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2023-12-09 16:03广东省东莞市石碣袁崇焕小学黄晓莉
天津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乘法整体知识点

■广东省东莞市石碣袁崇焕小学 黄晓莉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教师应该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为了响应号召,教师必须坚持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重新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数学教学的目的性、主体性与实效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互助成长。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的融入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师以单元为基础,从整体出发规划教学内容,构建教学目标,融入特色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开展教学活动,赋予学生多样化的活动体验,为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数感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特点

(一)计划性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法注重单元整体规划,要求教师必须对单元知识点了如指掌,解决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合理规划教学顺序,根据需求引入拓展内容,为单元总体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主体性

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学习情况和成长需求出发制定与学生思维认知发展规律相匹配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够按照预定计划自主探究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三)整体性

单元整体教学法将单元内所有知识点作为整体进行分析,以整体为基础设计教材,规划教学活动,在设计教材的过程中把握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单一知识点出发,整合新旧知识,循序渐进地推动教学进程,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模块性

模块性是指对课程内容体系下的具体内容的类化进行研究,小学数学根据知识特点可以大致分为代数、几何、统计、综合实践等多个大类,不同内容相对独立,具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在单元教学中需要正确把握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导入模块化知识,结合知识内容灵活整合思维方法和教学设计思路,保证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一)整体感知知识结构内在联系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从整体出发排布知识点,设计教学方案,使原本零散分布在多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得到了有效整合,理论、例题、练习题等相互串联,形成一套完整的数学教学活动,保证了教学氛围的完整性,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学生面对数学问题,结合已有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问题中隐藏的知识内涵,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应用等方式解决问题,在个性化学习中培养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学习自信,促进学生成长。

(三)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从整体入手,贯穿多本教材串联知识,组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成长发展需求设定教学目标,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丰富学习体验的同时推动学生重组数学知识,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一)从课时到单元,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

单元整体教学强调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共同联系入手将孤立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搭建系统化、全面化的知识网络,实现对孤立知识点的整合。为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方法,以整体化视角看待小学数学单元内的知识点,从纵横两个方面入手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横向分析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单元教学重难点,合理倾斜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重难点内容;纵向分析,从教材出发,探讨各单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以系统化、整体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成长。

为了保证单元整体教学的应用质量,教师在实现知识点的内部整合后,结合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与单元核心知识点进行二次整合,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出发对核心知识、教学方法、核心素养进行整体规划,保证单元教学质量。

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为例,横向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几种常见解法,重点讲解方程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关键。纵向分析,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方程思想与运算规律、四则运算等知识存在紧密联系,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是学生理解方程解法的关键,也是假设法运用的基础,列表法与概率知识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综合单元知识点与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制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自主探究,尝试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感知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概率、数字运算、假设等多种方式探索解题思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设置问题:鸡与兔的数量关系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果有4只兔和3只鸡在同一个笼子中,二者的头脚关系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一系列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兔与鸡在数量关系上的差别,为后续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法奠定基础。为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自由活动时间自行分析问题解法,探索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在问题讲解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概率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鸡兔同笼问题的多种解法。复习已有知识后,教师通过列表统计的方式推导问题答案,强化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从列表解题方法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在鸡兔数量增加之后应当如何解题,更新题目条件后引入假设法,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条件给出猜想,并尝试验证猜想,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引入方程法,设鸡的数量为x,尝试列方程求解,从方程求解过程出发带领学生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定理知识,引导学生自行结合方程结果进行验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促进学生成长。

(二)分级设定教学目标,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学习过程,发现知识、分析知识、运用知识,帮助其掌握单元数学知识点。为此,教师不仅要提炼单元整体目标,指导教学活动展开,还要结合模块知识特性,围绕单元整体目标设计子目标,子目标之间相互联系,随着教学活动的逐渐深入,目标要求也随之提高,学生结合子目标自行完成各类学习任务,教师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确定单元整体目标的达成情况,适时进行干预,提高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质量,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为例,本单元主要学习求取多边形面积的方法以及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教师围绕知识点设计教学目标,首先,知识目标:自主推导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运用转化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其次,情感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空间观念和自主探究精神。最后,能力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空间观念、创新意识和推理能力。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教师结合知识模块特点设计教学子目标,围绕子目标布置自学任务,助力学生成长。

《多边形的面积》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为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子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图形切割与组合思想和空间观念,教师结合知识模块特点以及教学子目标设计自学任务:结合以往所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求取方法思考平行四边形面积求取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能否进行互换?第二课时为三角形面积,教学子目标为如何探索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面积求取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提出问题引导自主学习探究:已知三角形面积=底×高÷2,试着分析公式的推导过程。第三课时为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子目标为运用转化思想拆解多边形,推导多边形面积求取公式。围绕子目标设计自主探究任务:如果要你求取正五边形面积公式,你会选择将其转化为什么样的图形?为什么?如果是正六边形呢?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探究数学知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助力学生成长。

(三)关联性知识导入,突破教学重难点

单元整体教学法强调教学内容的联系性,从知识的内外联系入手,将知识有序串联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形成一条完整的知识发展脉络,围绕知识发展脉络由浅入深地开展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为学生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由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知识组合而成,基础知识理解难度较低,重难点知识较为抽象,学习理解难度较大,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在授课中引入单元整体教学法,从知识发展脉络入手,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基础自行推导,对比分析旧有知识与新知的相同点和区别,帮助学生把握数学重难点知识的特点,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为例,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为整数与分数乘法规则、小数与分数乘法规则、分数与分数乘法规则的掌握,以及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引入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从知识的发展脉络入手,追溯过往,将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知识引入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结合已有知识探索分数乘法规则,突破教学重难点。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数乘法的含义、小数乘法的含义以及运算规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家经过之前所学了解到小数与分数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如0.5可以转换为1/2,那么2×0.5与2×1/2的结果是否相等呢?这代表什么?学生从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整数乘法、小数乘法与分数乘法的含义,认识到分数与整数乘法就是均分整数的过程,推导得出结果。其次,教师布置自主探究任务,要求学生结合上述学习方法自行推导分数与分数乘法的含义以及计算规律,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阶段性评价反思,保证教学质量

单元整体教学法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主张从整体出发学习知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教学流程较长,一旦在学习前期出现知识盲点,会直接影响后续学习活动质量。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教师必须将教学评价环节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定期引导学生反思所学,串联新旧知识,总结归纳阶段性学习情况,查缺补漏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并在下一阶段的评价环节中验证调整措施的有效性,为高质量、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保证单元整体教学评价结果有效性的关键在于评价时机的选择。评价环节出现次数过多会影响教学体验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评价次数过少则难以实现对教学全过程的有效评价。为此,教师从教学内容入手,按照所讲知识的理解难度和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将整个单元教学活动分为多个阶段,从各个阶段的衔接处设置评价反思环节,对学生该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全方位评价。

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为例,单元整体教学进程中,学生的思维认知发生了四次跃迁,第一次跃迁发生在加减法与乘法混合运算阶段,第二次跃迁发生在学生按照已有经验探索加减法与除法混合运算的过程中,第三次跃迁发生在学生自主探究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规律的过程中,第四次跃迁发生在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添加多重括号的混合运算式的问题运算顺序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每次跃迁发生后设置反思评价环节,结合所学知识布置随堂练习题,第一阶段练习题以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类问题为主,第二阶段评价题目以加减法与除法的混合运算类题目为主,以此类推,考查学生对每一阶段新知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感能力,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发现问题后,教师结合易错题重新讲解本阶段所学知识,开启二次测验,巩固知识的同时,与错题较多的学生进行沟通,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让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得到有效应用,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教学顺序和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导入数学知识点,引导学生以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堂,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和空间观念,为学生今后学好数学知识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乘法整体知识点
算乘法
一张图知识点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把加法变成乘法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