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双减”格局下班主任与家长交往生态重构

2023-12-04 06:02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双减

林 深

2021 年4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 号)(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要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1].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保障“双减”的有效落实,政策中更明确提出“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2].家校社协同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是“双减”高质量落实的关键环节.

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沟通桥梁,是提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专业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在家校共育的实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家校协同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班主任与家长的教育合力,帮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双减”落地,要求班主任与家长各归其位,使家校协同教育观念达到平衡与充分.科学减负之关键,已不单是惯常意义上的学校和教师,更当涵盖家长.《通知》中提出,家长要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有责任督促孩子主动完成作业,不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作业等家校协同减负的相关要求[1];《意见》中更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坚持学生为本、多方联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2].构建良好健康的班主任与家长交往生态,密切家校沟通,是促进“双减”落地的重要课题,也是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创新协同方式的重要举措,可进一步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1 以互尊互爱、教育共融为根本点,促进班主任与家长交往固本正源

教育中“教”和“育”蕴含着不同含义,学校在“教”的职责上发挥着更大作用,家庭则更多承担对“育”的诠释.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中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现了“教”和“育”的共同指向;而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也实现了在“育”的基础上体现“教”的合法得当.班主任与家长互尊互爱,充分做到“教”与“育”共融,能够牢固家校协同根基,把牢育人方向.

1.1 明确角色定位,尊重各自身份

家长要提高角色认知、转变角色定位,认识自己的教育地位和职责,明确自己也是教育的重要主体,是家校共育的主体之一.家长应全面深刻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主动参与学校教育,与班主任互尊互爱.家长应帮助班主任树立权威,教育孩子尊重教师,使学校教育顺利进行.家长应认识到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创造条件进行教育,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下,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3].家长应了解自己角色的转变,知晓与班主任进行交往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牢记自己与班主任是平等的关系,以端正的态度与教师进行交往,主动与班主任沟通,与班主任共同教育孩子.

班主任应摆正角色位置,创造教育合力,认识到自己已从教育主体转变成教育合作者,认识到学校教育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升华.班主任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心态对待家长,尊重家长人格,理解家长思维,包容家长缺点,深刻认识家长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侵犯或剥夺家长的教育权利.班主任要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与教育理念,时常听取家长对学校发展的合理意见与建议,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与家长共同为学生成长搭建平台.班主任与家长交往要以事实为依据,多摆事实,多讲道理,用道理说服家长,让家长真正信任班主任,主动配合班主任工作,同心协力教育好学生.

1.2 积极交流沟通,相互以诚相待

家长应真诚对待班主任,积极与班主任沟通,和班主任一起教育、保护与助力孩子成长,搭建班主任与孩子之间友谊的桥梁.家长与班主任沟通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将孩子在家的真实情况和表现告知班主任,使班主任可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发展[4].家长要将自己视为教育同盟军的一分子,积极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主动参与家校教育,获悉有关教育事务,不能将自己排除于教育之外,更不能对学校一切事务漠不关心.家长要重视学校教育,尊重班主任,与班主任在教育目的与方法上达成一致,维护班主任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家长要成为家校沟通的纽带,与班主任真诚相待、相互合作,共同助推孩子的发展.

班主任应平等对待家长,诚恳与家长交流,用以心换心的方式赢得家长的尊重与信任,成为家庭教育的助手.班主任要善用沟通艺术,适时表扬家校协同共育做得好的家长,“用一盏灯去点亮更多的灯”,以此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共同完成教育学生成长的重任.班主任要时刻保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育过程中勤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的状态与表现,让家长明确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未成熟阶段,在学习与生活中出现不同问题或错误时,一定不要责怪孩子,给孩子成长时间.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要做到有理有礼,视具体情况可进可退,在进退有度中展现教师应有的师德,既不能自以为是、令家长敬而远之,也不能毫无主见、令家长轻视否认.

2 以互帮互学、携手共育为共振点,促进班主任与家长交往深根固柢

教育是一场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的社会活动,最完美的教育应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家校携手共育犹如建设一个生态系统,唯有种子饱满、土壤肥沃、园丁辛勤、环境适宜,才能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班主任与家长必须相互理解、支持、配合,做到互帮互学,在教育学生的理念与方法上达成共识,才能使共育成效事半功倍、稳定坚实.

2.1 认真聆听意见,提升自身能力

家长聆听班主任意见,虚心接受班主任建议,不仅能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还能在倾听中结合实际筛选、整合教育信息,学到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能,提升应对和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能力.家长要认真倾听班主任对孩子的评价,虚心接受班主任对孩子所提的建议与要求,及时督促孩子改进并付诸实践,进而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家长要不断提升教育能力、知识水平,完善自己,与时俱进,使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家长要保持开放的学习态度,在倾听中改进自我,更新教育理念,积累教育经验,并主动与班主任分享教育经验和学习成果,共同搭建家校合作的资源共享平台,利用家校资源促使孩子健康发展.

班主任充当倾听者角色,解答与反馈家长疑惑,既要保证家长在交往中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具体情况,理解分析并灵活使用家长的教育建议与教育方式.班主任要认识到学无止境,自身能力仍需不断提升,认识到家长作为多元的社会资源,也是自身学习的重要来源[5].班主任要认真倾听家长建议,家长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对学生最为了解,家长教育实践中的建议与经验,有助于提高班主任教育能力,使教育有的放矢.班主任要尊重家长的想法和意见,对于家长提出的问题,要以平静语气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对于家长提出的建议,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更改落实;对于家长提出的要求,合理的酌情答应,不合理的果断拒绝;对于家长提出的质疑和指出的错误,要积极进行反思反省,如果确认真有错误,一定要坦然承认,及时改正.

2.2 切实换位思考,提升教育效果

家长站在班主任的视角看待问题、思考教育,体谅和理解班主任的工作,家校共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家长要包容班主任,把自己代入班主任角色思考问题,及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提醒班主任在工作中出现的遗漏,协助班主任完善工作.家长要理解班主任,把自己代入到班主任角色去教育孩子,了解教育方法和孩子学习状况,不强求班主任对孩子过分关心,不要求班主任对孩子各种状况事无遗漏地汇报,不对班主任斤斤计较.家长要体谅班主任,把自己代入到班主任角色去管理班级,帮助班主任找到更佳的班级管理方法,帮助班主任提升教育理念.

班主任要站在家长的角度认真思考问题,真心对待学生,及时把学生心声反馈给家长,帮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要把自己当成学生家长,站在家长的角度对学生在校表现进行评价,方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让家长能够感受到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班主任要体谅家长难处,考虑家长工作繁忙,提前与家长共同决定沟通时间和沟通方式,给家长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交流.班主任要理解家长对学生的关心,及时回复家长信息,用最恰当的方式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

3 以互补互助、减负提质为落脚点,促进班主任与家长交往落地成荫

班主任与家长对于减负提质的有效沟通,应适时而教、互补互助,达成教育一致,做到知政策、明责任,使政策扎实落地,持续提升学生素养,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家校协同工作.

3.1 真诚有效表达,适时顺时而教

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全方位了解孩子学习状况、身心健康和思想品德,关注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既要培养其智力素质,更要培养其非智力素质.家长要以关注关心孩子情况为第一出发点,主动真诚与班主任商议沟通,明确表达自身观点与建议,不遮遮掩掩、不羞于表达,明确说出且诚恳告知班主任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期,希望班主任提出改进建议和要求.家长要实事求是,态度上保持客观中立,与班主任交流,不欺不瞒,不找理由为孩子错误行为掩饰,实事求是地将孩子表现告诉班主任,态度诚恳地与班主任一起探讨帮助孩子提升的方法.

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互动,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班主任通过真诚有效的表达,从双方信息中找到学生在校和在家的差异,通过双方积极的交流沟通,共同寻找最佳的教育方法,以便对学生进行最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身心状况,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异常行为和状态,帮助家长发现问题,并通过真诚交流,分析异常行为产生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方法,并且不将本应由班主任完成的任务移交给家长去做,对于布置给学生和家长的任务与工作要讲清缘由和布置的意义,开诚布公地说明事情前因后果,征得家长同意,不以命令形式下达任务,造成误会.

3.2 教育达成一致,科学家校共育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家庭和学校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塌下来.”[6]家校一致既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要求,按照正常的学习秩序进行学习,也是为了避免学生陷入非一致培养的角色冲突.家长和班主任要达成共识,保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家长应当与班主任多沟通,了解学校教育的方向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与学校教育方向一致的要求,让孩子明确自己要做什么,要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家长可将自己对孩子的特殊要求告知班主任,请班主任多提建议,用双方都认为合理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并定期互相交流心得.家庭教育中,各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必须一致,保持一致性教育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只有家庭成员间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家庭教育的最佳效果.

班主任和家长交往目的之一是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即目标一致、要求一致、过程一致、结果一致,这就要求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校是否表现良好,还要了解出了校门学生是否依然能够严于律己.班主任要与家长勤沟通、多交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家长的教育思想与自己保持一致.班主任应当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形成班级的发展目标、教育目标与教学计划,并通过线上和线下各种交流平台,详细向家长讲解班级情况,让家长理解并认同班级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争取到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应帮助家长制订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计划,使家长与班主任能够产生共鸣、达成共识,通过家校的教育合力,形成最为科学合理的家校共育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真正有效落实“双减”.

4 结语

家校协同“双减”格局下,班主任与家长是教育合作者,双方只有做到角色清晰、态度积极、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才能实现教育双赢,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班主任与家长是教育同盟军,双方只有做到信任理解、积极互动、真诚相待、暖心共情,才能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获得真知、快乐成长;班主任与家长是学生的共同管理者,双方只有做到互通信息、相互激发、汲取经验、不断提升,才能聚集教育智慧,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全面发展;班主任与家长是共育的友好同行者,双方只有做到互相体谅、换位思考、互帮互助、共同提升,才能精进教育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班主任与家长的良性互动是教育“双减”政策达到理想实施的金钥匙,双方只有做到真诚表达、有效反馈、共寻问题、同查缘由,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班主任与家长的目标一致是管理增效的基础,双方只有做到目标同向、行动同频、影响一致、各负其责,才能达成教育目标,让学生收获看得见的成长.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双减
家校距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