50 kg/667 m2。7 月26日追肥尿素10 kg/667 m2。7月6日烟嘧莠去津除草化学除草。6 月20 日、8 月15 日2 次微喷浇水。7 月27 日无人机喷施防治玉米螟等害虫。10月5日收获;对照成熟日期为10月3日。

1.4 试验期间的气候情况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2022年玉米生长期内高温干旱持续发生,不利于玉米的生长。试验于6 月20 日人工播种,播种后浇水,苗期雨水较少。7月—8月降水也较往年少,且持续高温。8月15日微喷浇水,8 月27 日连续2 d 大雨,旱情得到有效缓解,雨后又持续高温,整个生育期的高温对玉米的结实造成不利影响。生长后期温光资源充足,整体病害发生较轻。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

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见表1。

表1 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Tab.1 The agronomic traits of tested varieties

2.2 参试品种产量调查

参试品种产量数据见表2,方差分析见表3。

表2 试验产量数据Tab.2 Test yield data

表3 对比试验产量的方差分析Tab.3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yields

由不同夏玉米杂交组合产量的方差分析可知,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15个杂交组合中,有12个比对照增产,增幅在2%~14.8%,C4、C5、C6、C9比照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C8、C12、C7、C11、C2、C1、C10、C15比照增产但差异不显著。与对照减产相比,3 个杂交组合减产幅度在1.8%~12.5%,其中C14减产幅度达到极显著水平,C3和C13减产幅度较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通过田间鉴定筛选出来的优良玉米杂交组合产量在对比试验中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对比试验是进一步筛选优良的玉米杂交组合的有效手段。

2.3 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见表4。

表4 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Tab.4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用穗长、穗粗、秃尖、穗行数、行粒数、穗粒质量、出籽粒、生育期、株高、穗位等农艺性状,对不同夏玉米杂交组合的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由表4 可知,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从大到小为穗粒质量>行粒数>穗行数>穗粗>生育期>穗位>百粒质量>穗长>出籽率>秃尖>株高。

其中杂交组合产量与夏玉米穗行数表现为显著正相关(r=0.542*),与行粒数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r=0.63**),与穗粒质量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r=0.719**),穗长、穗粗、百粒质量、出籽率、生育期、穗位与产量均表现为不显著正相关,秃尖长、株高与产量表现为不显著负相关,表明影响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是行粒数、穗行数和穗粒质量。穗行数与穗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04**),与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r=0.572*),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r=-0.529*);行粒数与穗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523*),与穗粗呈显著正相关(r=0.555*);穗粒质量与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r=0.534*),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r=0.539*)。说明穗长、穗粗、生育期、株高也间接影响产量的形成。

2.4 不同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的回归与通径分析

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线性回归分析见表5。

表5 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线性回归分析Tab.5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

为了筛选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对玉米杂交组合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自动剔除无显著性变量,进而建立回归方程:Y=19.316+2.519x1+1.244x2(决定系数R2=0.723),表明影响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是穗粒质量和穗位,对产量的影响达到72.3%,其他性状对玉米杂交组合产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由表6可知,通过农艺性状与玉米产量的通径分析,穗粒质量和穗位对产量的影响呈现正向作用,且穗粒质量对产量的影响大于穗位对产量的影响。通过对间接通径系数分析发现,穗粒质量通过穗位对产量起负向影响,且相较于正向作用影响不明显;穗位通过穗粒质量对产量的影响起负作用,且相较于正向作用影响较小。结果表明,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的主要农艺性状是穗粒质量,对增产作用较大。

表6 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通径分析Tab.6 Path analysis of agronomic traits to yield

3 讨论与结论

玉米产量受多因素影响,农艺性状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5],找出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可以为玉米品种筛选提供重要的依据。近年来对于玉米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杨明花[6]研究表明,除秃尖长与产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性外,其余性状与产量呈正相关性,安治良[7]对玉米杂交组合研究发现,产量与穗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性,张秀卿[8]、李清超[9]等研究表明,穗粒质量是玉米产量的重要指标。杨金慧[10]等认为,影响产量的主导因素是行粒数和穗行数,朱永兴[11]、鲁珊[12]等也认为适当增加穗行数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李伟忠等[13]研究表明,生育期、穗位和穗长对产量存在较大影响,杨书华等[14]认为选择生育期适中综合农艺性状好的品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刘嘉良[15]研究表明,增加行粒数、百粒质量、穗行数,适当增加出籽率、穗长、穗粗,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

试验结果表明,穗粒质量、行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行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性,其中穗长、穗粗、生育期、株高等对产量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通过通径分析可知,穗粒质量和穗位对玉米杂交组合产量有重要影响,其中穗粒质量是影响玉米产量主要的农艺性状。在玉米杂交组合田间筛选中可以把穗粒质量、行粒数、穗行数、穗位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同时兼顾穗长、穗粗、生育期、株高等对产量的影响。

猜你喜欢
行数穗位农艺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小麦不同穗位籽粒品质和形态性状分析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利用大刍草渗入系群体定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英语专业八级统测改错试题语言特征
玉米超多穗行数基因型通15D969 的 单倍体育种效应
多年秸秆还田后减追氮肥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和衰老生理的影响
玉米超多穗行数DH系15D969的发现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