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视域下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2023-12-06 04:16王立颖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交通管理视域工科

王立颖

(辽宁警察学院 治安管理系,辽宁 大连 116036)

一、引言

自2017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以来,新工科建设已成为近几年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导向。公安院校也开始研究在新工科视域下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浙江警察学院的章近杰教授在《公安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之融合建设—以“新工科”“新文科”为研究背景》一文中提出了公安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融合建设的路径[1]。河南警察学院的杜庆灵教授在《新时代公安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文中探讨了新时代具有明显新工科特征的公安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2]。辽宁警察学院的米佳教授在《新工科视域下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研究》一文中提出了新工科视域下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新路径[3]。公安本科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也应抓住新工科建设机遇,立足实际,加快改革创新,探索一条适合公安技术类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和公安交警队伍建设培养输送高素质复合型警务人才。交通管理工程专业(083103TK)是工学门类公安技术一级学科下的特设专业,融合了公安技术、公安学、法学、公共安全管理、交通运输等多学科内容,具有鲜明的新工科属性。因此,在新工科视域下,进一步探索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改革与发展,对于公安交通警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新工科视域下专业建设新要求

2017 年2 月18 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共同探讨了新工科的内涵特征、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选择,并达成了《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2017 年4 月8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共商新工科建设的愿景与行动,形成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2017 年6 月9 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提出新工科建设指导意见。笔者综合以上关于新工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总结归纳了新工科视域下的专业建设新要求。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工科专业建设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就是指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通过制度建设、教学设计,引导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将其贯穿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评价保障体系完善等专业建设全过程[3]6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强调结果为导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新工科强调以结果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就是以人才培养要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关注学生未来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素质和能力,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定位,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4]。

(三)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新工科中的“新”包含新型、新兴和新生,其中“新生”就是不同学科交叉融合[5],包括工科与工科的交叉融合,也包括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工科与理科、工科与管理、人文、法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在新工科视域下进行专业建设,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互相渗透,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构、教师队伍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努力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四)倡导持续改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建设融入持续改进的理念就是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中进行自我测评,通过定期反馈与评价机制确保专业建设能够通过有效的举措不断完善、持续发展[3]61。这就要通过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机制,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并通过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定期反馈,制定相应措施来不断调整,发展完善,推动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三、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建设问题分析

自2012 年我国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以来,全国已有19 所院校陆续开设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由于公安高等教育起步晚、底子薄,绝大多数院校于1999 年之后由专科学校升格而来。对照新工科视域下专业建设的新要求,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定位不明确,不符合新工科视域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是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总体要求,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对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工科视域下“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公安院校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6]。全国各公安院校在学科属性、学科与专业关系、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定位等方面始终没有达成统一认识,并且原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不太符合新工科视域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与新兴技术融合程度不高,课程体系有待更新完善

新工科视域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所属学科性质要求与新技术相融合,但部分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与新技术的融合程度还不高,课程体系有待更新完善。

(三)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近年来,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改善,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但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由于全国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建立较晚,大多数老师都是从地方高等院校非公安、非交通专业毕业后直接到公安院校从事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特别是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既缺乏交通管理工程相关专业基础,又缺乏公安交通管理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不强,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作为工科专业,工程应用能力是工程科技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2018 年教育部发布的《公安技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及新工科视域下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学科交叉属性,要求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公安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非公安学科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等相近专业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而现实中受实践教学条件和学生毕业出口的影响,学生对专业课学习兴趣不高,特别是对具有工科性质的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工程应用能力不强。

创新能力是新工科视域下工程科技人才的首要能力和要求。但目前部分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创新教学实践中存在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创新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职责不够明确、学生创新欲望不够强烈、参与创新途径不够丰富、积极性不够高、创新能力整体较弱等问题。

四、新工科视域下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建设实践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新时代对公安交通警务人才的新要求以及新工科视域下专业建设内在要求,辽宁警察学院更新了新工科专业建设理念,通过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不断推进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持续发展完善。

(一)以公安交通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般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学校办学层次以及社会和行业需求。2018 年教育部发布的《公安技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以“突出忠诚教育,加强综合素质,打牢专业基础,强化实战能力”为指导,并要求定期评估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契合度,建立适时调整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机制[7]。因此,新工科视域下,需要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科属性重新定位。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属于公安技术一级学科下的特设专业,虽然归属于工学门类,但又有别于“纯工科”的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等专业,而是融合了公安技术、公安学、法学、公共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工科”专业,可以定位为“工程+管理+执法”相结合的专业。在新技术影响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热点问题,为此在最新的培养方案中根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岗位需求和新时期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警务人才的需求,定位适应新工科视域的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培养目标和公安交通岗位需求的契合度。

(二)以新技术发展为引领,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

新工科视域下,应以新技术发展为导向,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公安交通业务需求,融合公安技术学科、公安学、法学、公共管理等相关学科,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依据新工科视域下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未来学生可能从事的岗位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对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分析,制定培养规格。通过深入公安交通一线调研和专家研讨,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知识新技术与公安技术学科相融合,构建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 所示。该课程体系包含通识类课程和公安业务类课程两大模块。在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中增加道路交通工程制图、模型与算法等工科基础课程,在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增加警用无人机操作技巧等具有新时代科技特色的课程。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新技术融入到专业拓展课程中,实现多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8],如增设交通管理大数据分析与建模、交通仿真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交通信息技术等特色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交通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图1 面向新工科的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三)培养和聘用高素质教师,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制度与措施,如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办法、教师实习挂职锻炼管理办法、教学科研奖励办法、教师攻读学位奖励办法,采取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的建设途径,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是聘请高水平公安一线专家为兼职教官或驻校教官,参与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二要鼓励本专业教师主动融入公安交通管理实战部门挂职锻炼,使专业教师具备实战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三是鼓励教师多参与跨学科知识培训,多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以“老带新、传帮带”等形式组建教学科研团队,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四)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大力推动和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着力打造一大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辽宁警察学院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已有三门省级一流课程和一门国家级一流课程。二是校局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辽宁警察学院依托“辽宁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程实验室”和“辽宁警察学院—大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这两大校内外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比赛和校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按照“立足专业特色,拓展实践内容,创新实践方式,强化课外实践”的要求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增强学生未来适应岗位的能力。

(五)坚持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质量保障体系是保证专业建设持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近年来,辽宁警察学院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一是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打造质量文化。按照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实施办法要求,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教育教学督导制度、学生信息反馈制度、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同行互听课制度等,同时制定毕业标准和学位授予要求的质量标准,使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二是始终注重课程管理,强化过程考核。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考核评价,通过出勤及课堂表现、社会调查报告、实训报告、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线上教学活动组织,以多视角、多方位、全时段叠加的方式全面评定学生学期总成绩,形成以实用、适用、有用为目的的考核结果,为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追求卓越的课程质量文化奠定基础。三是努力搭建多源渠道,构建反馈机制。构建学生、同行、领导、督导评教的常态化教学评价机制,开展学生满意度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反馈问题、落实整改,强化教师质量意识,专注教学、追求卓越。

五、结语

当下,新工科建设已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导向,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也应把握时代脉搏,深刻理解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及对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新要求,不断推进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持续发展,培养符合新时代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警务人才,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推动公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交通管理视域工科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主动交通管理在智慧高速中的应用探讨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对设区城市交通管理立法的思考
限行不限购应是小汽车交通管理的新常态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智能交通是城市交通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