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县畜禽遗传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探讨

2023-12-06 10:31吴小华福建省宁化县农业农村局
中国畜牧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宁化县普查技术推广

文│吴小华(福建省宁化县农业农村局)

畜禽遗传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生物资源,也是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多样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地畜禽新品种的培育、产业发展与畜禽养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十分重要。宁化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脉东麓,为闽赣两省交界县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其中畜禽遗传资源是其主要特色之一。目前,宁化县拥有许多珍贵的畜禽品种,具有优良的遗传特性,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为当地的农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宁化县的畜禽遗传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传统品种不断减少,遗传资源的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加强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农业农村部、省、市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办公室的安排,2021年8月正式启动宁化县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宁化县16个乡镇均已完成畜禽遗传资源面上普查工作。笔者对宁化县畜禽遗传资源的现状进行阐述与分析,依据存在的问题,对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技术规范,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提出相应措施。

一、宁化县畜禽遗传资源现状

经最新普查,宁化县共有16个乡镇231个行政村(社区),其中1个乡镇无遗传资源,15个乡镇81个行政村有遗传资源。首先是畜禽资源情况,本次面上普查共普查出畜禽资源有7个畜种 9个畜禽品种,群体数量4069(头、只),能繁母畜3161头,种公畜558头。普查出的主要品种为闽南黄牛619头、福安水牛84头、戴云山羊405头、漳州斗鸡10只、闽南火鸡46只、长乐鹅16只、中国番鸭29只、龙岩山麻鸭60只。能繁母畜818头(闽南黄牛539头、福安水牛59头、羊220头),种公畜20头(福安水牛5头、闽南黄牛12头、羊3头)。二是蜂资源情况,普查出有蜂资源2个品种群体数量8285箱,其中华南中蜂8200箱(定地7688箱、转地532箱),意大利蜂85箱(转地)。在这些品种中,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的,也有国外引进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畜禽遗传资源没有进行认定,如中国番鸭;有的遗传资源由于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就已经濒临灭绝。

二、存在的问题

1.资源数量有所下降。为了满足当地人民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相继引进了大量的外来高产品种杂交改良国内地方品种。受外来高产品种强烈冲击,许多畜禽品种数量逐渐减少或消失,这种趋势随着近年大量引种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而进一步加剧。据统计,没有比较特色的地方品种,95%以上都是国内地方品种。

2.保护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由于宁化县和全国一样,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起步较晚,起点低,资金投入不足,保种体系尚未建立,缺乏相应的设施设备,且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目前还没有形成国家重点保种场和保护区,由于开展保种选育工作的难度很大,部分畜禽品种的优良性状严重退化或丢失,导致宁化县的特色种质资源保护体系迟迟未能形成。

3.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不够。当前宁化县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综合进展较为滞后,尚未形成有效的产业联合机制,对全县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对地方品种的优良特性认识不足,挖掘不够,最终导致畜禽产品的种类单一,并且产品的附加值也不高,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不强,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经济优势。

4.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欠缺。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加强了对本土畜禽资源的保护利用力度,宁化县也系统、全面出台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政策性文件,且在宁化县“十四五”畜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加大执行力度。此外,在资金支持方面,由于畜禽资源保护利用是一项非常复杂且庞大的任务,包括性能测定、遗传育种新技术的推广,以及疾病净化等多项工作内容,如果全部靠财政支持非常有限,扶持资金的来源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宁化县畜禽遗传保护利用的发展。

5.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当前宁化县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人员呈现出老龄化和专业技术型人员短缺的情况,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的老年工作者退休或即将离岗,年轻、专业的人才未能及时补充,导致当前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不能高效、准确地进行。此外,部分新进人员经验较为缺乏,外出学习、培训、实践交流的机会较少,导致从业人员对相关知识掌握不足,严重阻碍了畜禽保护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

6.技术推广相对落后。虽然宁化县以畜牧站等相关人员组建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组办公室和普查技术专家组,负责组织普查工作实施,并加强普查工作的全面指导,但因缺乏繁育改良技术和配备相应的检测实验室和培训场所,相关部门对推广工作的投入相对匮乏,尤其是乡镇一级受限于办公场所、实验室以及信息、交通等服务性工具的不足,导致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很难适应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另外,技术推广的覆盖面仍需进一步扩大,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可能无法及时获取最新的技术和知识。

三、保护利用措施

1.深入贯彻落实畜牧法。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相关法条,严格执行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健全符合当地实情的配套法规,落实专项经费使用规范,采取有效措施,高效解决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强化有序管理。其次,执法人员要熟悉畜禽遗传资源处理审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范,未经上级单位批准不得擅自处决受保护的畜禽遗传资源。另外,要加强畜禽遗传资源对外合作及进出境管理制度,严禁从事有损国家利益的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2.加强本土畜禽种质资源保护措施。加强保种场和保护区的建设。根据宁化县辖区内畜禽品种改良现状及分布状况,划定宁化县畜禽良种保护区,建立特色保种场。

制定保种方案,加强基因保护。制定宁化县畜禽保种方案,制定品种标准。通过基因保存技术,对濒临灭绝的品种进行基因保存,保持其遗传多样性。

完善饲料加工产业链。根据不同畜禽品种的营养需求研发适合的饲料配方,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建立宁化县特色畜禽遗传资源品牌。

3.加大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扶持力度。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对维持当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公益性的社会性事业,应汇聚政府、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努力推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进程。首先,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应出台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扶持的政策性文件,积极争取各级对保护项目的资金投入。其次,还需加强畜禽良种遗传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多方合作氛围。通过多媒体、微信、电视台、网络平台等新闻媒介积极宣传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目的、意义,加强普查政策解读,提升社会公众支持参与资源普查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深刻认识到开展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是做好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意义和肩负的责任,不断提升群众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对普查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鼓励社会资本注入,增强社会群体参与意识,构建政府引导型、企业和社会参与型多元化机制,通过多方合作加大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扶持力度。

4.加快科技创新进程。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逐步提升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依托当地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服务推广部门和大型畜禽生产企业等多方力量,加强本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基础性理论学习,制定科研计划,加强保种、开发利用等研究工作,同时结合现代化育种技术,加快推进宁化县区域种质资源创新工程进展。加快培育出能适应市场需求,品质较高,生产性能好,抗病性强的优良畜禽。

5.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应搭建人才引进与孵育政策平台,吸引年轻、专业的高层次人才进入本地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中来。为人才创造条件、优化创新机制,留住相关人才。同时加强与相关院校的学习合作,鼓励相关院校开展畜禽遗传资源相关课程,加强对当地从业人员和人才骨干的专业培训。通过实地学习、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相关从业者的理论和操作水平,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研究和管理水平。

6.加快技术推广。成立技术推广相关服务机构,在育种、保种、开发利用等环节安排相关服务人员下到基层帮助农场管理者熟悉相关业务。建立健全技术服务科技支撑体系,完善管理和服务水平,做好前沿研究与成果转化的桥梁,推动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另外,需要完善办公场所、实验室以及信息、交通等服务性设施设备,促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适应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同时,通过科普宣传、技术下乡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技术推广的覆盖范围,帮助偏远地区的农民及时获取最新的技术和知识。

四、结语

经过一系列保护利用措施,宁化县畜禽遗传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品种选育、基因保护等技术手段使当地畜禽品种的优良特性得以保持,有助于维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产量和质量也有显著提高。同时,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推广使农民的养殖收益得到保障,激发了他们参与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积极性。未来,应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推广,进而实现畜禽遗传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宁化县普查技术推广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宁化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不朽的丰碑 永久的纪念——宁化县打造红色遗址群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宁化县贫困空壳村村财增收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浅谈宁化馆藏《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