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的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以许昌市为例

2023-11-29 13:22李娜张敏杰
农业与技术 2023年22期
关键词:许昌市农民农村

李娜 张敏杰

(许昌学院商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乡村振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本条件,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是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2022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已经是21世纪以来国家连续发布的第19个涉农中央一号文件,精准对“三农”工作进行指导,其强调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现代农业基础支撑、规模性返贫、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等问题,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1]。河南省2022年3月发布了《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强调要提升粮食和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建设和农村改革等重点任务[2]。同年发布并实施《河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针对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通过条例进行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这些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和河南省对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许昌作为河南省中部农业大市,是国家粮食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3],对其进行深入调研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收集一手资料,对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参考。

1 许昌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1 农业发展现状

1.1.1 农业产值及增速

许昌市近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呈现上升的趋势,见图1,2017—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55.9亿元、148.4亿元、162.3亿元、183.5亿元、182.0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4.1%、3.4%、2%、2.4%、6.2%,年均增长3.35%。第一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占比有所下降,从2017年的5.9%下降到2021年的5%,说明从农业初级产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型,具体见表1。

图1 2017—2021年许昌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变化趋势图

1.1.2 农业种植面积

许昌市近5年粮食种植面积小幅增加,见图2。2017—2021年许昌市粮食种植面积分别为43.43万hm2、45.60万hm2、44.86万hm2、44.92万hm2和45.01万hm2,2017年比2016年减少0.77万hm2,2018年比2017年增加2.17万hm2,2019年比2018年减少0.75万hm2,2020年比2019年增加0.06万hm2,2021年比2020年增加0.09万hm2,年均增加0.73%,变动幅度不大[8,9]。其中,2017—2021年小麦种植面积分别为21.63万hm2、23.30万hm2、23.01万hm2、23.02万hm2、23.05万hm2。总体来说,许昌市近5年粮食、小麦、烟叶、油料、蔬菜和花卉种植面积呈不同幅度增加,玉米和棉花种植面积下降,中药材种植面积基本不变,见表2。

图2 2017—2021年许昌市粮食种植面积变化趋势图

1.1.3 农产品产量

许昌市近5年粮食产量及其他农副产品产量变化幅度均不大,见表3。2017—2021年许昌市粮食产量分别为279.7万t、297.95万t、297.69万t、303.54万t、289.66万t,2017年比2016年减产4.5万t,2018年比2017年增产18.25万t,2019年比2018年减产0.26万t,2020年比2019年增加5.85万t,2021年比2020年减产13.88万t,年均增加0.71%,变化幅度不大。其中,2017—2021年小麦产量分别为157.3万t、165.54万t、168.80万t、170.04万t、171.17万t。总体来说,许昌市近5年粮食、小麦、烟叶、油料、蛋类和奶类产量都有所增加,玉米和蔬菜、肉禽和奶类产品产量下降。

表2 2017—2021年许昌市农业种植面积情况

1.2 农民收入及社会保障情况

1.2.1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支出

许昌市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为21816元,到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027.9元,见表4。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5年分别为15591元、16963元、18557.5元、19708.1元、21462.1元,比上一年度分别增长8.6%、9.2%、8.9%、3.8%、8.9%。从农民消费水平来看,连续5年均实现增长,见图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9571元、10573元、12391元、12861.5元、14831.1元,比上一年度分别增长4.3%、10.5%、17.2%、3.8%、15.3%。从增长速度来看,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0.99%,由此可以发现,许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过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且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高于收入增幅,可见许昌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相应消费需求更加多元更加接近居民平均水平。

图3 2017—2021年许昌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变化趋势图

表4 2017—2021年许昌市农民收入水平与支出

1.2.2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许昌市近5年农村居民消费价值指数变化幅度较大,见表5。2017—2021年许昌市居民消费价值指数比上年分别上涨1.4%、2.0%、3.0%、2.4%、0.8%。其中农村居民上涨比例为1.0%、1.7%、3.1%、2.5%、0.6%,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3%、2.9%、7.3%、8.4%、0.1%;非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2%、、1.7%、1.1%、-0.4%、1.1%;服务价格上涨2.7%、2.6%、1.3%、-0.9%、0.7%;工业品价格上涨1.6%、0.8%、0.9%、0.3%、1.4%;消费品价格上涨0.7%、1.7%、3.9%、4.1%、0.8%,具体见图4。可以发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从2020—2021年农村和城市的住房、交通通信、食品烟酒和服务等行业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均很小,甚至出现下降的情况。随着未来农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升,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潜在的消费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释放。

图4 2017—2021年许昌市各类消费价格指数变化趋势图

1.2.3 农民社会保障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1.53万人、251.71万人、256.8万人、257.18万人、256.9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14.28万人、413.05万人、403.82万人、402.2万人、6395.2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8.01万人、28.5万人、28.5万人、28.5万人、31.1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6.74万人、27.34万人、29.23万人、35.15万人、36.62万人,见表6。

2017年农村低保对象44831户,62489人,累计发放资金12459.7万元;2018年农村低保对象36529户,54880人,累计发放资金12690.9万元;2019年农村低保对象从37116户,57433人增加到2020年和2021年的62817人和63688人,累计发放资金从11950.4万元增加到17727.4万元和16695.1万元。2014年脱贫攻坚以来,精准落实帮扶,2018年有9个贫困村退出,17925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上年末的1.27%下降至0.73%。2019年农村贫困人口17169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4%。2020年3962户、8839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上年末的0.24%下降至0%。2021年纳入易返贫致贫户6641户、19552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2683户、7604人,脱贫不稳定户1096户、3093人,突发严重困难户2862户、8855人;风险已消除2339户、6331人,风险未消除4302户、13221人。全市域贫困人口实现高质量、可持续退出脱贫。

表6 2017—2021年许昌市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情况

1.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许昌市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活便利度大幅提高。人均住房面积不断增加,2020年家庭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9.08m2,比2010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长了41.85%。农村交通条件全面改善。道路长度在2020年比往年增长1.47倍,达到9470km。全部乡镇和行政村实现道路通畅目标,乡镇通客车率达到100%,从2014年至今,农村硬化路通达率达到100%。农村信息网络提档升级,新建(改造)110KV线路19.5km、10KV线路376.5km、低压线路3098.2km,新(改)建4G基站1121座[4]。

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不断提升生态质量。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2017年开始直至目前,均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实现跳跃式增长,2018年厕所普及率为43.7%,2019年达到83%,在完成2019年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户厕改造,整村推进厕所革命建设完成8842户,完成省级任务的107%,到2020年全县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9.22%,超目标任务4.22百分点。城乡垃圾污水治理2个PPP项目和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加快实施,各镇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投入运行,具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的行政村达62.46%,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2020年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上升至88.5%。

农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不断提高,1981年广播覆盖率为89.4%,电视覆盖率仅为0.0002%,进入21世纪后,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提高到90.6%和97.6%,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已达到96.12%和99.88%,贫困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100%[4]。

2 许昌市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许昌市土地碎片化程度较高,机械化种植的难度大,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民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种植区域碎片化、种植品种不统一,仍以小户、粗放种植经营为主[5,6],规模化种植的果园较少,呈现区域不连片,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掌握不到位、机械运输和机械耕种不足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迁,“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等问题日益突出[7],土地撂荒现象时有发生。且撂荒地大多地块偏远且贫瘠,地块周边道路不便、水利设施荒废、无水源,耕种困难。

2.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2.2.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乡村道路建设较差。村庄道路没有规划,还有一部分背街小巷泥土路,同时没有下水道,道路两旁存在生活用水淤积。农村公路在技术标准和路面等级上不高,同时缺乏科学严格的公路管护制度,以至于刚修的公路在几年后因为超载货车容易下陷,造成坑坑洼洼不平整,宽度、路面不达标,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滞后。现有水利建设资金主要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相对较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农民取水灌溉难的问题突出。农村流通设施滞后。目前农村冷库数量较少,尤其是大型冷库,很多肉、水产品、奶制品无法进入冷链系统,冷藏、存储难,同时也不利于其它农产品深加工,严重制约农村完整产业链的发展。

2.2.2 农村生态建设面临困境

缺少设施建设资金,同时后期管护机制不完善、执行难。如,农村有很多荒坑荒片、闲置废宅、坑塘等,而这些地方往往成为农村生活垃圾的倾倒处。想要生态宜居,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动用机械,成本较高。由于缺少后期管护机制,一些乡村基础设施建成后出现了损毁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集体经济薄弱,维护成本较高。农民参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认为是环境卫生、设施维护是清洁工、村集体或政府的事情,农民参与度较低。难以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农业农村建设项目投资周期长、风险高、回报率低等因素导致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需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3 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健全

社会保障层面上,低保已经做到了应保尽保,但社会保险的城乡差异大。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大外分乡镇企业和私有企业对农村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重视不够。农村保障体系不健全。如,农村生育保险和农村失业保险等基本上是空白。社会保障资金筹集难度大。主要依靠国家和集体补助,个人难以实现自觉主动缴费,农民投保积极性不足[8]。

3 探索许昌市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3.1 完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立足本土特色,基于许昌市粮油、烟叶、花卉、生猪、果蔬等优势产业,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抓手,构筑集“饲、养、加、农、工、贸”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体系。加快建设烟叶生产加工基地,配套建设交易中心、仓储物流基地。围绕果蔬产业建设生态观光产业园,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康养等一体的产业链,实现农、文、旅三位一体的产业深度融合。培育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和烘干及冷链物流,为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供保障,建设良种培育基地和繁育基地,加快适宜种(苗)试种推广;大力推进农业智慧化、数字化,加快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农田宜机化改造和农机化技术示范和推广;支持烘干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围绕现代农业园区、产业示范基地、专业村新建农产品集散点,打造农产品运输服务团队,促进产销无缝对接。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发展,把农产品与互联网相结合,如利用现在流行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线上直播,提高产品流量和知名度,打开销路,从而解决产品滞销后果[9]。

3.2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和完善对乡村公路、水渠网路、田土的改造,以适应中小型农业机械作业。做强农机化产业群产业链,积极培育壮大农机服务组织,创新农机服务方式,形成高效健全的农机化供应链。支持农机科技创新和研发制造能力建设,强化农机科研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机产学研深度融合。出台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以镇或者县为单位建立区域性服务托管政府组织,为小农户提供耕收托管服务。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给予政策支持倾斜[10]。加大对农村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通过有效引导生产生活方式改变,逐步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重视乡村环境和文化传承,提升农民的参与度、获得感和幸福感,引导农民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持续推进污染者付费制度。

3.3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规划设计、数据信息、产品运营等,同时要强化政策扶持,加强组织、制度和机制建设。一定要根据实地情况,做好分类指导,因村施策,防止“一刀切”“一个模式”。只有坚持“精准施策、量体裁衣、靶向发力”的原则,才能把村级集体经济做好做强[11]。

3.3.1 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

可以利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途径,集中村里闲置荒宅荒片,连片集中,有利于盘活土地资源,发展集约化生产以形成规模效应,通过新模式的土地流转方式,使农村的资源聚集化、扩大化、有效化。返租倒包型,村集体可以将土地等资源要素通过市场承租的方式归到村集体,再由村集体进行统筹,根据具体需求规划布局,再对外承包给公司或者种植经营大户,以增加集体收入。土地股份合作模式,村集体或者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农户土地,对土地进行连片整齐规划,形成大面积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形成农户按股入社,根据效益分红,实现土地最大化经济价值收益到村集体“富起来”的转变。

3.3.2 村党支部加农民合作社

农村基层组织是我国社会组织的“最后一公里”,要建设好农村工作,重点在于有完善的基层党组织与优秀的领导,心系群众,主动作为,发挥好战斗堡垒、引领带头作用,为村里谋发展[12]。党支部要带头创办或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政府要强化引导、合作社要可行性实施,建立全方位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支持农村集体领办、创办、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组织。在合作社发展方面,农业农村局要积极开办培训班,通过引进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培育新型农民、新型经营主体,向村两委班子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摸索一条适合本村的发展道路,科学规范合作社生产运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3.3.3 开发利用闲置资源

村班子要对整村开展“三资”清查,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在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登记荒山、荒坡、荒滩、荒沟、闲置的村办公用房、校舍、老旧厂房、河流、山塘等资源,集中开发或者对外承包收取费用,借鉴PPP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采用自主经营、合作经营、村民集资等多种方式,发展现代农业项目、特色养殖、乡村农家乐等新业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慢慢积累的过程,也需要农民慢慢摒弃“小农思维”,需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政府要多做引导,走“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之路,提高自身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管”。

3.4 健全农民社会保障和教育培训体系

3.4.1 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建设

发挥各级财政职能统筹好社会保障资源分配,在涉及农村教育、医疗、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精准补齐农村托老、留守儿童妇女和残疾人服务等方面的短板,缩短保障标准与农村居民需求间的差距,同时进一步增加社会救助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养老院和医养结合等养老项目建设。通过市场调节作用,发挥土地养老保障功能,借助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合规利用资金进而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探索农村居民通过土地信托方式,符合条件的老年农民使用土地承包权换取当前所需养老津贴,在金融市场实现土地养老功能。

3.4.2 构建农民返乡创业培训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地方政府要多深入到田间地头,倾听农民朋友心声,根据农民需求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探索本地农业多元化发展方向,引进相关技术,酌情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倾斜,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创业环境;鼓励农技专家多下乡,为农民在生产、养殖等方面给予全面指导,理论实践相结合,培育一批新型农民;定期举办开展相关的创业培训,加强对创业政策的解读宣传。建立地方创业线上平台,充实丰富线上资源。返乡农民工可利用便利的网络线上平台,随时随地学习所需创业知识,各类专家可在平台上发布各类课程和专题培训等;同时可建立网络图书馆,返乡农民工通过网络图书馆,可开拓自己的创业视野,通过理解学习创业相关知识,准确清楚自己创业状况,有的放矢选择再就业。建立培训讲师团队,各级政府应聘请有经验的经管专家学者、创业导师、专技人员等组建培训讲师团队。使“土专家”“乡创客”等乡土人才快速成长起来、涌现出来,让其扎根农村、热爱农村,成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4 结语

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乡村振兴助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农业生产的增长率可能决定着向现代化过渡的限度,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先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乡村振兴确保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脱贫攻坚的质量。

猜你喜欢
许昌市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许昌市
许昌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查
许昌市
许昌市新农村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