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地区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为产业振兴添活力

2023-12-01 03:0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农业农村局雄东毕
河南农业 2023年31期
关键词:阿克苏地区龙头企业园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农业农村局 雄东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始终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乡村产业振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工作来抓,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强化一产、做大二产、优化三产上不断进取,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升级。阿克苏地区依托粮、棉、果、畜、设施农业“五大基地”为主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打造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主的农产品加工聚集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主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十城百店”工程为主的农产品销售网络,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产-供-销”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为产业振兴增添活力。

一、农业产业化基础基本形成

(一)强化基地建设,促进一产上水平

1.稳粮。阿克苏地区大力发展高产、优质、专用粮食品种,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自给率稳步提高,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22 年,阿克苏地区粮食种植面积33.50 万hm2,总产量294.75万t,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8.83 万hm2,总产量131.36万t。

2.优棉。阿克苏地区深入推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和长绒棉产区优势区地位,棉花总产量占全国的1/9、新疆的1/3,长绒棉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成为自治区纺织服装产业“三城七园一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长绒棉之乡”。2022 年,棉花种植面积54.15 万hm2,总产量116 万t。

3.强果。阿克苏地区持续开展林果业提质增效,是新疆薄皮核桃、红枣和香梨等优质特色果品主产区和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基地。2022 年,阿克苏地区林果总面积30 万hm2,总产量259 万t。

4.促畜。阿克苏地区全力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百千亿”工程,实现短时期内聚集上规模。截至2022 年底,阿克苏地区牛存栏106 万头,羊1000 万只,家禽超1 亿只。

5.兴特色。阿克苏地区坚持抓大不放小,因地制宜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的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初具规模,辣椒、西甜瓜、恰玛古、马铃薯、油料、番茄、甜菜、中药材、豆类、小茴香等各类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超 5.33 万hm2,总产量138 万t。

(二)创造基础条件,提升产品附加值

1.加强载体建设,为加工提供平台。阿克苏地区共有各类园区12 个,其中,国家级园区2 个、自治区级园区6 个、地区级园区4 个;入驻企业1442 家,其中,农业企业128 家,农业企业占比8.9%;初加工市场主体辐射到47 个乡镇、153 个乡村。

2.深化产品加工,为增值创造条件。阿克苏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不含棉纺企业)265 家,加工能力213 万t,实现营业收入77 亿元,利润总额7 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17:1。

3.培育龙头企业,为发展提供牵引。阿克苏地区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63 家,其中,国家级4 家、自治区级67 家、地区级92 家,总产值147.73 亿元。

(三)推进三产融合,拓展农业新功能

1.强化集群规模化。阿克苏地区培育和打造核桃、香梨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 个,认定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 个,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4 个,培育地区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7 个,实现乡村产业“点、线、片、面”集群集聚发展。

2.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阿克苏地区培育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1 个(温宿县),自治区休闲农业示范县2个(阿克苏市、温宿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 个,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2 条,休闲农业精品农庄(园)5 家,各类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组织529 家,休闲旅游接待人数442 万人次、带动农户3.1 万,营业收入6.2 亿元。

3.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阿克苏地区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电商销售、“直播带货”“云签约”等新营销模式。截至2022 年底,共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7 个,培育网络店铺15 689 家,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34.86 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5.61 亿元。

二、农业产业化短板不能忽视

(一)产业发展不平衡

农业产业发展程度不一致,呈现大而不强、短而不长、散而不聚、粗而不精的发展局面,粮食精深加工水平不高、能力不足,以初级产品为主。

(二)企业带动能力弱

民营企业受资金、技术、人才、市场、订单等因素的制约,不敢向深加工、精加工、高科技的方向迈进。涉农国有企业示范带动作用较弱,撬动作用不明显。

(三)产销衔接不顺畅

政府与市场、企业主体与市场之间衔接不紧密,市场开拓能力弱,销售渠道不畅,没有形成稳定收购机制,致使部分农产品陷入销售困境。

三、改进措施及建议

(一)完善支撑体系,提升全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1.融合创新链。阿克苏地区以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院校开展现代种业、农机装备、水肥一体、储藏保鲜、精深加工等关键领域技术攻关,持续取得一批创新成果;依托各类园区建设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在龙头企业建设实训点,推行“订单培训”;利用援疆机制,承接援疆省(市)产业梯度转移,探索建立合资入股等利益分享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培养、交流合作力度,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

2.畅通资金链。阿克苏地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向主导县倾斜、向产业链建设倾斜;争取自治区政府债券,支持农业全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比例;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有关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专属产品支持全产业链各环节建设;完善银担合作和风险分担机制,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的作用,为龙头企业融资增信,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支持银行机构探索开发圈舍和活体畜禽抵押、养殖场抵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抵押贷款和订单融资等创新金融产品;鼓励融资担保与农业产业链加速融合,强化融资担保公司支农支小作用。

3.建设平台载体。阿克苏地区通过新建、改扩建园中园等方式,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吸引与主导产业相关的龙头企业和食品装备、包装、物流等配套产业入驻园区集聚发展;支持建设各级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积极推进“一县一业”发展,申报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镇域为重点,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推进产镇融合;以特色村为重点,建设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推进产村融合;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二)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

1.培育龙头企业。阿克苏地区参照产业链图谱和清单,突出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商招商,重点引进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形式,支持组建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链紧密度。

2.拓展农产品初加工。阿克苏地区按照初加工在乡镇村的要求,在乡镇或中心村发展一批初加工聚集区,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等在棉花初加工领域,加快轧花、采收设备更新改造,规范建立质量溯源体系;在果蔬、畜禽等鲜活农产品初加工领域,重点推广分拣分等分级、烘干储藏、预冷保鲜、冷冻、分割、包装等技术装备,实现减损增效;在食用类初级农产品加工领域,重点发展发酵、压榨、灌制、炸制、干制、腌制、熟制等初加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3.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阿克苏地区按照精深加工在园区的要求,以精深加工促进产品升级;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开发粮油、林果、畜禽、蔬菜、特色农产品等精深加工食品和非食用加工产品,重点在制粉、制酱、冻干、膨化及功能性成分提取、药食同源等方面进行精深加工;积极推广餐店自供、门店直供、团餐服务、旅行专供、代工生产、配料加工等“中央厨房”模式;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制定企业标准,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化水平。

(三)强化产销对接,贯通供应链

1.搭建体系化物流网络。阿克苏地区实施“物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提升农产品商品化处理、错峰销售能力和产地集散分销能力,配套完善乡村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整合供销、电信、邮政、电商服务站等平台,拓宽村级综合服务站点功能;加快发展订单直销、网络直播、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社区团购等新业态,打造南疆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中心。

2.开展品牌化市场营销。阿克苏地区依托浙江援阿资源,拓展农产品疆内收购、疆外销售“两张网”,全面推广“十城百店”工程,提升地区农产品品牌供给力和影响力;积极参加国内外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持续开展阿克苏地区农产品进商超、进景区、进机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等“十进”活动;以地理标志产品为核心,持续加大“阿克苏好礼”品牌推广,培育壮大“阿克苏苹果”“阿克苏核桃”等区域公共品牌,“柯坪羊肉”“拜城油鸡”“新和鸽”“阿瓦提慕萨莱思”等特色区域公共品牌;加强在国家级主流媒体开展阿克苏品牌农产品专题宣传推介,通过各种形式讲好阿克苏农产品的品牌故事。

猜你喜欢
阿克苏地区龙头企业园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园区的开放样本
基于NDVI的干旱区绿洲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自然灾害对阿克苏地区农业影响的分析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