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

2023-11-30 12:47张丰
意林 2023年19期
关键词:时空观邻座陌生人

张丰

我最后一次坐“传统火车”是在2009年春节。

我在郑州挤上回成都的空调列车,补了一张卧铺票,买了一瓶饮料,爬到上铺躺下——因为春节在家大吃大喝,我患上了胃炎。

今年春节我再一次回家过年,已经是“高铁时代”。这是不一樣的旅途,表弟开车送我去附近县城的高铁站,从那里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郑州。

我在郑州东站订了酒店,洗了一个澡后,和两位高中同学一起吃晚饭。这不是春运,已经是社交和旅行。

高铁对人的影响要比我们想的更大。一个证据是,高铁上的事似乎最容易上热搜,几乎每年都要上好几次。

乱占座位的胖大叔、吵闹的儿童以及把手机外放并搞得很大声的老人,都会被批判。

从这些批判中我们能够看到一种新文明的崛起:注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尊重他人的权利,提倡小声说话,不给他人添麻烦。

其中,对儿童的批判最复杂。

在成都,曾经有一位女乘客吼吵闹的小孩,和孩子家长发生冲突,双方被带到派出所。

今年暑假,有关“儿童车厢”的讨论再次多了起来。

一位朋友在乘坐高铁的时候数了一下,他所在的车厢有十几个孩子。

可以想见,这节车厢一定是很热闹的。

中国人普遍有“儿童优先”的观念。

“人家还是个孩子呀”这句经典的话,其实包含相当复杂的意思——有辩解,也有撒娇,更多的是无奈:谁不曾是一个孩子呢?你就忍了吧。

在飞机和高铁上,这个观念受到很大冲击,人们开始呼吁“安静的儿童”。

如何让孩子外出时静下来,可能是很多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让我们从“如何对待儿童”的争执中脱身。

实际上,这样的争执和焦虑,本身就是社会进步。“高铁时代”重新塑造了中国人的时空观。

如今,早饭后从成都出发,钻进一个高铁站,等到中午从西安的另一个高铁站出来,可以吃到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

20年前,乘坐火车旅行时,我们很愿意在火车站拍一张照片,那里很混乱,但也是认识一个城市的第一步。

现在,乘坐高铁到一个城市,几乎没人知道高铁站是什么样的,因为在站内就可以换乘地铁、出租车。

这是大的时空观,具体到个人,高铁则给我们的身体提供了新的边界感,包括接触、声音、气味等。

想一下“绿皮车时代”,那是另一种关系——在你上车的时候,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那是列车的专属味道,你非常厌恶,但是几分钟后气味就消失了,因为你已经融入。

在座位上,你不得不和周围的人聊天,开始极不情愿,后来却也发现有很多乐趣。

有时候你甚至要和陌生人共处十几小时,几乎无话不谈,但是下车的时候没有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

那时没有加微信这么方便,但是现在有了,你又对加陌生人的微信丧失了兴趣。

如今的高铁,空气称得上清新,更重要的是,年轻人已经率先达成共识——在车厢内尽量不说话,接电话要小声,最好不要和邻座搭讪。

我乘坐过很多次高铁,没有一个邻座给我留下印象。

写到这里,我几乎要怀旧了。

这是应该警惕的情绪。

没有人否认,高铁将载着我们驶向光明的未来。但是,有时候我又忍不住想,这一路前行,我们得到很多,却又总觉得失去了什么。

“高铁内的生活”无疑是一场新戏剧,我们就先演着吧。

猜你喜欢
时空观邻座陌生人
康德时空观的理论背景与发展形成
幻境与宿命——喜玛拉雅时空观的当代再诠释
时空观指导下的模块整合教学——以《20世纪四五十年代力图称霸的美国》为例
浅谈高考历史学科的整合与长效复习模型——新时空观的构建与运用
母子俩的对话等
两粒一起嚼
随口就来的虚荣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
多吃多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