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谁没吃过这些苦

2023-11-30 12:47兰茜刘畅
意林 2023年19期
关键词:熟人组员室友

兰茜刘畅

上大学后,小吴发现自己经常身处“不知当讲不当讲”的纠结中:小组作业碰上划水的队友,倘若对方是不太熟的同学,还能轻松地提出意见;若是自己的朋友,聊天框里的字打了又删,就是迟迟按不下“发送”。同样的纠结也发生于宿舍中,对铺起床的动静远胜闹钟,提醒后室友虽会道歉,却依旧改不了这点。几次三番,他不由为难,想直接表达自己的不适,又觉得十分别扭。这种困扰正是“00后”在大学阶段人际关系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大学生活的开始,正是年轻人离开熟悉的社会环境、独立面对复杂集体生活的开端。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在同一个空间中学习生活,想要各自相安,探索彼此的社交边界成为绕不开的步骤。

不仅宿舍关系需要摸索,小组关系同样让人头痛。在大学,小组作业也被称为“小组作孽”,其恐怖之处在于,你永远不知道平常“人还不错”的朋友在小组里是什么样子。更恐怖的是,无论遇到的是认真靠谱型还是摸鱼划水怪,你都必须学会处理与其的关系。但不管朋友在小组中表现得多么糟糕,直接指责或撕破脸皮的人还是少数。年轻人更愿意让其他组员发表意见,或是直接将对方的那部分工作重做,不想因为小组作业破坏彼此的情谊。无论是与朋友、室友还是同学相处,年轻人都表现出一种倾向,对伤感情的恐惧胜过忍受不便的痛苦。根据社会心理学家杨国枢的观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可以按照亲疏程度分为三个类型,依次为家人关系、熟人关系、生人关系,其中朋友、同学、室友等都属于熟人关系的范畴。

从中学迈入大学,意味着年轻人需要构建新的熟人关系。而从陌生人变为熟人,则需要付出时间、人情和信任,高昂的经营成本让每一段关系都弥足珍贵。熟人关系中的两人如果互动不好,还会产生耻感、焦虑或愤怒等负面情绪,为了避免产生这些以熟人为对象的不良情绪,中国人比较会采取合理化与自卫性投射等防卫方法。因此对犯下的错误,熟人往往会选择设法通融,而不是轻易指出。

难将意见说出口,还与我国根深蒂固的“和文化”息息相关。杨国枢指出,中国文化的和合性落实在社会关系上,便是强调与追求所有人际关系的和谐。都十分注重和谐观念,传统中国人对不和谐或冲突会形成焦虑甚至恐惧。

当然,维持一段良好的关系不可能只靠默默忍耐,或是等待一切不好的事情自己消失。无论是直面问题,还是回避矛盾,都不失為一种解决方式。在被小组作业折磨两年后,小吴得出了一个教训——只和磨合多次的固定组员合作,其他人哪怕是最好的朋友,也不要轻易答应对方的组队请求,从此摆脱了小组作业中99%的社交烦恼。至于室友的习惯问题,他下定决心和对方认真谈一谈,虽然不一定能改变清晨的“叫醒服务”,但至少自己明确表达了希望改善现状的意愿。将控制情绪的权利拱手交给他人时,人际关系就会变得紧张。在因他人的行为感到不快时,提醒自己是否先默许了对方越过自己的边界,倘若答案为肯定,那么现在永远是重新厘清这一范围的最佳时刻。

猜你喜欢
熟人组员室友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猪一样的室友
Life Story
还有梦
校园“老”熟人,我们的成长大“师”
和熟人相处之道
小组落幕
别忘记跟熟人打招呼
我就吃一点
考前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