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家窑彩陶纹样的审美特征*

2023-12-07 06:37
陶瓷 2023年10期
关键词:马家窑彩陶先民

王 婷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403)

作为中国优秀艺术的明珠,马家窑文化彩陶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灿烂夺目的时期。它不但拥有独特的艺术特征,而且蕴藏着浓重的文化内涵。

1 马家窑文化彩陶概述

马家窑的文化,开始于新石器时代中后期,遗址普遍分布于黄河上游的地域内,以彩陶文化最为显著。距今约5 000多年,且延续的时间较长。马家窑彩陶文化地域特性显著,多分布在甘肃省的几个地区。

彩陶,是在橙红色泥坯上,用颜料绘制装饰的陶器。不仅色彩亮丽、装饰精美,且做工考究。马家窑彩陶以黄棕色为背景色,彩绘颜色一般以黑色居多,装饰纹样也比较多。

2 马家窑文化彩陶装饰纹样

马家窑彩陶被认为新石器时代彩陶的顶峰时期,马家窑彩陶的装饰图案通常以黑色为主,黄棕色为底色,表面打磨平整,装饰纹样较多。不少彩陶的彩绘装饰的面积较大,纹饰多样、线条鲜明简洁,构成了马家窑彩陶文化朴实、典雅的艺术风格,依其内容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根据出土器物不难发现,马家窑彩陶从装饰题材方面可分为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两大类。自然纹样中,一般表现形式是写实手法,纹样多为动物、植物、人物之类。几何纹样中,多为锯齿纹、宽带纹、漩涡纹、四大圈纹、网格纹等。相比之下,几何纹较多后期显着增多。

2.1 自然纹样

自然纹样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中重要的纹样类型,在当时的环境下,大自然让原始先民有了客观认知,对于自然灾害产生的恐惧,对于凶猛的动物生起了崇敬之感,对自然物的模仿等。他们将这些所见所感通过彩陶装饰表现出来,这是最初原始先民对美的创造。大自然为先民们创造了生存条件,使人们的生活有所依靠,让先民们认为万物有灵,自然万物影响着他们对环境的感知,影响着他们感受的形成。大自然的变幻莫测通过彩陶纹样表现出来。

自然纹样是对各种自然界的抽象化提炼与总结衍生出的纹样;自然纹样是将当时的大自然通过彩绘呈现出来,彩绘元素来源于生活,包括植物纹、人物纹、动物纹等,以动植物纹为主。

2.1.1 动物纹

动物纹不仅仅是美丽的装饰,更是原始先民对动物的敬畏。动物纹与先民对自然的认知有关联。对于原始先民来说,动物有着可怕的,人类所无法抗衡的恐怖力量,飞禽走兽在原始先民心中是力量的象征,因此动物的力量与神相关,对动物的崇拜便是对神的崇拜。动物纹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于动物形象的真实样貌进行具象的呈现,另一种是对动物形象的再造,即对动物的原本样貌进行变形、简化。在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常见的有鸟纹、蛙纹。

2.1.2 植物纹

植物纹大多是截取植物的某一部分拆分、重组,简化植物元素本身,从而形成装饰纹样。植物纹样多以写实为主,这有别于动物纹的抽象化。运用提炼、简化大自然中的植物形象外貌的表现手法。植物纹贯穿了人类文明历史,从植物纹的发展过程,便可得知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过程。植物纹满载原始先民对于粮食丰收、自然肥沃的美好期盼。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初期、中期植物纹的发现较少,半山、马厂类型中,植物纹大量出现,这才有了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与众不同的植物纹样。在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中,以花卉纹、叶形纹、豆荚纹等为主。

2.1.3 人物纹

人物纹是马家窑文化中晚期的典型纹样,人物纹是将人物形象简化,提炼人物特征的纹样。最为著名的便是舞蹈纹彩陶盆,将人们牵手跳舞的场景通过简洁的线条勾勒了出来,生动描绘出人们欢聚的模样。

2.2 几何纹样

几何纹样是原始先民对大自然的抽象理解,将他们的理解由抽象符号表达出来。将山川大地、日月星辰通过抽象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马家窑彩陶的几何纹样主要以直线和曲线为主,用线条的疏密、长短、粗细加以区分,获得多层次的装饰效果。在马家窑彩陶纹样中,几何纹样几乎占据主要地位,常见的几何纹样有锯齿纹、宽带纹、网格纹、漩涡纹。

2.2.1 锯齿纹

锯齿纹是指用锯齿对自然进行表述,呈连续的大三角形形状,以黑、红色为主。锯齿纹纹样排列松弛有度、整齐有序,多装饰在器皿的颈部和肩部等,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锯齿纹作为马家窑后期的半山类型的典型纹样。

2.2.2 宽带纹

宽带纹即带状纹,是彩陶纹样的开端。在马家窑彩陶中,宽带纹多为几种或多层次为主,多层宽带排列组合而成,装饰于陶器的口沿至腹部,层层叠加、排列组合,像极了飘带围绕着器皿,形成飘逸、连绵不绝的纹样。

2.2.3 网格纹

网格纹是网状线条形成的纹饰,一般与其它纹饰形成层次分明的变化。网格纹多作为其他纹饰的填充,很少作为独立的主题纹样。

2.2.4 漩涡纹

漩涡纹,以转动的纹样呈现自然节奏。漩涡纹样在彩陶瓶、壶等器物上,同样的纹饰有序排列,围绕器物一周形成纹样带。漩涡纹装饰还会与多种纹样来结合,达到统一的效果。

3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的溯源

在整个彩陶发展史中,原始先民赋予了彩陶纹样不同的现实寓意。人们根据已发现的彩陶文物进行研究,发现、剖析其蕴含的独特意义。对于彩陶纹样的含义解析,大致可分为以下3种:

3.1 对自然的敬畏、崇拜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原始先民的物资匮乏,认知意识欠缺,对科学毫无认识。面对恶劣天气和自然现象,没有科学知识进行应对,便误以为自然是有意识的恶魔,只有敬畏自然、供奉自然,才能够得到保护,庄稼才得以茁壮成长。渐渐地,人们对于自然的崇拜愈加浓厚。

3.2 图腾信仰

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中,提到彩陶纹饰图腾说,他提到“动物形象到几何图案的陶器纹饰,具有氏族图腾的神圣含义,即鱼纹是半坡氏族的图腾;鸟纹是庙底沟氏族的图腾;鸟、蛙纹是马家窑文化的图腾。”

原始先民相信万物有灵的说法,这样的纹样表现形式与马家窑文化中的原始崇拜思想不无关系。这种原始崇拜思想体系包括了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巫术崇拜等。因此,马家窑原始先民们认为,将崇拜之心通过图腾纹样表达出来,天神便能感念到他们的虔诚,便能够保护他们。另一说法,原始先民有着部落之分,各部落之间需要利用一些东西来区分,而陶器是当时的重要生活用具,在彩陶上装饰不同的标志自然而然成为了区分部落的方式。就这样,图腾从最开始的区分作用,慢慢有了自己的象征意义。

3.3 生殖崇拜

蛙纹,有着生育子嗣之象征。在马家窑时期,多见蛙纹,原始先民借此祈盼繁衍生子。赵国华先生认为:“从外观看来,蛙的肚子又大又圆,类似于孕妇的肚子圆滚滚的;从内在看来,蛙的生育能力很强,生育一次便能够出生许多蛙卵,因此,蛙纹变成了原始先民的重要纹样,代表着多子的意义。”在原始

4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在日用瓷设计的体现

马家窑文化彩陶有着不同于其他任何纹饰的独特美,它的每一个纹样都有着不同的意蕴。马家窑彩陶纹样的美是极具个性的美。因此,我们更应该将这独特的美加以传承、发扬光大,让它能够被更多人看到。这需要在传统的的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基础上加以创新,使其符合现代审美情趣,这样才能够被大众所熟知、喜爱。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达到现代转变需要推陈出新,一成不变、因循守旧,这将无法做到现代转变。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古为今用,将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传承下去,提炼马家窑文化精髓,将艺术与实用相结合,设计出与实际生活相符合的日用瓷。以彩陶纹样的经典符号为主,传统器物造型根据现代化需求进行设计,从而通过现代设计呈现出传统内在、全新表现形式的日用瓷设计。这样的设计方式便可以将传统彩陶纹样融入到现在的快消市场中,使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焕发新机,与时代共同进步,实现其价值。

猜你喜欢
马家窑彩陶先民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银河春韵
夜读春秋
马家窑彩陶器型的发展与演变
神秘的马家窖彩陶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纹样美感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文明厚土 再添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