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金融素养培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023-12-09 16:03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南明小学石越颖
天津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金融素养活动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南明小学 石越颖

金融素养作为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金融素养的启蒙培养,不仅能够助力学生获得必要的理财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正确的财富观,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基。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金融素养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金融素养相关理论,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金融素养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金融素养培养现状

(一)思维固化导致学生解决问题思路受限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强调记忆和机械运算,导致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固化。例如,在学习加法和减法时,学生往往只会机械地运用算法,而缺乏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当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时,无法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只能按照教师教的方法机械地计算,导致思路受限。除了教学上的问题以外,现在的数学教材还存在着以数学概念和应用为主,对金融素养的培养内容较少,这就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重视学生金融素养的培养,而且金融素养教学资料不足,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准确性。

此外,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只会根据具体的条件和信息进行计算,缺乏将问题抽象化和推理的能力,这使得学生在面对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只能按照熟悉的模式进行操作,无法灵活应对。例如,在实践中遇到关于购物的数学问题,学生会因为固定思维的影响而忽略新增加的条件信息,从而不能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来解决“最少应付多少钱”的问题。

(二)活动经验匮乏影响理解能力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少有机会让学生进行实体性的钱币交易,相反,更多地是通过课本上的题目和抽象的数字来进行数学运算,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挑战,因为他们没有机会真正感受到钱币交易的过程和实际应用场景。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缺少纸币钱币交易活动经验,很少参与计算金额、找零、比较价格等购物交易过程,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参与金融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活动时存在理解盲区,影响学生真正全面理解钱币与数学知识的概念,从而阻碍学生金融素养的有效培养。

(三)教学设计与学生原有学习经验匹配失衡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数学概念的传授,而忽视了与金融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在教授货币知识时,教师可能只停留在让学生简单地认识纸币和硬币的阶段,而忽略了货币的价值、交换、储蓄和投资等方面的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金融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与真实生活相联系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学生金融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创造多边式研究,研读理财素养培养理论,建立科学教学观念

研读理财素养培养理论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教学观念,为理财素养的培养提供了相关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自身理财素养理论的内化,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积极探索和学习最新的理财素养培养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

2.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3.应该注重教学实践反思和改进。

4.应该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多样化的方式研读理财素养培养理论,教师可以深入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中以生活文化为载体的“学科大观念”理念,如夏雪梅的《项目化学习设计:素养视域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和《具身认知理论》,从而培养自己的科学教学理念。

教师应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学科大观念”理念:让学生的学习通过与实际生活情境的联系来应用数学知识,设计以生活文化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中,从而增强其学习动机,深植金融素养的根系生长。此外,教师可以选择对比多个相关教学实践,探究这一理念的高效应用,并从反复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班级情况的教学方法,以推动自身紧跟时代要求内化对应的理财素养理论。

夏雪梅的《项目化学习设计:素养视域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为教师提供了一种项目化学习设计方法。在设计教学之前,将理财素养培养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综合能力。例如,在购物活动项目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物品价格、分析多件物品凑量购买需要多少钱等活动,理解钱币概念,了解钱币的应用。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知来构建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参与理财决策和交易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金钱应用的实际情境。

(二)整合大单元主题,创设对应的活动情境,渗透金融素养

金融素养是一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素养,涉及个人财务管理、理财投资、消费决策等方面。立足大单元主题创设对应活动情境,可以将金融素养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金融知识,提高其金融素养水平。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大单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渗透金融素养的应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活动的真实性、挑战性、可行性和功效性。

立足以上要求,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为例,教师可以立足大单元主题创设对应的活动情境并渗透金融素养。

1.人民币交易体验活动。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商品,如水果、文具等,让学生模拟购买商品的过程。教师扮演商店老板的角色,学生扮演顾客的角色,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并计算找零的金额。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切身体验到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的过程,理解人民币的使用价值。

2.人民币面额比较活动。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类。学生需要观察和比较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将其按照面额大小进行分类。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人民币面额的认识,培养观察和分类能力。

3.设计理财计划活动。

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理财计划,包括储蓄和投资两个方面。学生需要思考自己的目标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储蓄和投资计划,并计算出预期收益。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理财的基本原则,培养金钱管理能力和理财思维。

通过以上活动情境的设计,教师可以将金融素养渗透到《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人民币的使用价值,还能够培养其金融意识。

(三)立足项目式学习,提炼驱动问题,设计子项目任务群

驱动性问题和子项目任务群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专注力,明确学习目标,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比较系统的数学整体学习思维和金融素养。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金融素养的时候应该重视项目子任务的设置和问题驱动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目标。教师要明确子项目任务的学习目标,确保任务能够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要求。

2.创设情境。教师应该设计恰当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增强学习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3.准备资源。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实验器材、实地考察场所等,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4.评估跟踪。教师应该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给予其及时的指导和反馈,以确保学生在任务中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

立足以上四点,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以下项目子任务群。

1.故事阅读。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赚钱相关的故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讨论。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可以了解到赚钱的各种方式,培养其价值观和劳动意识。

2.趣味化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趣味化的讨论活动,如辩论赚钱的好处和困难,正确花钱的方式方法,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并通过辩论来提高自己的思辨表达能力,以及按需支配财富的正确金钱观。

3.亲历买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买卖体验活动,由学生自己选择一种商品或服务进行交易,并记录成本和利润。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到赚钱的过程,培养其商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4.采编演说。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记者的角色,采访一些成功的创业者,并撰写采访稿或进行演说。学生需要了解创业者的经历,通过采访和演说的方式深入了解赚钱的过程,同时提高采访和演讲能力。

5.新闻发布。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形式,选择一些与赚钱相关的话题,如社会创业、青少年创业等。学生可以担任记者、主持人或创业者的角色进行新闻发布和交流。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创业经验和成功案例,激发其创业热情。

通过以上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赚钱的辛苦,了解到赚钱的过程,从而培养其劳动意识和创业能力。

(四)提炼项目化成果,引导可视化展示,实现价值优化辐射

通过可视化展示,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成果以图表、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现出来,这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清晰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在可视化展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各种工具和技术设计具有创意的作品,这可以调动其数学学习动力,培养其金融素养。通过可视化展示,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像,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项目内容的理解,提高其综合能力。此外,学生可以与同学进行互动讨论,分享自己的展示成果,借鉴他人的经验。因此,教师应该结合项目成果引导学生进行成果的可视化展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提供充分的支持和指导。

2.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改进。

3.鼓励学生相互分享和讨论。

例如,学生参与一个项目,目标是增强理财意识和金融素养。教师在项目的最后阶段,可以让学生通过可视化展示来呈现他们的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展示形式,并最终决定让学生设计海报来呈现其思考过程。教师提供一些关于海报设计的指导,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颜色和字体,如何组织信息和图像等。

教师提供一些技术工具的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海报所需的软件和技能。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海报设计示例,让学生借鉴。同时,教师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海报,确保他们能够熟练使用相关工具。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设定一些评估标准,包括海报的清晰度、信息的有序性、创意的程度等,并向学生解释这些评估标准,提供一份评估表,让学生在展示之前先进行自我评估。

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组织展示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海报和理财策略,并听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交流讨论,学生互相启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海报和理财思路。

展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海报进行评估,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以更好地提升金融素养。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理财策略和思考过程,还能够从其他同学的展示中进行借鉴,了解彼此的观点,进一步加深对金融素养的理解。同时,学生通过制作海报和参与展示的过程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金融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改变学生错误的金钱观念,还能够推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生活知识,促使教师联系生活实际,重视项目式教学的合理运用,达到发展学生金融素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金融素养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