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三维审思

2023-12-02 22:30王增福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学段思政建设

一体化是学校思政课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1]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好思政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增强思政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思政课教学研究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课题。学界开展的理论研究,地方进行的实践探索,为我们立足各学段教学实际统筹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学理支撑、经验借鉴和工作启示。面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善抓机遇、应对挑战、创造条件,不断创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升教学效果,增强育人成效。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难得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建设,出台一系列政策,采取一系列举措,解决一系列难题,为思政课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指引发展方向,增强信心底气,创造了新时代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机遇。

一是认知上的高度一致。从中央到地方,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和思政课教师,都充分认识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提高课程育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都认为一体化建设是扭转思政课育人机制断裂、实现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一招。目前学界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尽管不同研究者的切入视域、关注焦点和探究方式有所差别,但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上有着统一认识。上述共识为推动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来源。

二是政策上的有效支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着坚实的政策支撑和组织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宣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論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文件; 2 0 2 0年,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就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教学、师资等一体化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进行咨询、研判、评估与指导; 2 0 2 2年,教育部部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工作,设立3 2个共同体开展思政课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关政策就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指导委员会和共同体为推进一体化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是实践上的积极探索。自2 0 1 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之后,各地各校主动开展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一方面,成立研究机构,召开高端论坛,开展学理研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辽宁、江苏、新疆等地组建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 2 0 2 2年1 0月,在教育部社科司指导下,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成立;聚焦一体化建设的思维理念、科学内涵、体制机制、考试评价、师资队伍、学段角色定位等方面开展研讨,形成了研究成果,取得了积极进展,开创了一体化建设的组织机制。另一方面,聚焦教学内容、开展备课活动、打造交流平台。部分高校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同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说课展示,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主题凝练、内容聚焦、教师交流等,效果显著,为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样板。如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专题教学设计》丛书以专题化教学设计为突破口,遵循教育内在逻辑,立足学生成长规律,各学段围绕同一个主题分工协作、同向发力,“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沟通、协作、共建、共享的一体化运作机制”[ 2],产生了较大反响。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对诸多挑战

然而,由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的复杂性、推进的艰巨性、落实的长期性,其仍面临着不少挑战。思政课一体化的实施除了需要应对通常强调的教学内容衔接不畅、教学方法应用不当、教师交流渠道不宽、优质资源共享不足、育人机制缺乏协同等挑战外,还要解决以下三个较为宏观的问题。

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仍不够坚实。当前,学界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相关范畴界定、基本内涵阐释、话语体系建构不足,对一体化建设的实质指向、系统内容、总体布局的研究还不深入。比如,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要素很明晰,但这些要素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哪些是关键,哪些是途径,哪些是支撑;目标一体化如何达成,教学内容如何在求同存异基础上实现螺旋上升,教学方式如何与各学段学生成长和认知规律相协调而又实现创新,教学评价如何与各学段教学实际相适应;如何科学合理借鉴国外经验等。可以说,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与深化。虽然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点在实践,但缺乏理论支撑的实践推进是走不长、也是不牢固的。

二是问题意识与目标导向仍不够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个多要素构成、多部分融合、多内容统一、多层次互动的系统工程,这也凸显了问题解决的复杂性。这些复杂问题体现在一体化建设的目标阶段性、内容繁杂性、过程曲折性、队伍复杂性、评价递进性等多元维度。当前,我们虽然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目标实现、机制创新、条件保障等相关难点问题认识到位,但解决程度却不理想。单就队伍复杂性来说,就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数量充沛、质量优良、结构合理。一方面,当前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结构复杂,数量规模、学历结构、知识水平、教研能力等还不能完全适应一体化建设要求,不同程度存在人员结构复杂、综合素养欠缺、教研能力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个别地方和学校的思政课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还存在短板,有的中小学思政课由其他学科教师代教,未能形成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再加上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日常教研任务繁重,不同学段教学体制和教学目标、内容的差异,导致同学段交流互动频繁、不同学段交流沟通欠缺,因此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形成尚有待时日。

三是知行合一的效果尚不理想。当前,学界聚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研究视角还相对单一,从理论与宏观视域研究多,区域实践与实证研究少,集中于国家层面推进一体化的建言多,结合地方实际在实践中的落实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具体实施还存在诸多堵点痛点,各学段的课程衔接、内容交叉、方法单一、标准不清等问题的化解有赖于相关实证研究的支撑,这些问题需要结合各地各校思政课教学实际才可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一步讲,学界关于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奠定了深化一体化建设的学理之基,但这些理论成果还需关涉新时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状调研、问题呈现、症结所在,尤其要结合思政课教学改革实际改变推动一体化的行动缓慢、办法不多、效果不佳的现实状况。因此,要清醒地认识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仍任重道远,统筹推进一体化的任务尚艰难繁巨。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找准着力点

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与数字社会发展趋向,根据大思政课建设基本要求,结合大中小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实际和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要旨,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步伐与思政课教师共同体培塑,需要建构并优化以学理阐释提供理论支撑、以集体备课凝练教学内容、以金课示范打磨教学方法、以优质平台拓展师资交流、以资源共享实现协同育人的一体化建设机制,其中尤其要在三个方面着力下功夫。

一是持续深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理论研究。各学段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在统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共同性和差异性、遵循学生认知和育人规律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的顶层设计,聚焦教学理念的革新、教材内容的创新、教学主题的凝练、教学方式的变革、实践资源的整合,以实现不同学段目标和内容的螺旋式上升。聚焦一体化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学理研究,系统阐明一体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资源开发、考试评价、组织保障等问题,为推进一体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此外,各学段虽在一体化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不同作用,但高校居关键位置、起引领作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主动加强与中小学的交流合作,开展协同攻关;通过实地调研、问卷咨询、座谈交流、现场观摩等实践环节,尽快形成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什么重要、有什么要求、包括哪些内容、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有效推进”的相关成果,以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总结。

二是进一步凸显一体化建设的区域特色和优势。全国各地各校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都很重视,一边积极推进,一边在如何破题、走出新路、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一体化建设规律的认知。在思政课一体化推进过程中,不仅要回应和解答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的一般性问题,走出一条可以推广的创新之路,而且要在一体化建设中彰显各区域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色。这就要求各学段的一体化建设应积极挖掘各具特色的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将地域文化特色和优势有效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中去。比如,可以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中融入区域文化元素,给思政课内容打上区域文化烙印;可以在实践教学课程化建构和开发上做文章,在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建构符合区域实际的实践教学系列课程,不断升华实践教学的情感体验,以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交融、现实虚拟相统一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政治认可和对教学内容的价值认同。

三是不断完善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交流沟通机制。当前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一个症结,在于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不够,彼此之间对对方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了解不足,打通这个症结的有效方式就是经常教学研究、教研交流、集体备课等,这需要搭建平台、建立机制。为此,要形成大中小學一体联动的培训交流机制,构建涵盖不同学段的教师队伍共同体,以教学工作坊为载体,通过备课磨课、培训研讨、实践研修、观摩展示等制度化举措,推动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互访互学、交流提高,打造情感共振、价值共鸣、伦理共建、职业共生、责任共担、荣誉共享的思政课教师共同体。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还必须形成一体化的建设标准,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通过系统的专题培训和理论学习,不断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研究、宣传、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作用,完善优化理论研究平台、集体备课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师资培训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畅通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交流互动的渠道,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交流机制。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2: 4 4.

[ 2] 胡霞,刘峰,吴宇.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专题教学设计———文化与哲学篇[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 0 2 1: 2.

(王增福,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 2 0 J D S Z K 1 3 0) ;全国高校思政课建设项目“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项目批准号: 2 1 S Z J S 3 7 0 4 4 5 1 5)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学段思政建设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