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目标策略能否为高质量发展增效?

2023-11-29 17:31张伟伟张景静
求是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政府行为资源配置高质量发展

张伟伟 张景静

关键词:经济增长目标;政府行为;资源配置;高质量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各级政府在每年的“两会”上会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并部署未来的规划,“两会”被视为当地新一年经济工作的风向标。“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会制定明确的经济增长目标,以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后,政府会披露本年度的重点工作,明确资源配置导向,本文将此现象称之为宏观经济管理中的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制定经济增长目标隶属于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行为,已有学者研究发现政府行为显著影响辖区经济发展。以政治“锦标赛”为代表的研究表明,中国上级政府倾向于以相对绩效考核地方政府并作为其政治晋升依据,使得地方官员围绕GDP增速展开激烈竞争。①从财政分权视角切入的文献发现,财政分权赋予了地方政府收入自主权和支配辖区资源的自由权,从而使其通过财税、产业政策等干预经济增长。②

作为政府引导辖区经濟发展的策略工具,年初公开承诺的经济增长目标是政府行为影响经济增长最直接的方式。中国的典型化事实是经济增长目标能得到较好的兑现。③因此,经济增长目标可以作为预期本年度实际完成经济增长率的下限。从政治晋升的角度,地方官员倾向于制定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向上级展示工作能力。从财政分权的角度,分权为实现公开承诺的目标奠定了财力基础,政府有底气制定更高的目标。④已有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目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正相关。如徐现祥和刘毓芸发现,经济增长目标和实际经济增长几乎等额变动。⑤李书娟和徐现祥以灯光度量实际经济增长率发现,经济增长目标在经济下行期能够引领经济增长。⑥

中国在党的十二大到十八大的历次党代会报告都会提及GDP翻番的目标,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非翻番类的GDP目标,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增长”的弱化。另一方面,从“十五”规划(2001—2005)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党中央都制定了明确的经济增长目标,而“十四五”规划对经济目标的表述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这种表述方式首次出现在中国的五年规划中,也透露出中央层面弱化经济增长目标的信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高质量发展的本真性是在一定经济质态条件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实践取向方面,要求推进经济结构向高端化演进。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一是动力机制不同于高速增长阶段的经济质态,中国已由生产力不满足人民需要的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有更具本真价值理性的创新作为引进发展的动力机制;⑦二是发展理念的革新,高速增长阶段是“GDP第一”,而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性使得各地区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质量发展是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可持续的发展。但纵观2000—2021年中国各级政府的《政府工作报告》,除2020年受疫情冲击外,均制定了明确的经济增长目标。由此引发了值得深思的问题:1982年(党的十二大)至今,在中国实践多年、以调动经济发展积极性的经济增长目标策略能否与新发展阶段下的高质量发展“携手共进”?其影响机制是什么?如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经济目标策略以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及特征如何影响高质量发展。为此,首先,整理了国务院、省级和地级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利用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讨经济增长目标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相较于省级,地级市政府实现经济发展的职能更加突出,①也是我国经济绩效的主要考核对象。②其次,参考徐现祥等人的研究、张伟伟和张景静等人的研究计算了高质量发展指标。③再次,构建计量模型估计经济增长目标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而后,在解决内生性偏误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进行异质性分析与机制检验。最后,就如何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目标策略为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提出政策建议。

目前,学术领域关于经济增长目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经济增长目标的影响因素;④其二,增长目标影响经济活动。⑤部分文献从经济增长目标的视角揭示了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扭曲和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⑥纵观已有文献,涉及经济增长目标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匮乏。与徐现祥、李书娟、王贤彬等人采用省级数据从政策工具选择的角度研究经济增长目标与经济发展质量⑦不同的是,本文从政治职能更弱、经济发展职能更突出的城市层面出发,关注的是经济增长目标及表述方式的约束性如何影响高质量发展。理论层面,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延伸了政府行为相关文献的研究脉络,也为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开辟了新的研究视域;实践层面,为新发展阶段中国进一步完善经济增长目标策略,进而为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等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二、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说

(一)典型化事实:中国各级政府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特征

通过2004—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增长目标及表述方式可发现中国各级政府经济目标有几个典型特点:(1)对比各级政府自上而下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省级层面95.6%的地区高于中央目标;92.9%的地级市高于所在省份目标,94.9%高于中央目标。由此验证了中国的“层层加码”现象,⑧此现象可视为政府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时面临的外在约束。(2)各级政府经济增长目标的表述方式不同。中央表述经济增长目标倾向于采用“区间”或“数值+左右”的软词汇,而地方政府倾向于用“确保、力争”等硬词汇,而硬词汇意味着经济目标对经济工作的约束较高,经济发展可调整的弹性空间较小,此现象可视为政府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时自我施加的内在约束。(3)经济增长目标的兑现情况。中央能较好完成,省级70.4%的地区能完成,但地级市的完成率仅为49.6%。上述事实说明,作为中国经济绩效主要考核对象的地级市官员为赢得政治晋升优势,在以硬词汇表述目标和“层层加码”的内外约束下,政府兑现越高的目标面临的压力越大。

(二)经济增长目标及约束性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政治集权、经济分权的制度体制决定了中国的“央地关系”是由中央主导、各级政府之间逐级分权的行政发包制。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是将任务和目标逐级分包给地方政府,并制定地方官员包干的激励机制。就经济发展工作来看,党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精神都会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①在中国垂直管理体系的行政管理模式下,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负责的“向上负责制”和晋升激励会促进地方政府致力于实现包干的目标。②晋升“锦标赛”理论认为,兑现承诺是政府拿到参与锦标赛“入场券”的前提。③因此,政府会致力于兑现公开承诺的经济目标。而“层层加码”的外在约束④和以硬词汇表述经济目标的内在约束导致地方政府为兑现目标将工作重点集中在经济增速上。黎文靖等人的研究发现,我国上级政府倾向于以相对绩效指标考核地方政府,为了不在同侪竞争中败下阵来,相邻政府间倾向于采用相近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策略。⑤然而,合理的经济目标应该内生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平衡式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定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具有完成既定目标的资源禀赋,那么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将使地区面临经济增长压力。为了兑现年初的“公开承诺”,面临增长压力的政府会重点关注经济增速,进而不利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据此,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不利于推进高质量发展。

徐现祥和刘毓芸的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目标通过倒逼资源配置拉高经济增速。⑥因此,如果政府面临经济增长压力,为了完成目标以拿到政治晋升的“入场券”可能会采取短期经济行为。就政府本身助力经济增长的行为而言,可能会将资源配置在短期内快速拉高经济增长的领域,如基建投资;就以企业为载体拉高经济增速而言,政府可能通过产业政策吸引企业入驻、刺激企业扩大投资等,进而对本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为此,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经济目标以倒逼资源配置的方式拉高经济增速至目标水平的方式将侵蚀高质量发展。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说明

本文的研究样本是2004—2019年中国264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层面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相应经济变量的平衡面板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共有293个地级市,部分城市因统计数据严重缺失,未纳入此次研究范围,样本率达到90%,能为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提供充分信息。

关于数据来源,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主要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城市年鉴》和《城市统计年鉴》以特载、特辑、专刊等形式披露的《政府工作报告》。本文按照表述经济增长目标文本的“软硬”设定经济增长目标的约束强度变量,如“力争、确保、之上、高于、达到”视为硬词汇,目标约束强度较高;“左右、区间、与省或国家持平”视为软词汇,目标约束强度较小,以进一步深入分析目标表述方式的约束性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其他的相应经济变量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国泰安数据库、Wind数据库;构建工具变量所用的地级市數量、灯光数据、经纬度来自国家统计局、国家环境信息中心(NCEI)、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

(二)指标计算

1.被解释变量:高质量发展(TS )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对“高质量发展”的表述,参照徐现祥等人和张伟伟、张景静的研究,①本文计算高质量发展指标(TS )。具体地,设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形式Yit = Ait K δit L1 - δit ,将经济增速(gYit )按照要素来源分解为技术、资本和劳动增长率的贡献,进而计算技术进步率对经济增速的贡献份额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变量:

其中,Ait、Kit 和Lit 分别表示i 地区t 年的技术、资本和劳动,δ (0 ≤ δ ≤ 1) 为要素的产出弹性。其中,gYit 为经济增速;gAit,gKit 和gLit 分别技术、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借鉴张军等人和单豪杰估计资本存量的方法,②本文以2000年为基期估算2000—2019年中国264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资本存量数据,资本产出弹性δ 设为0.4①,进而计算不同资本存量估算方法下的高质量发展指标TSit _Zhang 和TSit _Shan。

2.核心解释变量

政府年初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egoal)。整理《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对以区间或设定两个经济增长目标的地区,取均值处理。

3.控制变量

考虑到其他影响因素及遗漏变量导致的模型识别问题,本文分别从基础性因素和一般性因素控制影响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基础性因素主要强调客观条件,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一般性因素更加强调地区的发展环境,如政府职能、对外开放、金融发展等。基础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EDLevel):城市人均GDP/国家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更有实力进行技术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③产业结构(SecondI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④一般性因素:财政压力(FiscalP ):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表明地区财政盈余的程度,在我国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下,如果地区面临较高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倾向于将资源配置在实现最大化经济产出的领域;技术创新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无法满足政策当局的需求,势必会损害高质量发展。⑤科技扶持度(SciE_FE ):科学事业费支出/财政支出,技术创新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地方政府对科技的扶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微观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技术拉动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⑥对外开放度(OpenL ):进出口贸易总额/名义GDP,贸易影响地区经济发展。⑦金融发展程度( FinanceL ):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余额/名义GDP,作为经济发展血液的金融为经济活动提供了资金保障,加强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经济发展效益(上述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①

从表1可知,两种估算资本存量方法得到的技术拉动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种计算方法的合理性。整体而言,我国的技术拉动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低(均值8%左右,最大值16%左右)。样本期内,城市层面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的均值为10.9%,高于国家宏观层面(7.2%)和省级层面(9.4%)的均值,表明中国地方上下级政府设定经济目标时存在“层层加码”现象。

(三)计量模型构建1.基本回归模型

本文的核心问题是检验经济增长目标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根据研究假设,构建以高质量发展为被解释变量,经济增长目标为核心解释变量的面板计量模型。

式(2)中,β0 为截距项;β1 代表经济增长目标(egoal)对发展质量的影响,其系数和显著性是本文关心的重点,若β1 显著为负,说明设定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不利于高质量发展。CVit 表示上文提到的系列控制变量,χ 为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μi 和λt 是个体和时间固定效应;εit 是随机扰动项。其余变量符号的含义同表1。

2.空间自回归模型(SAR)

中国地区之间存在政治晋升的横向竞争现象,“邻近”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效应”可能会影响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策略,如模仿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布局等。为了刻画“邻近”地区高质量发展对本地区的影响,在模型(2)的基础上引入“邻近”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项 WY,捕捉地区间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相依性,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即:

其中,ρ 表示邻近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W 为空间权重矩阵,作用是表示邻居的影响方式及程度。考虑到不仅在地理位置上邻近的地区对本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有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也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参考对象。为此,本文构建逆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即对“邻居”的选择同时考虑了地理位置邻近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W 矩阵中的非对角线元素计算如下:

其中,econvar 为经济变量,本文分别选择了人均GDP和名义GDP,取经济变量在样本期内的平均值;D_ij 是地区i 与j 之间的地理距离;beta 表示距离的缩減因子。

四、实证结果分析

表2是经济增长目标对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实证结果,(1)—(8)列分别是在逐渐控制地区、时间固定效应和相关控制变量下,经济增长目标对两种资本存量估算方法下的高质量发展的回归结果,一致地支持经济增长目标提高,高质量发展水平下降的假设1。以列(7)为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经济增长目标每增加1%,高质量发展将下降0.056%,假设1得到验证。从控制变量的估计系数来看,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扶持(0.062)、地区金融发展的提升(0.261)都有助于推进高质量发展。

(二)稳健性检验

1.内生性处理:经济增长目标的内生性

年初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属于事前指标,能够避免逆向因果导致的内生性,但需考虑到可能存在遗漏变量的问题,为此,本文构建两个工具变量,在解决内生性偏误后重新审视基本回归得到的结论。工具变量1(IV1)是地区所属省份的地级市数量乘以上一期的经济增长目标。上级政府采用相对绩效考核地方官员工作能力的政绩评价体系使得对经济绩效的竞争衍生为对经济增长目标制定的竞争。①如果本省的政治晋升竞争比较激烈,则地方政府倾向于制定较高的目标以向上级传递执政能力。通过查询省政府网站的公开信息发现,每个省副省长的数量相对固定,集中在8—9个。所以,地级市数量越多的省份,政治晋升越激烈,倾向于设定较高的经济目标,满足相关性。另外,地级市数量隶属于政治层面,满足排他性。滞后值也是广泛被使用的工具变量,鉴于2004—2019年各省份地级市数量相对固定,本文用地级市数量与经济增长目标滞后一期的交互项作为经济增长目标的IV用于面板数据的估计。工具变量2(IV2)是基于空间权重矩阵计算的邻近地区经济目标的加权平均值。为了避免锦标赛输在起跑线上,在“锦标赛”体制下,“标尺效应”的存在(相关性),使得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受“邻居”地区的影响,②所以本文用逆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计算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目标的加权平均值,而本地区年末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不会逆向影响其他地区年初的经济增长目标(排他性)。

本文用2SLS和GMM进行工具变量的估计,由表3回归结果可知,经济增长目标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未发生实质性变化,说明在解决内生性偏误后,基本回归结论依旧稳健。另外,IV1和IV2通过了弱工具变量检验和过度识别检验,说明本文构建的工具变量合理。

2.空间面板: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相依性(空间自回归模型SAR)

考虑到“邻近”地区高质量发展对本地区的影响,本文进一步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重新检验假设1。根据表4的估计结果,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后,经济增长目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未发生质的变化,且空间滞后项rho 显著为正,说明邻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对本地区存在“标杆效应”。

3.剔除特定城市: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

在本文的研究样本中,涉及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三类。直辖市在行政级别上等同于省,中国直辖市的市委书记一般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为副国家级干部,与其他城市的官员相比,经济锦标赛的压力较小。副省级城市是中国省级单位对所辖大城市下放较大经济管理权限的城市,一般是省内经济发展较快、能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城市,此类城市面临的经济压力也较小。为此,本文用不包含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样本重新检验假设1(结果见表5),假设1依旧成立,结果稳健。

五、进一步研究

(一)异质性分析

1.异质性分析: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012年新一届政府产生后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①,为了检验中央层面发展理念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目标与高质量发展关系的影响,本文引入新一届政府执政的虚拟变量(DumNG2012)及其与经济目标的交互项,结果见表6的列(1)—(2)。DumNG2012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新一届政府的新发展理念显著提升了高质量发展;交互项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中央层面对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视弱化了经济增长目标对高质量发展的扭曲效应。

2.异质性分析: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的约束强度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的经济增长目标的表述文本,设定目标约束强度变量为Eh_l re。具体而言,出现“力争、确保、之上”等词汇,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对本年度的经济工作约束强度较高,Eh_l re 为2;出现“左右、区间、持平、与省同步、与国家同步”等词汇,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强度较小,Eh_l re 为0;其他为1。引入Eh_l re 及其与egoal 的交互项,估计结果见表6的列(3)—(4)。Eh_l re 显著为负,说明表述经济增长目标采用越“硬”的词汇,即经济增速目标的约束越强时,越不利于高质量发展。

3.异质性分析:目标层层加码

按照城市经济增长目标与省级经济增长目标的差额度量“层层加码(Add_T)”,其均值为1.59%,且93%的地区设定的目标大于所在省份。而过高的目标施加的经济发展压力会扭曲政府的经济行为。按照Add_T 的均值将样本分为加码程度高和低的子样本,回归结果见下页表7的列(1)—(2)。可见,“层层加码”较高地区的经济增长目标不利于高质量发展,而较低加码地区的经济压力较小,政府工作不必过度集中于经济增速,且适当提高目标能增加政府工作的努力程度,进而提升高质量发展。

4.异质性分析:经济增长压力的感知程度

能否完成既定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区自有的资源禀赋,资源充裕的地区有轻易完成目标的能力,经济压力较小;而资源匮乏地区的压力较大,更易导致政府的短期行为。作为“本地人”的地方政府是比较了解当地的资源禀赋,能感知到以现有资源禀赋完成目标是否存在压力。本文以灯光亮度作为实际资源禀赋的度量,①将样本划分为增长压力感知较高和较低组(回归结果见表7)。在经济增长压力感知较高的地区,政府深知以既有资源难以完成既定经济目标,为在短期内快速拉高经济增速以兑现承诺的短期行为会侵蚀高质量发展。

(二)机制检验

1.机制:资本增长率

假设1成立的关键是经济增长目标作为政府的公开承诺,对本年度实际经济增速有较高约束。过高目标施加的经济增长压力会导致政府的工作重点集中在经济增速,进而扭曲资源配置。实践中,固定资产投资是政府干预资源配置最主要的方式。②本文采用资本增长率进行机制检验(结果见表8),说明经济增长目标的提高确实拉高了地区投资率。假说2成立。

2.机制:引进资金的能力

政府除了干预固定资产投资外,还可出台系列政策提高本地区对资金的吸引力而引进资金以拉高经济增速。根据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公布的创新创业区域指数,本文计算了在新建企业(NewBC)、吸引外来投资(FInvest)、吸引风险投资(VCinvest)三个子维度的综合指数,见式(5):

以Invest 为机制变量(估计结果见表8),经济目标的增加显著增加了本地区的新增投资量,也支持经济增长目标通过倒逼资源配置的方式拉高经济增速至目标水平进而不利于高质量发展进程的假说2。

3.机制:资源配置

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指能够实现经济产出最大化的“帕累托最优配置”,资源错配是相对于有效配置而言的。如果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施加的经济增长压力使得劳动和资本倾向于配置在短期内能够快速拉高经济增长的领域,那么以最大化产出为导向的资源错配指数就会减小。相对而言,绿色、低碳、环保等领域的经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创新领域的风险大、周期长的特点不能满足短期快速拉高经济增长的需求,上述领域资源配置的减少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相背离。参考白俊红和刘宇英计算资源配置指数τ,①τ 越低,说明要素有效地配置在能最大化经济产出的领域,存在较小的生产效率损失。因此,为了检验经济目标是否倒逼资源配置在短期内能最大化产出的领域而侵蚀高质量发展的假设2,以τ为机制变量,如果经济增长目标提高能够降低τ,则说明提高经济增长目标使更多要素配置在能最大化经济产出的领域以拉高经济增速(结果见表8),假说2也得到验证。这也与王俊松等人发现的资源配置扭曲损失了创新生产效率的结论相吻合。②

六、结论与政策启示

基于中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本文根据经济增长核算理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测算了高质量发展指标,实证检验在中国实践多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管理策略能否与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主题“和谐共生”。研究发现:(1)经济增长目标作为地方政府年初的公开承诺,对地区的经济发展施加了一定的约束,过高的经济目标约束使得政府本年度的工作集中于经济增速上而不利于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这一基本结论在考虑地区间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解决内生性偏误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异质性研究表明,2012年新一届政府产生后,中央层面在发展理念上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后显著促进了高质量发展,且在后续的五年规划期经济发展的侧重点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相较于经济增長压力较小的地区,面临经济增长高压的地区,如实际经济增速未完成经济目标的地区、以较“硬”词汇表述经济增长目标而“自我施压”的地区、在上级政府经济目标的基础上“层层加码”过高的地区以及以实际资源禀赋难以完成既定目标而感受到增长压力的地区,经济增长目标的提高显著侵蚀了本地区的高质量发展。(3)机制检验发现,提高经济增长目标通过倒逼资源配置在短期内能快速拉高经济增速领域,如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吸引外来投资、引导资源配置到能最大化经济产出的领域等,以兑现政府承诺的方式不利于高质量发展。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发展阶段下,如何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管理策略为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本文有以下几点政策启示。(1)各地区由于先天资源区位条件的差异,并不是都具有完成高速经济增长的条件,而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从重点关注GDP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向更加多维性和丰富性的发展阶段,意味各地区的发展有更多的可选路径和更广的战略空间,地区特色可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因此,地区要致力发挥比较优势,创造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全面布局以制定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如北京的定位是政治、文化、科技创新中心,可通过“减量化”优化发展。对于制造业大省,则是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使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量的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双赢。(2)中央层面进一步深化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淡化经济增速,进一步细化高质量发展的含义,将高质量发展指标化,进而纳入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切实激励地方政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权衡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发展增量,以期实现“量增质更优”的目标。(3)弱化经济增长目标对本年度经济工作的约束性,如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要内生于自身的资源禀赋,不可为了超过同侪地区而“放卫星”式地提高经济增长目标。另外,政府以相对较“软”的文本表述经济增长目标,为本年度实际完成的经济工作留下可调整的弹性空间,让GDP“换挡”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同频共振。

猜你喜欢
政府行为资源配置高质量发展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发展方式转型期的政府行为的转变
浅谈政府公信力的不足与对策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