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液体冲洗管路及回血对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2023-12-01 11:03李玲玲杨家慧王蓉花池明珠王宁宁袁杨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20期
关键词:透析器生理盐水管路

李玲玲, 杨家慧, 王蓉花, 池明珠, 常 蓉, 王宁宁, 袁杨刚, 马 逊

(江苏省人民医院 血液净化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29)

终末期肾病(ESRD)是由人口老龄化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引发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1-2], 临床通常采用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3]。虽然肾移植是ESRD的最佳治疗选择,但免疫抑制和器官供体短缺等问题使得其应用受限。对于晚期慢性肾脏病或ESRD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是治疗肾衰竭的主要方法。抗凝对血液透析至关重要,术后患者、存在出血风险患者和病情危重患者通常采用无肝素血液透析方式,该方式通过生理盐水冲洗或局部枸橼酸抗凝实现,但枸橼酸抗凝会影响患者肝功能,故临床实施无肝素透析治疗大多以生理盐水冲洗管路[4]。气温较低时(尤其是冬天),未经加热处理的低温生理盐水进入患者体内容易引发患者不适,而升高透析液温度可以降低透析器内凝血程度,保证血液净化的时效性[5]。目前关于无肝素血液透析中冲洗管路液体温度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比较不同温度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对无肝素透析患者的影响,以期减轻患者不适反应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无肝素透析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300例次)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50例。男患者平均年龄(53.2±6.2)岁,平均病程(4.5±0.4)年,疾病类型为高血压肾病15例、糖尿病肾病17例、慢性肾炎16例、其他2例; 女患者平均年龄(54.2±4.2)岁,平均病程(4.6±0.4)年,疾病类型为高血压肾病17例、糖尿病肾病15例、慢性肾炎15例、其他3例。纳入标准: ① 有严重出血情况、出血风险或近期手术史,需接受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者; ② 年龄18~75岁者; ③ 临床资料完整者;④ 自愿配合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 ① 既往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心理疾病、精神障碍者; ② 既往有过敏史或正在发热者; ③ 凝血指标异常者; ④ 1个月内使用过其他抗凝药物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先制作1~300编号的随机表,包含150个常规组编号和150个试验组编号,然后将患者透析顺序编号依次对应入组随机表)将300例次透析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150例次。无肝素透析前患者的生命体征,透析期间超滤量、抗凝剂及红细胞生成素使用情况,本次透析液温度、治疗大厅室内温度(22~24 ℃)及湿度(50%~60%)均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使用SM140L透析器、PVC管路进行透析治疗,内瘘患者使用16号穿刺针,其他患者使用临时静脉导管,透析时血流量为200~280 mL/min。先用1 000 mL生理盐水(室温)预冲,排尽空气后引血,开始透析治疗。

常规组: 血液透析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定时用250 mL生理盐水冲洗血液管路及透析器,冲洗时先降低血流量,然后阻断动脉端,此时生理盐水随血泵快速对管路和透析器进行冲洗,注意观察管路及透析器的血液凝集情况。治疗开始后,将生理盐水悬挂于透析机挂钩上,插入输液器备用。透析机报警提示治疗结束后,按回血键,减慢流量,将动脉侧管内血液回至动脉壶方向,停泵,用重力将动脉管前端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后,再将剩余血液用泵驱回体内。

试验组: 将生理盐水提前于37 ℃恒温箱(上海跃龙电热恒温培养箱,型号LI-9272)中静置备用,治疗开始后根据实际情况使用250 mL生理盐水(37 ℃)冲洗血液管路及透析器,回血前将37 ℃生理盐水悬挂于透析机挂钩上,其余操作步骤同常规组。

1.3 观察指标

1.3.1 液体温度: 检测冲洗管路、回血前的液体温度,并检测回血结束后静脉壶内液体温度(回血结束后,用止血钳夹闭静脉壶上下两端,用剪刀剪去静脉壶上部,检测静脉壶内液体温度)[6]。

1.3.2 液体冲洗管路次数: 观察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液体冲洗管路次数,分为冲洗3次、冲洗4次、冲洗≥5次这3种情况。

1.3.3 透析器及血液管路凝血情况: 采用盲法观察凝血情况[7],分为0度(透析器及管路无凝血)、Ⅰ度(透析器成束纤维凝血)、Ⅱ度(透析器半数以上纤维凝血,动静脉壶有纤维附着)和Ⅲ度(静脉压和跨膜压均明显升高,需更换透析器或管路)。

1.3.4 透析器及血液管路残余血量[8]: 透析结束前准备500 mL肝素盐水(含肝素12 mg), 回血结束后即刻将血液管路动静脉端同时插入肝素盐水中,转动血泵循环3 min。摇晃肝素盐水瓶,取出50 mL, 以2 000转/min离心5 min, 离心后去掉上层液,取5 mL含有红细胞的下层液,再加5 mL生理盐水混匀。将10 mL红细胞混悬液再离心,条件同上。取出1 mL测定血细胞比容,并测定患者血细胞比容,再通过公式计算残余血量,即残余血量(mL)=回收液血细胞比容×10/患者血细胞比容。

1.3.5 护理舒适度评分及身体不适情况: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舒适度评估[9], 在刻度尺上标注0~6分, 0分表示无痛感, 6分表示剧烈痛感,透析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评分。0~2分,舒适; 3~4分,轻度不舒适; 5~6分,重度不舒适。统计患者上肢低温、身体寒冷等不适情况。

1.3.6 护理满意度评分: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2组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得分范围0~100分,分为不满意(<70分)、基本满意(70~80分)、较为满意(>80~90分)、满意(>90~100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冲洗管路、回血前及静脉壶液体温度比较

试验组冲洗管路液体温度、回血前液体温度、回血结束后静脉壶内液体温度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冲洗管路、回血前液体温度和回血结束后静脉壶内液体温度比较 ℃

2.2 透析过程中生理盐水冲洗管路次数比较

医护人员根据管路凝血情况增减患者透析过程中冲洗次数,试验组冲洗管路次数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减轻了患者不适感,见表2。

表2 2组透析过程中冲洗管路次数比较[n(%)]

2.3 透析器及血液管路凝血情况和残余血量比较

常规组有4例次患者因静脉压、跨膜压升高出现全管路凝血倾向而提前终止血液透析,试验组均顺利完成3 h血液透析。试验组透析器及血液管路凝血情况优于常规组,残余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透析器及血液管路凝血情况和残余血量比较

2.4 护理舒适度比较

常规组有30.0%患者发生上肢低温情况, 24.0%患者发生身体寒冷情况; 试验组患者无上肢低温、身体寒冷等情况发生。试验组护理舒适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组患者护理舒适度情况比较[n(%)]

2.5 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8.23±1.02)分,高于常规组的(90.18±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肝素因成本相对较低,是维持血液透析期间最常用的抗凝剂[10]。一般情况下,血液透析时间超过1 h就需抗凝,因为血液与体外循环接触,激活了固有凝血通路,易导致血栓形成[11]。但对于有出血风险的患者,特别是术后患者、出血患者和危重患者,临床医师已越来越多地选用无肝素血液透析方式进行治疗,该透析方式主要通过生理盐水冲洗或局部枸橼酸抗凝实现[12-13]。预防体外循环凝血发生是无肝素透析治疗的关键,故如何降低管路及透析器凝血程度、减少患者血液损失、提高治疗安全性是医护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患者无肝素透析过程中,医护人员通常需根据管路凝血情况增减冲洗次数,而频繁冲洗将增加患者的心脏负荷。适宜温度的生理盐水可改善管路凝血情况,减少冲洗管路次数和透析器残余血量,这对于减少患者血液损失、减轻心脏负荷和提高透析充分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血液透析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可能会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护理人员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顺利完成治疗。研究[14]表明,舒适护理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均达到相对愉悦的状态,对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通常会将室内温度控制于26 ℃以内,因为室温过高会引发患者出汗、低血压和烦躁等[6], 但低温会加速体外循环凝血[15], 而输入液体低于人体温度可能导致患者核心体温丧失,引发身体寒冷等不适。本研究在控制室温的前提下,将生理盐水提前于37 ℃恒温箱中静置备用,治疗开始后使用恒温箱中的生理盐水冲洗血液管路及透析器。结果显示,试验组冲洗管路液体温度、回血前液体温度、回血结束后静脉壶内液体温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且接近于人体温度,患者均未发生上肢低温、身体寒冷等现象,大大提升了舒适度。

综上所述,无肝素血液透析过程中,使用加热至适宜温度(37 ℃)的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及回血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减少上肢低温、身体寒冷等情况发生,并能改善管路凝血情况,减少冲洗管路次数和残余血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猜你喜欢
透析器生理盐水管路
基于水质变化的供热采暖管路设计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硅钢轧制过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研究及应用
自制生理盐水
0.9g/dl生理盐水稀释解决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方法研究
美航天服漏水或因管路堵塞
两种方法预防透析器反应的体会
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帽制作透析器防感染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