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欺凌现象防治措施探究

2023-12-06 01:10梁步坚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安全教育农村初中防治措施

梁步坚

[摘 要]防治学生欺凌现象仍然是部分农村初中面临的问题之一。针对部分农村初中存在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较为缺失、“心育”工作不够到位、对学生欺凌现象防治的机制力度较弱等问题,学校应当通过完善防治学生欺凌现象机制、夯实防治学生欺凌现象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大日常管理工作力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等措施,防治学生欺凌现象,保护农村初中学生的安全。

[关键词]农村初中;安全教育;学生欺凌现象;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4-009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卫生与健康的重要论述中强调,要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充分发挥教材等教育资源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是学校常态化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这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存在学生欺凌现象是困扰农村初中校园管理工作的问题之一,不仅有损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校园的学习秩序与生活秩序。对此,本文旨在探究农村初中学生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防治这种现象的措施,以此指导遏制学生欺凌现象的实践,提升学校管理能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农村初中学生欺凌现象的现状

(一)学生欺凌现象的存在

根据对广西平桂县某农村初中学生的调查可知,部分学生认为所就读的学校中仍然存在学生欺凌现象,这说明学生欺凌现象在农村初中校园中仍然是存在的、时有发生的。部分农村初中学生仍然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其中,存在学生欺凌现象仍然是部分农村初中面临的问题之一。

(二)欺凌者进行欺凌的方式

对江苏省某县某农村初中的调查显示,在发生的农村初中学生欺凌事件中,最多的欺凌行为是“当面或背地里用语言辱骂”和“嘲笑、恶意评论生理特征等行为”。这两种欺凌行为均属于学生欺凌现象中的“冷暴力”方式,这类方式相对于肢体冲突等方式隐蔽性较强、管理难度较大,较容易被家长、教师忽视,因此发生概率更高。

(三)被欺凌者对于欺凌的应对方式

在被欺凌者的应对方式中,仍然有少部分学生选择了默默忍受或者找机会报复等错误的行为。这样错误的应对方式不仅可能导致学生欺凌现象变本加厉,而且可能导致被欺凌者在长期的心理不良发展下出现抑郁或偏激寻仇等情况,不利于农村初中学生的成长。

二、发生农村初中学生欺凌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较为缺失

农村初中的学生以留守儿童居多。部分留守儿童由于从小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关爱,由代理监护人进行监护,在家庭教育方面相对于城镇儿童较为缺失。在家庭培养方面,由于所处地区物质资源的缺乏,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只能简单负责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难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对其接触的娱乐内容管控较为宽松,容易出现让留守儿童受到不良影响从而产生异常情绪或错误想法的情况。在家庭干预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在外务工,承担家庭监护责任的角色大多是隔代亲人或者寄养家庭的长辈等代理监护人。这些儿童出现异常情绪或错误想法时,代理监护人如果未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未能及时给予教育和纠正,长此以往,这些儿童的行为和性格就容易在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产生偏差,从而导致在校时欺凌现象出现概率的增高。

(二)部分农村初中“心育”工作不够到位

受到所在地区物质、人力资源不足的影响,部分农村初中的育人手段不够多元化,“五育”质量不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到位。部分学生在现实的学习与生活中,在面对自身能力和升学问题的矛盾时,容易产生对抗情绪,从而引发心理冲突,出现类似惧怕、压抑的负面心理情绪。然而,部分农村初中教师容易将其等同于一般的纪律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最终导致学生的心理对抗、冲突演变成具体的行为对抗,使部分学生发生随意破坏公物、刻意制造事端等行为,进而引发学生欺凌事件。同时,一些在性格方面存在明显弱点(如性格软弱、不爱说话、逆来顺受等)的学生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与同学的交流、沟通较少,可能会容易遭到同学的嘲笑或欺负,最终成为被欺凌的对象,这也是发生学生欺凌现象的原因之一。

(三)部分农村初中对学生欺凌现象防治的机制力度较弱

部分农村初中出现学生欺凌现象时,对影响较小的欺凌事件,教师的处理方式一般以说教为主,采用引导欺凌者认识到欺凌行为的危害和面对矛盾正确的处理方式等措施,对欺凌者进行批评教育。如果出现教师不能妥善解决的、较严重的欺凌现象,学校主要通过协调双方家长进行处理,有必要再协同政府、司法、公安等部门联合处理,但由于现行法律的规定,只能由公安机关对欺凌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样的干预机制有时难免显得苍白无力,难以真正达到改变欺凌行为的目的,欺凌行为容易出现反复。

三、农村初中防治学生欺凌现象的措施

教师对农村初中发生学生欺凌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应当针对存在的问题实行有效的防治,具体包括完善学校防治学生欺凌现象的机制、夯实学校防治学生欺凌现象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力度、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等方面。

(一)完善学校防治学生欺凌现象的机制

学校应当首先完善防治学生欺凌现象的机制,制订防治学生欺凌现象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学校还要成立针对学生欺凌现象防治的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如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長主抓工作落实情况等,对学生欺凌现象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对于违反学校管理制度、情节严重且屡教不改的学生,要懂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通过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至专门的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二)夯实学校防治学生欺凌现象的宣传教育工作

1.多渠道做好防治学生欺凌现象的宣传教育工作

学校应当善于利用校园活动、班会课等,多渠道做好防治学生欺凌现象的宣传教育工作,从教师、学生自身、家庭等方面多维度进行协同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欺凌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学校可以通过国旗下专题讲话,让学生知道如何防治欺凌现象及当发生欺凌现象时的紧急应对方法;通过召开防治学生欺凌现象的主题班会课,组织学生深入开展讨论,分析发生学生欺凌现象的主要原因和产生的危害等,杜绝学生欺凌现象;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阅读宣传栏、建立家长QQ群、发放《防治学生欺凌工作致家长的一封信》等途径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和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减少学生欺凌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2.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

学校应当充分发挥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充分利用思政课和班会课等课程资源,开足开齐法制教育课程。同时,利用学校的宣传专栏,加强防治欺凌和法制教育的宣传工作,将防治学生欺凌现象的法制教育渗透进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校应当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按照相关的工作要求,每个学期都开展法制教育专题知识讲座、组织模拟法庭场景等,切实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面对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学会自我调节,避免矛盾激化,从而防止学生欺凌现象的发生。

3.线上线下相结合,办好家长学校

由于农村初中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外务工,不定期地举办线下家长会容易出现家长难以到场、宣传效果不好等问题。因此,学校应当通过微信公众号、家长QQ群等线上平台提前发出召开家长会的通知,让家长有时间能够安排好自己的行程或工作。对实在难以到场的家长,应当通过线上直播、播放录像等方式保证宣传效果,让家长真正能够了解什么叫学生欺凌、如何防治学生欺凌现象。这样才能让该专项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利用家庭教育减少学生欺凌现象的出现。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是家长,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和家族的环境氛围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首要因素。因此,家长要发挥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避免父母雙方同时外出务工的现象,最好父母一方能够留在家乡,以便及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家长需要寻求代理监护的,应当对其代理监护人进行必要的监护培训,保证家庭的监护质量。办好家长学校,能够加强家教家风的建设,增强家长的责任感和监护意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三)加大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力度

农村初中大多为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比较长,学生欺凌现象也多出现在课外的在校时间。因此,学校日常管理上要加强对重要时间段(课间、课后)、重要场所(楼道、校道、卫生间、运动场、食堂、宿舍等)的巡逻和查看,争取不留管理的盲区。管理相对困难的地方,可考虑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且监控录像保存时间要保证有30天以上,增加管理的震撼力,提高防范、发现、制止学生欺凌事件的技术水平。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应当认真负责,通过实时校园监控,观察校园内的学生聚集、起哄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与值日领导和保安人员联系,马上通知相关人员到事发地点处理。同时,在学校中显眼的地方设置和公布学校防治学生欺凌现象的“举报信箱”和 “举报电话”,鼓励学生对疑似学生欺凌现象进行自愿举报,做到多渠道防治学生欺凌现象。

(四)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配备有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的学校,要常态化开展定时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团体辅导课,让学生知道心理教师的作用,做到需要时愿意找、及时找心理教师,主动解决自己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心理教师也要及时排查可能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并主动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建立一人一档的相关档案并进行跟踪教育。没有配备专职教师的学校,也要发挥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的作用,以现有的资源努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提倡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多夸奖、赞美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初中生要自信、自强、自尊、自爱,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提高抗挫能力、抗压能力。

(五)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管理班级的第一责任人,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长期处于学生欺凌现象防治的第一线,是防治学生欺凌现象的第一道屏障,在学生欺凌现象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要求班主任了解和熟悉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善于分析和把握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的发展状况,科学、综合地看待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可能出现不良后果的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注重防治和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学校应当积极组织班主任学习国家和教育部的有关政策、法规,高度重视防治学生欺凌现象的工作,进一步根据“一岗双责”工作要求,将学生欺凌现象的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担负起学生欺凌现象防治第一线的责任。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要亲近学生,通过班长等学生干部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深入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做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心理调解、心理放松等方式,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预防学生不良心理状况的出现,将学生欺凌现象扼杀在摇篮中。同时,班主任要做好家校联系工作,随时和家长保持沟通,形成家校合力,当发现疑似学生欺凌的现象时及时予以干预和制止,防止问题愈发严重进而难以解决。

综上所述,防治学生欺凌现象,既要教育惩戒欺凌者,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又要关注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等容易具有性格弱点的学生,保护他们不受欺凌。教育行政部门要持续同公安、法院、民政、关工委、妇联、团委等进行合作,推动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关注农村初中学生欺凌现象,做到防治、教育、惩戒相结合。同时,进一步加大农村初中师资力量的投入,建立完善的教育福利机制,让教师安心扎根农村学校,有效实现教育功能,减少学生欺凌现象的发生。

[   参   考   文   献   ]

[1]  黎勤.农村初中校园欺凌现状调查及预防措施[J].广西教育,2019(9):13-14.

[2]  王柳.乡镇初级中学的校园欺凌现状分析:以江苏省S县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5):145-146.

[3]  翁光明.关于中小学校园欺凌的调研报告[J].基础教育参考,2016(13):8-11.

[4]  赵丽,刘姣姣. 防治校园欺凌,校方该承担什么角色?[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23(6):41-43.

[5]  《班主任》编辑部.凝聚多方智慧  聚焦“学校欺负”:“学校欺负问题及其干预”研讨会观点述要[J].班主任,2016(2):5-12.

猜你喜欢
安全教育农村初中防治措施
幼儿家庭安全教育问题漫谈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