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渔村发展的新模式研究*
——以连云港渔村为例

2023-12-02 02:18王香懿贝金兰
南方农机 2023年22期
关键词:渔村连云港市连云港

王香懿 ,贝金兰

(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建设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和农民富裕,为我国新时期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新的思路。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1]。本研究通过对连云港沿海渔村现状进行分析,探寻乡村振兴背景下沿海渔村发展的新模式,建议依托渔业文化,以“美丽渔村”建设为契机,科学规划,发展海岛观光、美丽渔村、海洋牧场等特色休闲渔业,让渔民在伏季休渔时期有事做、有钱赚,为渔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从而推进渔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可持续发展。

1 连云港市渔业经济发展现状

1.1 连云港渔业基本情况

连云港市作为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不仅有着优美的景色,而且还是我国著名的渔港,共有渔村300多个(不含连云区),占全市村庄数量的1/4,主要分布在海州区板浦镇及赣榆区青口镇等地区;所辖海域面积为7 516 km2,拥有连岛、秦山岛、平岛等20个海岛,已形成了以黄海渔场为主的四大主渔区(连云渔区、赣榆渔区、灌河口渔区和连云港新海区)和以长江口渔村为主的两大外海渔场(海州湾、徐圩渔港)。除此之外,连云港还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海洋捕捞、海水养殖等渔业资源,素有“中国紫菜之乡”“中国对虾养殖之乡”等美誉。

1.2 连云港渔村发展的政策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连云港是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1 000个港口有着贸易往来,是陆海统筹的开放枢纽,具有双向开放的优势。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等多项战略措施在连云港叠加,《连云港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工作路径作出的具体部署[3],对连云港市涉海项目集聚、海洋产业转型、滨海城市能级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战略作用,是连云港与世界接轨、融入区域发展的重大机遇,也为连云港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冲出谷底、“弯道超车”提供了新动力。

1.3 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伴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新技术、新要素为驱动的新兴产业群迅速涌现,海洋经济的“引擎”作用持续发挥,海洋交通运输和航运服务、海洋船舶和高端装备制造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核心优势明显,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持续培育壮大,初步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连云港市海洋渔业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2 连云港市渔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连云港市渔业自身情况来看,连云港整体海洋经济水平偏低。其渔业产业结构不平衡,产业层次较低,第一产业占比较高,以海洋捕捞为主业、养殖为辅业,第二和第三产业占比较小,且不同产业间缺乏有效链接,无法满足多层次发展需求,对实现多产业融合形成较大的阻碍。同时区域内产业品牌化不足,外向型渔业贡献度未有明显提升,港口物流业竞争力不强,使连云港市渔村整体发展缓慢。

2.2 生态环境遭破坏

渔业是渔村发展的基石,近年来连云港渔业发展迅速,对海洋开发的程度也随之加强,人们不断地向海洋索取,渔业资源消耗速度快,与此同时,一些渔民在伏季休渔期间违规捕捞,对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另外,由于渔村地区的化工污染、捕捞过程中废弃物污染等原因对养殖水域、近岸海域、海洋牧场海域等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威胁,这已成为制约“三渔”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居环境方面,连云港渔村环卫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相应的管理机制和管理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面临着道路破旧、生活垃圾随意乱扔等问题,使渔村居住环境不断恶化。

2.3 传统渔业文化边缘化

连云港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孕育着丰富的渔业文化,其中一些渔业文化依然活跃在生产和生活中,如晒龙盐、木质渔船制造技艺和渔民的饮食习惯,但有些文化成为埋藏在历史尘埃下的文明遗迹。一方面,连云港市在渔村发展的过程中没有给予渔业文化的关注,对地方特色文化、文化遗产、标志性建筑的保护不到位,缺乏相应的扶持措施,导致渔村公共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渔村文化发展呈现衰退的态势。在连云港市连岛旅游度假区、赣榆海州湾旅游度假区的规划项目中,渔业文化基本上已经简化为缺少渔家习俗内涵的水产品销售、餐饮服务,或者弱化为用海洋生物制作的现代工艺品[4]。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渔民传统生活方式逐步让位于现代生活方式,许多渔业文化已经失去了本土文化的韵味,甚至走向了消亡,亟待保护与发掘。

2.4 渔民老龄化、渔村空心化严重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发展,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凸显,农村地区发展相对于城市发展缓慢,渔民职业技能提升较慢以及渔业资源衰退等问题也严重阻碍了渔民增收致富的进程,使得城市对渔村地区的“虹吸效应”更加强劲,大批渔村居民离开渔村去追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体验,渔村出现“空心村”现象。另一方面,社会对渔民职业认识不正确,人们对渔民工作的刻板印象一直都是苦力活、没有技术含量,严重低估了捕捞工作的专业性,这严重削弱了渔民的自我价值感,导致渔民认为自己赖以为生的工作异常艰辛且并不光彩,使得他们缺失身份认同感,也导致下一代难以自然、主动地继承渔民身份,人员、人才外流。

3 连云港渔村发展新模式

3.1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融合

1)渔业作为渔村的基础产业,是渔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来看,渔村的转型与发展应该以渔业为基础,因此连云港渔业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现代化、规模化、特色化为导向,合理调整渔村的产业结构,在推动第一产业绿色发展的同时,依靠渔业发展相关的二、三产业,推动集海洋捕捞、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模式,实现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发力、多模式推进、多机制联结的渔业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5]。

2)打造特色品牌,助力产业兴旺。立足于本地资源禀赋,围绕海洋渔业生产、休闲旅游观光等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打造“赣榆对虾”“灌云豆丹”“东海大黄鱼”等独特的渔业经济品牌,走共同富裕道路。同时依托渔业文化,以“美丽渔村”建设为契机,科学规划,发展海岛观光、美丽渔村、海洋牧场等特色休闲渔业,让渔民在伏季休渔时期有事做、有钱赚,为渔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3)拓展渔业发展空间,扶持壮大当地渔业龙头企业,加强科技推动数字经济与渔村经济相融合,重点打造电子商务、冷链物流、仓储加工、网络运营等产业链,促进渔村新业态发展,为渔村产业的兴旺夯实基础[6]。除此之外,连云港市还要积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建设全国沿海开发开放第一梯队城市为契机,规划发展,打造现代化渔村产业集群,让渔村产品走向世界,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3.2 优化生态格局,推进绿色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渔业经济发展靠海洋。因此,要实现渔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应该建立开发与保护协调机制,合理地安排捕捞作业区域和作业方式,转变传统粗放式捕捞行为,建立环境友好型海洋产业体系[7-8]。

在养殖环境方面,加快开发远海海洋牧场建设,根据养殖水域的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合理的养殖容量,保障海洋渔业资源的自我繁殖能力,促进海洋生物资源的良性循环;同时科学规划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伏季休渔制度,不断加大惩处力度,进一步抬升违法违规的成本,缩小非法捕捞的空间。

在自然环境方面,连云港市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保护和修复沿海生态环境,以山、海、河、岸、岛为载体,提升滨海特色景观,打造兼具砂质岸线、湿地公园等的自然风景,形成沿海特色的“百里蓝湾”风光带[3]。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连云港市还可抓紧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方面的短板,广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进一步改变一些地方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的脏乱差状况,让渔民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提高百姓的幸福感。当然,改善人居环境不能仅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要从渔民的思想层面去改善,连云港市要充分激发渔民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引导渔民养成不乱建、不乱丢、不乱种的好习惯,让人人都参与到环境改善的过程中来,一起为美丽乡村建设奉献一份力量。

3.3 提炼特色文化,建设特色渔村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地方文化是地方建设的核心价值体现[9-10],渔村的振兴不能“忘本”,因此连云港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可建立与本地乡村文化形态相适应的文化博物馆,守住渔俗文脉,在整体环境提升过程中处处体现“海韵渔俗”,从而构建美丽渔村,让乡愁看得见摸得着。

2)渔业文化经久不衰的关键是创新,连云港市在继承传统渔村文化的同时要实施好“文化+”工程,大胆探索新的文化业态,激活渔村文化价值,走文化兴盛之路。一是“文化+旅游”模式,提炼渔村文化的精神内核,将渔业文化和旅游文化结合起来,推动休闲渔业进一步发展,实现生态、文化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11]。二是“文化+科技”模式,借助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渔业文化的储存方式、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拓展新兴文化产品和服务,以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12]。三是“文化+产品”模式,结合市场需求,深挖渔村独有的文化内涵,打造和培育特色文化IP,让居民记得住乡愁[13]。总之,渔村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探索出差异化发展路径,让乡村景色更美丽,文化更兴盛。

3)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解决渔业文化“断代”问题,可从渔民的价值层面和精神领域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设学习互助、技能互促的专题学习交流会,充分调动村民的主体积极性,让渔民讲自己的故事,从而增强渔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同时,也能让游客感受到渔村深处满满的人文情怀,收获最简单纯粹的快乐。

3.4 加强培育,实现生活富裕

渔民生活富裕是现代渔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也是实现渔村振兴的重要基础[6]。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但无法获得财富,渔民生活富裕也就都无从谈起。因此,要解决渔村空心化、老龄化的问题,首先要做好经济建设,培育渔村特色产业,同时与当地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对渔民进行现代化渔业生产技术培训和教育,提高渔民的科技素质和对现代化生产工具的掌握程度,由“活”业带动“活”人,以“活”人带动“活”村。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连云港市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切实做好“招引人才”和“培育人才”两篇文章,吸引人才回到渔村参与建设,为渔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实现渔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达成精神层面的认同和文化层面的理解。渔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分享视频展示自己的渔村生产生活,让大众都了解渔村的习俗和文化,改变人们头脑中对渔民的刻板印象,提升渔民的自尊与自我价值认同。另外,连云港市应该鼓励村民自治,渔村共享的身份认同会成为他们关注家乡发展、关怀乡邻需要的基础,推动他们自发创造更多彼此的联结,寻找共商共议社区发展的契机[14]。

4 结语

乡村振兴是“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渔村实现乡村振兴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考虑乡村振兴的多维度效益,放大自身优势、形成自身特色,改变不合理、不平衡的发展模式,奋力走出一条“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乡村振兴之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成效。

猜你喜欢
渔村连云港市连云港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连云港市实施“智云安全护航工程”
小渔村的变迁
意大利五渔村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夏日小渔村
《莲年有鱼》
贫困渔村焕发新生机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